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人工智能初级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 房 凯
【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教学当中,对于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级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补充,对于学生们个性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创办特色课程。可以说初级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人工智能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文章首先阐述了初级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然后分析了人工智能初级校本课程的特点,最后针对初级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展开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初级校本课程;人工智能;开发;思考
1.引言
人工智能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意识有非常大的帮助,一直很受学校与家长的重视。由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在知识与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独特性,与其他计算机信息技术相比,在处理手段上具有独特的风格,且求解策略也与其他技术知识不同,这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很多学校逐渐开发了人工智能相关的初级校本课程。这不仅能促进学生提升创新思维与意识,还充分展现了初级校本课程中以学生为主,学校为本位的特点。
2.初级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
初级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就是对学校课程结构进行整体布局与调整。在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时可以借鉴整体课程相结合的策略,将选修模块当中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相关课程进行融合,建立初级校本课程。通过对人工智能初级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推动学校技术课程的实施,提高学校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发个性与潜能。不过,在开展人工智能初级校本课程时,应对以下几点加以重视。第一,必须以学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特点开展,不能简单的将初级校本课程当做大学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简化版,而应该以开发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等方向出发,整合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将人工智能二者有机融合到一起,使深奥的理论知识,采用浅显易懂方式表述出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第二,开发过程之中,理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模式,开发学生的多种模式思维,培养并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第三,在进行初级校本课程开发时,应对学科前沿知识加以重视,引导学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层面。
3.人工智能初级校本课程的特点
3.1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在我国,一些国家统一的课程,因其覆盖面相对比较广泛,所以很难将各地区、各学校的差异考虑进去,也不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校及地区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背景。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当今很多学校都逐渐开发初级校本课程,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作为当前非常热门的重要技术,很多学校都尝试着开始这两门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一些学校开发人工智能初级校本课程,逐渐将其变为该校的办学特色,突破了课程存在的局限性。
3.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之前的学习模式基本上都是被动性,具有依赖性的学习,而初级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则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及精神,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初级校本课程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是帮助学生们完成课程学习、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们获得一定知识。而学生们在初级校本课程学习中,也不在是被动的、具有依赖性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去获取学习所需的知识。学习模式的转变,使得学生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兴趣爱好,这样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3.3人工智能教学相互融合
人工智能初级校本课程开发,最核心的就是智能机器人相关技术,通过开发这一初级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教育平台。此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二者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侧重点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学校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初级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将二者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到一起,整合相关知识,实现理实结合,更好地完成初级校本课程教学目标。另外,在开发初级校本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合作完成人工智能设计,然后进行科学合理搭建,最后开展机器人编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4整合校本资源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属于当前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绝大多数的师生对这两门课程并不是很陌生,不过由于这两门课程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因此无论是对于学生们还是教师来说,都有非常大的挑战。另外,同其他课程相比,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要求都相对更高。由此可见,学校若想开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的初级校本课程,要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必须满足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需求,不能盲目跟风。
4.初级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4.1科学选用试验设备
人工智能属于当前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对于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影响,通过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二者结合的模式来开发初级校本课程,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学校在开发初级校本课程时,应该科学的选用试验设备。例如,在进行机器人编程方面,学校可以选择一些起点较低的编程软件,这样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
4.2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状态,还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开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初级校本课程时,一定要注重理实结合。例如,在课程开始,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将编程完成的机器人展示给学生们,然后再由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机器人进行现场演示,通过最为直观的方式使学生们对其有一个了解,然后由学生们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操作,教师在一旁适当进行指导,及时进行答疑解惑,是学生们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样对培养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4.3设计多样化的试验课
针对当前很多学校师资力量匮乏这一现状,学校可以通过对当前已有的教学试验设备进行重组的方式,来改变软件编程的环境。此外,选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课程设计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课程设计而并不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试验。例如,可以设计多任务机器人,由学生们自行创新、搭建,来实现设计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与内容,是当前先进技术的综合体现。学校在开发初级校本课程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们真正参与到其中,培养学生们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樊丽娜,时东方.关于人工智能时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2).
[2]王仁刚.中学开展机器人初级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旬).2020(01).
