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作者】 郑小洪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古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作为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历来是语文教师最為头疼的问题。文章联系语文教材中的具体句子,总结出了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不同方法,为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链接选文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句子从字面看是一种意思,其实里面还包含着更深刻的意思,不经反复诵读,用心思考,同学们领会起来会比较困难,这些句子就叫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对表现课文中心思想有较大的作用。
一、在联想和想象中理解
有些句子,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含义不怎么丰富,有的甚至读起来淡如白水,可是一旦对其内容展开联想或想象,则会发现内含深刻的意义。理解这样的句子时,可用联想和想象的办法。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中的一句话:“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透过“69个小时”这一简单的数字,通过联想和想象我们能深深地感到:白求恩具有惊人的毅力、高尚的品格,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二、联系写作背景理解句子意思
有的文章,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离开了当时的背景,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其弄清这些较难理解的句子的含义。如《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中“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学生对这句话很难理解,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交流事件发生的时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接着交流查阅到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在学生了解到香港这个“游子”在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后终于要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时,提出问题:这里“失散多年的孩子”指的是谁?“母亲”指的是谁?
此时,学生不难理解“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国人占领、统治百年的香港;“母亲的怀抱”暗指祖国这个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隐喻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三、抓分句间的关系
课文中常出现的一些复句。虽然小学教学中不出现复句的概念,但复句的意思必须要求学生搞清楚。对复句的教学,要紧紧抓住复句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意思。
句中带有关联词语的复句,要从关联词入手,弄清每个分句的意思和分句间的关系。
没有关联词语的复句,可引导学生用试加关联词语的方法去理解分句间的关系。如《小狐狸卖空气》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小狐狸回到深山老家,天天呼吸新鲜空气,病很快就好了。这是个因果复句。可这样引导:小狐狸的病,为什么回到深山老家很快就好了?提示学生给“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前面加上“因为”,再读句子回答问题,强调治好空气污染过敏症的原因是什么。再如:敌人来了,我们就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前者陈述,表示小鱼对小白兔真诚的关心(意思是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后者感叹,表示小白兔获得新知之后难以压抑的兴奋。(小白兔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再如:渔夫问桑娜在家里做什么,这是很明白的问题,而桑娜却明知故问:“我?”这个独词句中的问号,表面上是问丈夫(你问的是我吗?),实际上有自问的意思(我在家干什么?怎么回答呢?)“我嘛”和“缝缝补补”之间用的足省略号,表示桑娜在说了“我嘛”以后是若有所思的,省略号省去的是桑娜紧张的心理活动的内容。第二个省略号省去的也是桑娜的片刻思考,从后面的话可以看出,桑娜是怕丈夫进一步追问,而巧妙地把话题岔开。这几个标点符号,对表达桑娜怕丈夫不同意抱回西蒙孩子的心情是有重要作用的,在进行这几个句子教学时不可忽视。
四、通过演示动作来理解
有的句子中有一个或几个连续动作的,教师可边读句子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如《瑞雪》中的最后一句话:“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通过让学生动起手来,把这句话演示出来,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而且让他们更真切地体会到了大雪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五、指导学生“多想想为什么”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多想想为什么”就是让学生在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的时候,多想想为什么,开动脑筋,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会理解句子,真正成为学习的理解能手。例如:《虎口藏室》中写道:“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要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必须指导学生想一想:威廉叔叔为什么惊呆了?他为什么高兴得夸奖了纳塔莉,但又为什么连连摇头呢?这样思考下去,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到:威廉叔叔觉得纳塔莉小小年纪居然能够想出这么巧妙的调包计,把胶卷保存下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让学生理解了这个句子,就让学生对纳塔莉更加佩服,并勇于学习她那种机智勇敢的品质,课文的教学目标就基本完成了。
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学会按要求写句子,是正确理解句子,读懂文章的基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因此,学生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激发起对学习句子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句子,并为以后写好文章打下基础。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学生在读到一句话时,就能迅速判断使用何种方法去感悟理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教学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关键词: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链接选文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句子从字面看是一种意思,其实里面还包含着更深刻的意思,不经反复诵读,用心思考,同学们领会起来会比较困难,这些句子就叫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对表现课文中心思想有较大的作用。
一、在联想和想象中理解
有些句子,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含义不怎么丰富,有的甚至读起来淡如白水,可是一旦对其内容展开联想或想象,则会发现内含深刻的意义。理解这样的句子时,可用联想和想象的办法。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中的一句话:“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透过“69个小时”这一简单的数字,通过联想和想象我们能深深地感到:白求恩具有惊人的毅力、高尚的品格,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二、联系写作背景理解句子意思
有的文章,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离开了当时的背景,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其弄清这些较难理解的句子的含义。如《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中“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学生对这句话很难理解,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交流事件发生的时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接着交流查阅到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在学生了解到香港这个“游子”在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后终于要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时,提出问题:这里“失散多年的孩子”指的是谁?“母亲”指的是谁?
