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本教育的尝试
【作者】 邓川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大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创立并倡导的。强调生命的意义,回归教育的本源。一切以学生文本,一切为了学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为学生的乐学、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我在教学中践行“生本教育”的理念,遵循“生本教育”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教学原则,总结出如下的教学流程:第一步,课前自学,也叫课前预习。就是对所学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这个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面对新鲜生疏的知识,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第二步,小组交流。通过小组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态平衡”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特别为差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与自由表达的机会。小组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取长补短”、“自我完善”、“相互促进”的过程。第三步,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中教师可以做必要的引导和提醒,在同学们的交流与争辩中攻破每一个难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四步,老师帮。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自学情况,交流情况,针对同学们出现的问题对同学们进行引导和帮助
一、以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力
生本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理念。小学数学知识非常抽象,小学数学主要是以现实生活问题创设情境。数学教育提出了要学生取得一名普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也就是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可以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入数学学习课堂。比如在复习以前知识的年月日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总问题,“我校一位同学自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4 次生日,谁能说出他是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今年2012 年他能不能过生日呢?”全体同学积极思考,互相讨论,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我边巡视边指导。学生们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推理他们得出了2 月29 日出生的人,四年过一次生日,只有闰年才有2 月29 日,不但得出了这位同学的出生日期,也推出了这位同学在2012 年可以过生日,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预习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落实生本教育理念,重视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教学内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时,在讲解之前,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预习机会,促使学生发挥出积极性,积极预习新课,在预习中对新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将不懂的地方圈划出来,作为重点听讲的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且,逐渐养成自主预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也可以调动学生相互交流预习结果,相互沟通自主预习方法,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互帮互助,推动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主学习方法,更好地预习新课,从而了解多边形的特点,快速学会运用面积公式,求解出多边形的面积。时刻体现出生本教育理念,使学生有机会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与“生本”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并可同时进行展现的优点,所以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学教材”,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生本”教育所倡导的。在“生本”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与“生本”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让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丰富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静待花开
“十年树树,百年树人”。但是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快速度,提速了还要提速,还要提速。在学校,很多班主任的工作就像做工程一样抢进度、赶时间,追求所谓的高效率、快节奏……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总是需要一定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每个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桃树需要三年结果,杏树需要四年结果一样。对于一个知识,可能有的孩子很快认识到,有的孩子却需要更长一段时间才能认识到,学会。作为园丁的我们,需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生长的时间与空间,容许孩子们暂时的“落伍”,尊重生命,尊重不同孩子不同的生长规律。我们期待着春色满园的那一天,期待着心花怒放的那一天,期待着自己生命开花的那一天。静待花开。
总之,面对“生本”教学,我们要充分理解“生本”教育教学的要求,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把握好“生本”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本”教育下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生本”同行,一起成长。
我在教学中践行“生本教育”的理念,遵循“生本教育”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教学原则,总结出如下的教学流程:第一步,课前自学,也叫课前预习。就是对所学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这个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面对新鲜生疏的知识,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第二步,小组交流。通过小组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态平衡”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特别为差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与自由表达的机会。小组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取长补短”、“自我完善”、“相互促进”的过程。第三步,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中教师可以做必要的引导和提醒,在同学们的交流与争辩中攻破每一个难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四步,老师帮。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自学情况,交流情况,针对同学们出现的问题对同学们进行引导和帮助
一、以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力
生本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理念。小学数学知识非常抽象,小学数学主要是以现实生活问题创设情境。数学教育提出了要学生取得一名普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也就是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可以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入数学学习课堂。比如在复习以前知识的年月日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总问题,“我校一位同学自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4 次生日,谁能说出他是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今年2012 年他能不能过生日呢?”全体同学积极思考,互相讨论,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我边巡视边指导。学生们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推理他们得出了2 月29 日出生的人,四年过一次生日,只有闰年才有2 月29 日,不但得出了这位同学的出生日期,也推出了这位同学在2012 年可以过生日,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预习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落实生本教育理念,重视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教学内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时,在讲解之前,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预习机会,促使学生发挥出积极性,积极预习新课,在预习中对新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将不懂的地方圈划出来,作为重点听讲的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且,逐渐养成自主预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也可以调动学生相互交流预习结果,相互沟通自主预习方法,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互帮互助,推动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主学习方法,更好地预习新课,从而了解多边形的特点,快速学会运用面积公式,求解出多边形的面积。时刻体现出生本教育理念,使学生有机会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与“生本”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并可同时进行展现的优点,所以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学教材”,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生本”教育所倡导的。在“生本”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与“生本”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让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丰富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静待花开
“十年树树,百年树人”。但是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快速度,提速了还要提速,还要提速。在学校,很多班主任的工作就像做工程一样抢进度、赶时间,追求所谓的高效率、快节奏……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总是需要一定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每个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桃树需要三年结果,杏树需要四年结果一样。对于一个知识,可能有的孩子很快认识到,有的孩子却需要更长一段时间才能认识到,学会。作为园丁的我们,需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生长的时间与空间,容许孩子们暂时的“落伍”,尊重生命,尊重不同孩子不同的生长规律。我们期待着春色满园的那一天,期待着心花怒放的那一天,期待着自己生命开花的那一天。静待花开。
总之,面对“生本”教学,我们要充分理解“生本”教育教学的要求,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把握好“生本”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本”教育下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生本”同行,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