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

【作者】 何 勇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东林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历史素养是人文主义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品质。本文则从高中历史的教学角度分析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学科;中学生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重要素养之一,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教育事关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因此,要发挥历史学科的独特优势,挖掘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家国情怀的素材,创设相关情境,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意识,树立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作为教师首先要弄清楚何谓“家国情怀”?不同时期家国情怀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古代,家国情怀是一种“修身、齊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信念,这种儒家信念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进行了有效的统一。在现代,家国情怀不仅包含爱国主义精神,还应该涉及到民族自豪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视野和普世情怀,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只要每个人能把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和民族复兴相融,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就是体现“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既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呢?
  一、凝聚榜样力量,培育家国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历史英雄人物。他们身上有着为国为民的大义凛然与浩然正气。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解读这些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以感染学生。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精忠报国,誓死不渝”的岳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为救国救民甘愿牺牲,唯愿用自己的鲜血唤起更多国人觉醒的谭嗣同;甲午战争中,虽身受重伤,仍率战舰冲向敌舰,最后壮烈殉国的邓世昌;毕生为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目标,弥留之际仍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政治遗愿的革命先驱孙中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这些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奋发向上、自立自强、爱党爱国的优秀品质。
  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育家国情怀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教育应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生活、参与实践、了解社会。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归属,需要学生自主构建,不能只靠教师生硬的灌输。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好当地的文化遗产、博物馆以及历史遗迹等资源,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感受历史,从中体会到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升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比如,在讲授《国共十年对峙》这一课后,我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参观阜阳四九起义纪念馆。在四九起义纪念碑前,学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鞠躬默哀。随后,大家参观了纪念馆,瞻仰烈士们的遗像、遗物,进一步了解四九起义革命历程和重要意义。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倍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培育家国情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涌现,它们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由死记历史知识到自觉感悟历史,由自觉感悟历史到深刻理解历史,由深刻理解到主动体验,进而主动探索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比如历史小品辩论会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后,围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如何挽救民族危亡”这一主题,我组织学生编写历史小剧本,就李鸿章的评价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有同学认为李鸿章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卖国贼,依据是他代表清朝政府签订《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民族经济发展更加艰难,人民生活愈加贫困,最终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但有些同学认为李鸿章是近代中国的功臣,主要理由是他领导了洋务运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创办中国近代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创建中国近代海军,如北洋舰队;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新式人才;总之,李鸿章等人主导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爱国性。有的同学进一步补充说:李鸿章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不属于个人行为,他代表的是清朝政府,奉行的是慈禧太后的旨意,其罪恶应加在清政府,特别是慈禧太后身上,不能由李鸿章来承担。
  这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引申出一个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勇担民族重任的强烈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抓住合理时机,培育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可以利用重大节日像中秋、国庆、春节,亿万国人回家团聚,共庆佳节,浓浓的家国之情洋溢在中华大地。这时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效果很好。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既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以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引领历史教学,发挥历史教学优势助推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使二者相得益彰,共筑21世纪“家荣国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