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
【作者】 周宪辉
【机构】 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如今,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主要课程。伴随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对于一些外来教育模式与理念的学习和吸纳,使得我国体育教育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基于兴趣之上的“快乐体育”模式在体育课堂上的引入。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以兴趣为主进行体育学习,不但不属于学习的负担,反而是在快乐的体育游戏中进行锻炼和学习。因此,本文将从学前教育的角度出发,着重探讨体育教育过程中“快乐体育”这种教育模式的应用路径。在论述的过程中详细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给学前体育教育所带来的优势,从而加强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学前教育;体育教学;快乐体育
学前教育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属于基础阶段,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对于学前儿童进行学习启蒙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还没有完全掌握体育学习的学前儿童来说,抓住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为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要加强快乐体育意识的培养,教育部门提出的“快乐体育”教育模式正是契合了这种以兴趣为主的学习理念。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既可以收获健康,收获快乐,也能够对于体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打好坚实的体育学习基础,为将来的体育学习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做好铺垫。
1.“快乐体育”教育的含义
“快乐体育”教育理念属于一个舶来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成为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一教育模式非常容易理解,“快乐”即是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将课堂模式打造成为深受学生所喜爱的自由学习模式,或是具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特色的体育课堂训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到体育乐趣,对于体育教育更加容易接受和喜爱,解决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抵触心理[1]。“体育”是众所周知的主要课程之一,主要是除了课本理论知识外在行动上的实践性课程,体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身体上的锻炼,同时也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体育的竞技精神、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而“快乐体育”模式中的“体育”的含义则比普通的体育学习多了一种趣味性,是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的自觉学习,而不是在课程压力下的被动实践。因此,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地进行学习应当是一件基于兴趣的课堂实践,对于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更是能够在这种体育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发掘他们的运动潜力以及激发起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既充分了解体育学习的奥义,又为以后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2.“快乐体育”教育模式对于学前体育学习的重要性
2.1兴趣是进行体育教育的前提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首先具备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接触体育学习,才能愿意融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因此,兴趣是进行体育教育的前提条件[2]。例如,在学前体育教育过程中,给学生进行一些理论知识的普及,如认识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之间的差异,他们可以很难理解这些运动的具体操作方法,但是如果能在课堂上首先带领他们参观这些球类的实物,观看一些与运动有关的图片、动画,或是观看一些比赛视频等都会使他们能够简单直观地明白这些运动的内容,激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指导,让他们对于所观看的运动进行亲身体验,切实从中感受到对于体育的兴趣。
2.2快乐是体育教育应有的结果
“快乐体育”顾名思义就是要使学前教育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的氛围内学习。快乐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为快乐体育的目的不是完成课堂任务,而是将学生带入课堂的体验中来,并通过这种体验,最终收获快乐。例如,在课堂上进行手持乒乓球拍上面承载着一个乒乓球,让学生们进行往返跑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如乒乓球不停地往下掉,拍子拿不稳,跑步跑不快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这种趣味运动中可能会被学生们所忽视。他们并不注重比赛的结果,他们热衷的是参与游戏的整个过程,只要在游戏中收获了快乐还锻炼了身体,那么这种“快乐体育”的教育模式就是成功的。
3.“快乐体育”模式对于体育教育的优势
3.1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落实“快乐体育”要求
在快乐的心情中学习体育知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落实“快乐体育”模式的要求。对于学前教育来说,知识和成绩并不是主要考察的内容,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否全面,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考察项目。在体育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一方面,“快乐体育”教育模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和老师身上,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要给他们进行详细地讲解,帮助学生们对于体育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并将这种探索精神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快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继续保持这种积极性。
3.2有助于老师在课堂互动中提升教学效果
老师加强课堂互动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掌握,对于他们的喜好、兴趣、习惯、性格等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制定教学方案。利用差异化的方式对于不同特征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有助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助力。此外,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还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他们对于体育课堂的想法,并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想法对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完善课堂互动体系[5]。例如,在课堂中设置问答环节,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并对积极提问和回答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3.3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运动习惯
在进行一系列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除了体育运动以外的更多知识,如小组组合练习时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对于其他组员的包容度,并且能够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和提高,加强组员之间的默契程度。除此之外,同学还能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习到竞争精神,与他们进行比赛时,应当持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赛精神,坚持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6]。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应继续保持在学校的这种体育运动习惯和运动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生活和学习及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4.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在学前教育的体育学习中“快乐体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本文对于“快乐体育”的含义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这种教育模式具体的应用措施,得出了其对于学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和优势。因此,在未来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继续加强对于学生兴趣的重视程度,坚持在学生快乐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林雄.快乐体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13-14.
[2]姜刚.“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分析及应用[J].中华少年,2017(13):21-22,213.
[3]敖翔.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体育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7(27):169-170.