此时,学生不难理解“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国人占领、统治百年的香港;“母亲的怀抱”暗指祖国这个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隐喻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三、抓分句间的关系
课文中常出现的一些复句。虽然小学教学中不出现复句的概念,但复句的意思必须要求学生搞清楚。对复句的教学,要紧紧抓住复句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意思。
句中带有关联词语的复句,要从关联词入手,弄清每个分句的意思和分句间的关系。
没有关联词语的复句,可引导学生用试加关联词语的方法去理解分句间的关系。如《小狐狸卖空气》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小狐狸回到深山老家,天天呼吸新鲜空气,病很快就好了。这是个因果复句。可这样引导:小狐狸的病,为什么回到深山老家很快就好了?提示学生给“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前面加上“因为”,再读句子回答问题,强调治好空气污染过敏症的原因是什么。再如:敌人来了,我们就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前者陈述,表示小鱼对小白兔真诚的关心(意思是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后者感叹,表示小白兔获得新知之后难以压抑的兴奋。(小白兔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再如:渔夫问桑娜在家里做什么,这是很明白的问题,而桑娜却明知故问:“我?”这个独词句中的问号,表面上是问丈夫(你问的是我吗?),实际上有自问的意思(我在家干什么?怎么回答呢?)“我嘛”和“缝缝补补”之间用的足省略号,表示桑娜在说了“我嘛”以后是若有所思的,省略号省去的是桑娜紧张的心理活动的内容。第二个省略号省去的也是桑娜的片刻思考,从后面的话可以看出,桑娜是怕丈夫进一步追问,而巧妙地把话题岔开。这几个标点符号,对表达桑娜怕丈夫不同意抱回西蒙孩子的心情是有重要作用的,在进行这几个句子教学时不可忽视。
四、通过演示动作来理解
有的句子中有一个或几个连续动作的,教师可边读句子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如《瑞雪》中的最后一句话:“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通过让学生动起手来,把这句话演示出来,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而且让他们更真切地体会到了大雪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五、指导学生“多想想为什么”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多想想为什么”就是让学生在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的时候,多想想为什么,开动脑筋,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会理解句子,真正成为学习的理解能手。例如:《虎口藏室》中写道:“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要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必须指导学生想一想:威廉叔叔为什么惊呆了?他为什么高兴得夸奖了纳塔莉,但又为什么连连摇头呢?这样思考下去,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到:威廉叔叔觉得纳塔莉小小年纪居然能够想出这么巧妙的调包计,把胶卷保存下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让学生理解了这个句子,就让学生对纳塔莉更加佩服,并勇于学习她那种机智勇敢的品质,课文的教学目标就基本完成了。
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学会按要求写句子,是正确理解句子,读懂文章的基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因此,学生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激发起对学习句子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句子,并为以后写好文章打下基础。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学生在读到一句话时,就能迅速判断使用何种方法去感悟理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教学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