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作者】 缪远军
【机构】 四川省江安县江安镇西城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目前,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上至教育行政部门,下至校长、教师,最关心的都是学生安全问题。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不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也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他们的身心安全备受社会关注。中小学安全问题已被提升到学校工作的首位,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安全是无价之宝,只因有了安全,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与工作。我们可以没有权利,也可以没有地位,但绝对不能没有安全。再美好的未来,没有安全,都只能是镜花水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全面准确掌握班级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班主任,要抓好班级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全面掌握班级各方面的情况,必须做到:班级整体情况清楚明白,学生个体情况了解掌握,学生家庭情况有所了解,科任教师能成为你真正的合作者。重点要注意以下几项工作:班委干部、小组长或安全员的工作责任心及能力情况;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管理、保护工作;特教生(痴呆等)或特殊体质(癫痫、心脏病等)的学生情况;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等。
二、要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
学校要落实各种安全防范措施,要及时发现校内的安全隐患,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注意化解个别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矛盾,避免因矛盾激化而引发伤害事故。学校应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和规章,建立和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对特异体质和特殊疾病的学生,要进行特殊保护。
三、树立忧患意识,营造安全氛围
坚持以中央、省、市、县的一系列有关安全工作重要批示及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思想,制定各项班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真正做到面面俱到,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如:《班级每日值班安全巡查制度》、《物品保管制度》、《学生放学护送制度》、《安全纪律十不准》、《一日三查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情况反馈制度》和《值班记录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思想上为学校班级安全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初中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之外,学校还应该在各个学科中开展安全教育渗透教学。例如,可以通过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来增强学生自救互救的意识。可以在科学学科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灾害类型,从而在真正发生的时候应该更好地应对,保证生命的安全。
五、定期不定期的与公安、交通、消防部门联系组织安全教育系列讲座,营造安全氛围,让学生在课下都能得到安全教育。通过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黑板报、布置安全科普画廊等方式,使小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重视安全的意识。
六、开展安全专题讲座,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文化氛围开展有效的安全专题讲座也是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请消防、公安以及地震研究员等专业的人士,来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给学生讲解各自熟悉领域内的灾害的危险性,以及怎样在灾害中逃生
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构筑安全防范网络
学校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每个在校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而且涉及到每个学生的家庭幸福,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为班主任一定要重视校园的安全防范工作。一方面,即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使安全工作人人关心,处处把关,形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要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每当遇到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及在每学期的开学、放假、典礼会上及大型节假日放假前,要认真组织召开好学生的安全班会,并亲自对学生的安全提出具体要求,并向每个家长发出《致家长的信》,及时互通信息,共同防范。为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协同作战的桥梁。
八、学生自治,管理创新
学校安全管理包括物的方面和人的方面两个部分,而人的方面更为重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力量,构建学生安全自治管理模式,才能做到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有人巡查安全漏洞,有人监控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因此,班主任应该在班级建立起安全隐患排查小组、矛盾纠纷监控小组、行为规范督查小组、应急事故处理、报告小组等学生自治组织.健全班级安全管理制度,通过这些组织掌握班情,把握动向,运筹帷幄,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学校安全无小事。班级安全是关键。只有学生、教师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正确实施班级安全管理方法,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才能真正确保小学生的安全。
安全是无价之宝,只因有了安全,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与工作。我们可以没有权利,也可以没有地位,但绝对不能没有安全。再美好的未来,没有安全,都只能是镜花水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全面准确掌握班级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班主任,要抓好班级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全面掌握班级各方面的情况,必须做到:班级整体情况清楚明白,学生个体情况了解掌握,学生家庭情况有所了解,科任教师能成为你真正的合作者。重点要注意以下几项工作:班委干部、小组长或安全员的工作责任心及能力情况;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管理、保护工作;特教生(痴呆等)或特殊体质(癫痫、心脏病等)的学生情况;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等。
二、要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
学校要落实各种安全防范措施,要及时发现校内的安全隐患,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注意化解个别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矛盾,避免因矛盾激化而引发伤害事故。学校应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和规章,建立和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对特异体质和特殊疾病的学生,要进行特殊保护。
三、树立忧患意识,营造安全氛围
坚持以中央、省、市、县的一系列有关安全工作重要批示及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思想,制定各项班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真正做到面面俱到,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如:《班级每日值班安全巡查制度》、《物品保管制度》、《学生放学护送制度》、《安全纪律十不准》、《一日三查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情况反馈制度》和《值班记录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思想上为学校班级安全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初中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之外,学校还应该在各个学科中开展安全教育渗透教学。例如,可以通过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来增强学生自救互救的意识。可以在科学学科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灾害类型,从而在真正发生的时候应该更好地应对,保证生命的安全。
五、定期不定期的与公安、交通、消防部门联系组织安全教育系列讲座,营造安全氛围,让学生在课下都能得到安全教育。通过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黑板报、布置安全科普画廊等方式,使小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重视安全的意识。
六、开展安全专题讲座,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文化氛围开展有效的安全专题讲座也是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请消防、公安以及地震研究员等专业的人士,来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给学生讲解各自熟悉领域内的灾害的危险性,以及怎样在灾害中逃生
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构筑安全防范网络
学校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每个在校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而且涉及到每个学生的家庭幸福,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为班主任一定要重视校园的安全防范工作。一方面,即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使安全工作人人关心,处处把关,形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要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每当遇到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及在每学期的开学、放假、典礼会上及大型节假日放假前,要认真组织召开好学生的安全班会,并亲自对学生的安全提出具体要求,并向每个家长发出《致家长的信》,及时互通信息,共同防范。为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协同作战的桥梁。
八、学生自治,管理创新
学校安全管理包括物的方面和人的方面两个部分,而人的方面更为重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力量,构建学生安全自治管理模式,才能做到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有人巡查安全漏洞,有人监控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因此,班主任应该在班级建立起安全隐患排查小组、矛盾纠纷监控小组、行为规范督查小组、应急事故处理、报告小组等学生自治组织.健全班级安全管理制度,通过这些组织掌握班情,把握动向,运筹帷幄,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学校安全无小事。班级安全是关键。只有学生、教师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正确实施班级安全管理方法,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才能真正确保小学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