[3]覃进文,龙其党.普通高中开展机器人初级校本课程的保障机制与策略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09).
关键词:初级校本课程;人工智能;开发;思考
1.引言
人工智能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意识有非常大的帮助,一直很受学校与家长的重视。由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在知识与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独特性,与其他计算机信息技术相比,在处理手段上具有独特的风格,且求解策略也与其他技术知识不同,这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很多学校逐渐开发了人工智能相关的初级校本课程。这不仅能促进学生提升创新思维与意识,还充分展现了初级校本课程中以学生为主,学校为本位的特点。
2.初级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
初级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就是对学校课程结构进行整体布局与调整。在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时可以借鉴整体课程相结合的策略,将选修模块当中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相关课程进行融合,建立初级校本课程。通过对人工智能初级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推动学校技术课程的实施,提高学校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发个性与潜能。不过,在开展人工智能初级校本课程时,应对以下几点加以重视。第一,必须以学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特点开展,不能简单的将初级校本课程当做大学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简化版,而应该以开发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等方向出发,整合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将人工智能二者有机融合到一起,使深奥的理论知识,采用浅显易懂方式表述出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第二,开发过程之中,理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模式,开发学生的多种模式思维,培养并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第三,在进行初级校本课程开发时,应对学科前沿知识加以重视,引导学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层面。
3.人工智能初级校本课程的特点
3.1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在我国,一些国家统一的课程,因其覆盖面相对比较广泛,所以很难将各地区、各学校的差异考虑进去,也不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校及地区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背景。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当今很多学校都逐渐开发初级校本课程,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作为当前非常热门的重要技术,很多学校都尝试着开始这两门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一些学校开发人工智能初级校本课程,逐渐将其变为该校的办学特色,突破了课程存在的局限性。
3.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之前的学习模式基本上都是被动性,具有依赖性的学习,而初级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则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及精神,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初级校本课程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是帮助学生们完成课程学习、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们获得一定知识。而学生们在初级校本课程学习中,也不在是被动的、具有依赖性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去获取学习所需的知识。学习模式的转变,使得学生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兴趣爱好,这样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3.3人工智能教学相互融合
人工智能初级校本课程开发,最核心的就是智能机器人相关技术,通过开发这一初级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教育平台。此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二者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侧重点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学校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初级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将二者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到一起,整合相关知识,实现理实结合,更好地完成初级校本课程教学目标。另外,在开发初级校本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合作完成人工智能设计,然后进行科学合理搭建,最后开展机器人编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4整合校本资源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属于当前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绝大多数的师生对这两门课程并不是很陌生,不过由于这两门课程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因此无论是对于学生们还是教师来说,都有非常大的挑战。另外,同其他课程相比,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要求都相对更高。由此可见,学校若想开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的初级校本课程,要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必须满足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需求,不能盲目跟风。
4.初级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4.1科学选用试验设备
人工智能属于当前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对于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影响,通过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二者结合的模式来开发初级校本课程,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学校在开发初级校本课程时,应该科学的选用试验设备。例如,在进行机器人编程方面,学校可以选择一些起点较低的编程软件,这样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
4.2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状态,还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开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初级校本课程时,一定要注重理实结合。例如,在课程开始,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将编程完成的机器人展示给学生们,然后再由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机器人进行现场演示,通过最为直观的方式使学生们对其有一个了解,然后由学生们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操作,教师在一旁适当进行指导,及时进行答疑解惑,是学生们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样对培养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4.3设计多样化的试验课
针对当前很多学校师资力量匮乏这一现状,学校可以通过对当前已有的教学试验设备进行重组的方式,来改变软件编程的环境。此外,选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课程设计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课程设计而并不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试验。例如,可以设计多任务机器人,由学生们自行创新、搭建,来实现设计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与内容,是当前先进技术的综合体现。学校在开发初级校本课程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们真正参与到其中,培养学生们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樊丽娜,时东方.关于人工智能时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2).
[2]王仁刚.中学开展机器人初级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旬).2020(01).
[3]覃进文,龙其党.普通高中开展机器人初级校本课程的保障机制与策略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