[4]杨小琴.运用游戏开展幼儿园快乐体育的实践与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4):32-35.
[5]杨立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培养研究[J].文存阅刊,2018(1):69.?
[6]叶均如.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6(22):242.
注明: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动机理论指导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全局动力”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梧州农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立项编号:GXZZJG2017B039)
关键词:学前教育;体育教学;快乐体育
学前教育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属于基础阶段,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对于学前儿童进行学习启蒙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还没有完全掌握体育学习的学前儿童来说,抓住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为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要加强快乐体育意识的培养,教育部门提出的“快乐体育”教育模式正是契合了这种以兴趣为主的学习理念。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既可以收获健康,收获快乐,也能够对于体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打好坚实的体育学习基础,为将来的体育学习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做好铺垫。
1.“快乐体育”教育的含义
“快乐体育”教育理念属于一个舶来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成为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一教育模式非常容易理解,“快乐”即是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将课堂模式打造成为深受学生所喜爱的自由学习模式,或是具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特色的体育课堂训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到体育乐趣,对于体育教育更加容易接受和喜爱,解决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抵触心理[1]。“体育”是众所周知的主要课程之一,主要是除了课本理论知识外在行动上的实践性课程,体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身体上的锻炼,同时也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体育的竞技精神、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而“快乐体育”模式中的“体育”的含义则比普通的体育学习多了一种趣味性,是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的自觉学习,而不是在课程压力下的被动实践。因此,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地进行学习应当是一件基于兴趣的课堂实践,对于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更是能够在这种体育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发掘他们的运动潜力以及激发起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既充分了解体育学习的奥义,又为以后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2.“快乐体育”教育模式对于学前体育学习的重要性
2.1兴趣是进行体育教育的前提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首先具备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接触体育学习,才能愿意融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因此,兴趣是进行体育教育的前提条件[2]。例如,在学前体育教育过程中,给学生进行一些理论知识的普及,如认识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之间的差异,他们可以很难理解这些运动的具体操作方法,但是如果能在课堂上首先带领他们参观这些球类的实物,观看一些与运动有关的图片、动画,或是观看一些比赛视频等都会使他们能够简单直观地明白这些运动的内容,激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指导,让他们对于所观看的运动进行亲身体验,切实从中感受到对于体育的兴趣。
2.2快乐是体育教育应有的结果
“快乐体育”顾名思义就是要使学前教育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的氛围内学习。快乐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为快乐体育的目的不是完成课堂任务,而是将学生带入课堂的体验中来,并通过这种体验,最终收获快乐。例如,在课堂上进行手持乒乓球拍上面承载着一个乒乓球,让学生们进行往返跑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如乒乓球不停地往下掉,拍子拿不稳,跑步跑不快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这种趣味运动中可能会被学生们所忽视。他们并不注重比赛的结果,他们热衷的是参与游戏的整个过程,只要在游戏中收获了快乐还锻炼了身体,那么这种“快乐体育”的教育模式就是成功的。
3.“快乐体育”模式对于体育教育的优势
3.1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落实“快乐体育”要求
在快乐的心情中学习体育知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落实“快乐体育”模式的要求。对于学前教育来说,知识和成绩并不是主要考察的内容,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否全面,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考察项目。在体育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一方面,“快乐体育”教育模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和老师身上,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要给他们进行详细地讲解,帮助学生们对于体育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并将这种探索精神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快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继续保持这种积极性。
3.2有助于老师在课堂互动中提升教学效果
老师加强课堂互动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掌握,对于他们的喜好、兴趣、习惯、性格等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制定教学方案。利用差异化的方式对于不同特征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有助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助力。此外,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还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他们对于体育课堂的想法,并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想法对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完善课堂互动体系[5]。例如,在课堂中设置问答环节,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并对积极提问和回答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3.3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运动习惯
在进行一系列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除了体育运动以外的更多知识,如小组组合练习时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对于其他组员的包容度,并且能够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和提高,加强组员之间的默契程度。除此之外,同学还能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习到竞争精神,与他们进行比赛时,应当持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赛精神,坚持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6]。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应继续保持在学校的这种体育运动习惯和运动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生活和学习及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4.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在学前教育的体育学习中“快乐体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本文对于“快乐体育”的含义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这种教育模式具体的应用措施,得出了其对于学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和优势。因此,在未来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继续加强对于学生兴趣的重视程度,坚持在学生快乐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林雄.快乐体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13-14.
[2]姜刚.“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分析及应用[J].中华少年,2017(13):21-22,213.
[3]敖翔.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体育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7(27):169-170.
[4]杨小琴.运用游戏开展幼儿园快乐体育的实践与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4):32-35.
[5]杨立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培养研究[J].文存阅刊,2018(1):69.?
[6]叶均如.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6(22):242.
注明: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动机理论指导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全局动力”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梧州农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立项编号:GXZZJG2017B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