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
【作者】 白阿曲
【机构】 四川省雷波民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科学技术发展,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作为兴国兴邦的重要因素——教育也发生了改革创新以顺应时势需求。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初中历史的教学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积极引进新的、受欢迎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老师不断探索,因材施教,不断思考和总结,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初中历史课堂效率才会有保障。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沿袭多年,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及教育工作开展之下,初中历史教学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一改过去被动教学灌输的定位,按照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课堂效率都是眼下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具体的历史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开探究,立足当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提出有效策略,以期可以使历史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目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一个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每个学生的参与,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真正的爱上这门课程,才能真正的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一段有趣的和本堂课内容相关的对话,或者利用视频进行引导等等,在课前就把课堂气氛搞得活跃起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说在教学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放映《走向共和》中的一部分视频片段,通过视频带领学生感受曾经那段岁月,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辛亥革命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问题渗透,培养历史思维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应是充满活力的阅读与发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情境之中,在浩瀚的史料中自主阅读,在不同的史实中建立起内在因果联系,从而形成批判性思考与评价,而不是拘泥于已有的定论,不辩不疑,丧失应有的历史辩证思维。在《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采用联系的观点,对教材中的既有定论深挖掘,探究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汉初的诸侯封国势力与皇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何要颁布“推恩令”?汉景帝也曾接受晁错的建议,对诸侯封国削藩,可是结果引发七国之乱而失败,试述原因。“推恩令”的颁布为何偏偏是自从汉武帝始?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措施及其作用有哪些?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求索,就个人的观点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展开深入而细微的科学探究,从而在内心深处建构起真正的历史体系。
三、利用插图,加强学生记忆
现在的教材上有很多插图,这里的插图基本上都是和历史事件有关联的,不是单单就这样存在的,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上的插图,帮助学生把历史事件内容与插图上的内容结合在一块,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方便的理解插图与历史事件的意义。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对事件的讲解上了,而对于课本上的插图并没有加以利用,这样就浪费了插图的价值,学生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枯燥无味,有些抽象的内容还有可能无法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能够把插图加以利用的话,有图像进行刺激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相互连贯的学习还能保证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实践中取得非常大的效果。
四、丰富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教学的方式同样也应该丰富多样。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容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学中最忌在课堂教学的结构方面,在教学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的应用方面的教条主义和死板公式”。新形势下,给予了历史教师更充分的空间与时间。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构建历史教学的现场感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历史辩论、场景假设、历史剧目、知识竞赛、多媒体影片等方式,如今都可有效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善于转换课堂教学方式,把这些丰富放教学活动运用得当,能使课堂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显著增强。课堂不是模板的复刻,丰富的教学形式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五、精选习题,巩固提高水平
平时课堂上的学习固然特别重要,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在课堂上学习而课后不加以练习的话,很容易造成遗忘,达不到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除了在课后布置一些典型的习题之外,在课堂上也要拿出15分钟去做一些小小的测试,老师督促学生课上完成一些习题,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询问老师,真正的做到“堂堂清”,不留下任何的疑惑,巩固提高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做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监督好学生,让学生在昨晚题目以后,教师批改了再去查看书本,这样能够确保学生专心做题,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总而言之,高效的课堂使得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真正的掌握者主动权。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正确的课堂方式,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才会真正的被挖掘出来,学生们的聪敏才会在课堂上展现出来。采用一些有效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是每一堂课的灵魂所在。历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变化性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投入到课堂,运用课堂技巧,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们健康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军言.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07)
[2]樊雪飞.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沿袭多年,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及教育工作开展之下,初中历史教学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一改过去被动教学灌输的定位,按照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课堂效率都是眼下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具体的历史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开探究,立足当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提出有效策略,以期可以使历史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目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一个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每个学生的参与,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真正的爱上这门课程,才能真正的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一段有趣的和本堂课内容相关的对话,或者利用视频进行引导等等,在课前就把课堂气氛搞得活跃起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说在教学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放映《走向共和》中的一部分视频片段,通过视频带领学生感受曾经那段岁月,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辛亥革命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问题渗透,培养历史思维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应是充满活力的阅读与发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情境之中,在浩瀚的史料中自主阅读,在不同的史实中建立起内在因果联系,从而形成批判性思考与评价,而不是拘泥于已有的定论,不辩不疑,丧失应有的历史辩证思维。在《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采用联系的观点,对教材中的既有定论深挖掘,探究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汉初的诸侯封国势力与皇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何要颁布“推恩令”?汉景帝也曾接受晁错的建议,对诸侯封国削藩,可是结果引发七国之乱而失败,试述原因。“推恩令”的颁布为何偏偏是自从汉武帝始?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措施及其作用有哪些?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求索,就个人的观点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展开深入而细微的科学探究,从而在内心深处建构起真正的历史体系。
三、利用插图,加强学生记忆
现在的教材上有很多插图,这里的插图基本上都是和历史事件有关联的,不是单单就这样存在的,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上的插图,帮助学生把历史事件内容与插图上的内容结合在一块,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方便的理解插图与历史事件的意义。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对事件的讲解上了,而对于课本上的插图并没有加以利用,这样就浪费了插图的价值,学生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枯燥无味,有些抽象的内容还有可能无法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能够把插图加以利用的话,有图像进行刺激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相互连贯的学习还能保证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实践中取得非常大的效果。
四、丰富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教学的方式同样也应该丰富多样。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容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学中最忌在课堂教学的结构方面,在教学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的应用方面的教条主义和死板公式”。新形势下,给予了历史教师更充分的空间与时间。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构建历史教学的现场感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历史辩论、场景假设、历史剧目、知识竞赛、多媒体影片等方式,如今都可有效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善于转换课堂教学方式,把这些丰富放教学活动运用得当,能使课堂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显著增强。课堂不是模板的复刻,丰富的教学形式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五、精选习题,巩固提高水平
平时课堂上的学习固然特别重要,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在课堂上学习而课后不加以练习的话,很容易造成遗忘,达不到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除了在课后布置一些典型的习题之外,在课堂上也要拿出15分钟去做一些小小的测试,老师督促学生课上完成一些习题,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询问老师,真正的做到“堂堂清”,不留下任何的疑惑,巩固提高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做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监督好学生,让学生在昨晚题目以后,教师批改了再去查看书本,这样能够确保学生专心做题,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总而言之,高效的课堂使得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真正的掌握者主动权。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正确的课堂方式,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才会真正的被挖掘出来,学生们的聪敏才会在课堂上展现出来。采用一些有效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是每一堂课的灵魂所在。历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变化性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投入到课堂,运用课堂技巧,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们健康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军言.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07)
[2]樊雪飞.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