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谈“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 肖凤莲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府荆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环境下,“互联网+教育”也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互联网信息优势,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让整个数学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同时也能让数学教学氛围以及情境变得更加的形象且生动。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上,一定要意识到“互联网”背景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积极借助于图形、音频以及动画等手段来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以此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资源的融合
  “互联网”背景下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资源十分丰富,并且还能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借助于网络来实现有效互动与共享。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互联网+”背景下的各种技术的价值,并借助于这些技术来有效扩大学生学习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积极借助于网络软件技术展开数学教学,还能借助于微信、QQ以及电子信箱等渠道进行信息实时交换,这样就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与互动,而学生也能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与不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上丰富的数学资源来展开教学,将教学内容与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然后基于此来为学生提供生动且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这样,学生就能有效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同时有效拓宽学生数学学习视野。
  二、“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所收获。教师现在设计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习接受能力一般和基础成绩一般的学生设计的,没有将课堂设计针对到个体,有些小学生基础比较好,这些知识反复听也是浪费时间,有些学生智力发育较晚,即使是多次反复教学也没有很大的效果。笔者认为对于小学生,教师目前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了解,教师不知道现在学生的娱乐点和兴趣点,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工作的不足之处。虽然目前要让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有些不现实,但是可以做到对大部分同学了解,然后结合具体的特征进行一些简单的课程设置。在过去,教师统计学生错题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但是现在有很多软件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统计,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3]。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与学生家长展开及时的沟通,让学生家长反馈学生的课堂感受,学生往往对教师存在敬畏感不敢直接跟教师反馈,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合作和交流得到学生最真实的感受,再结合大部分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极大的改善课堂氛围。
  三、“互联网”背景下知识形成过程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除了要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传授知识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能力以及思维的培养,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小学生虽然记忆力较为良好,可是受心智以及年龄等多方面限制,在理解能力上还是十分的欠缺,尤其是对于数学教材中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经常难以理解。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呈现出生动且具体的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内涵与深意,有效简化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能力培养有效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融入一些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体现出过程与方式,而学生则能在“互联网+”技术中直观地感悟到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这样就能促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把握,同时还能有效实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有效转变和过渡,真正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将“互联网+”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
  四、“互联网”背景下知识培养过程优化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培养过程。数学教师近些年来的关注点都是灌输给小学生更多的数学知识,有很多学生迫于当前的升学压力,从小开始学习奥数等更难的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學习充满了恐惧感。笔者认为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交给学生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还需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互联网+”时代的出现也体现出了将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会更加广阔,教师不能将教学的视野仅仅局限于现在的教学水准,要鼓励学生学会自我探索和自我求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在的白板技术将点、线、面做出有效的组合,点构成线、线构成面、面构成立体图形,学生就会思考会不会有立体图形组合构成的新内容,最后学生可能会自己查阅更多的资料和科学介绍,了解更多有关几何知识的内容。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形和线条自由移动,使得学生看到透视或者是半剖的几何图形,学生也会感觉更容易理解,也会对教师展示出来的内容更感兴趣
  五、“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课后作业的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想有序实施,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渠道来对课后作业布置进行优化,通过课后作业来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大多是以书面习题为主,这种作业形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十分的枯燥乏味,所以作业布置的效果也尚未有效发挥出来。可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积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形式来进行创新,同时还能借助于互联网来与学生在课后进行沟通与互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遇见问题的时候及时寻求教师帮助,从而有效将课后作业的价值充分地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