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唐德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花古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阐述了五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这些方法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地理学习;兴趣方法;导入;探究;课外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因而,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一下子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一节课的最佳状态。例如:在学习《地图》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有很多同学可能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还有当年的刘邦大军攻破秦朝都城咸阳后,武夫将士都去争抢秦宫的金银珠宝,而政治家萧何没有为金银珠宝所动摇,而是埋头寻找一样东西。他在寻找什么呢?此时,学生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迫切知道其中的答案。我抓住这一时机接着说:是地图。秦始皇让荆轲近身是因为荆轲手中那幅地图,萧何埋头寻找的也是地图。古代统治者、政治家都对地图感兴趣,可见地图在政治、军事方面的重要性。现代在航空、航海、外出旅游都离不开地图。我们学习地理更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灵魂。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了解一下什么是地图?怎样使用地图。这样,从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入手,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下面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和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喜欢地理课程。
二、培养学生探究式思维,开拓开放性解题思路。
开放性解题思路,那就得让问题具有可探究性和开放性。为了保证问题的可探究性,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老师给出的问题必须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老师要清楚学生潜在的最高水平,提出的问题不应该超出这个范围,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其次,问题还要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相关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理解问题的本质,发表独立见解,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最后,问题要保证开放性。探究式学习模式讲求一个开放性的地理课堂,开放性的问题能让每个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理解问题,解答问题。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获得知识的途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改进地理教学效果是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之间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紧扣地理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特色,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充分掌握我们生活的世界与地理密切相关的知识增强学生生存能力,围绕对学生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优化地理课堂,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核心。
1、善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古人云:“公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进其不能己。”初中地理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应用历史典故、传说、时事政治、数理知识等,发挥图文结合优势、学用结合优势,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2、创建良好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主要是师生在课堂上所表现的情感状态,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学习与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在讲八年级上册“众多的人口”一节课内容时,针对人口众多的优劣辩论,让每个学生充分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并过程讨论,教师适时予以正确的引导平析,这样,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辩解,其教学效果远比单独的说教好的多。
3、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初中地理教材难点较多,如果不及时解决,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拌脚石,越积越多,严重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因而,教师如何巧妙突破教学难点,是体现其能力的有力尺度,按学生认知规律,地理教学难点大致可分为理解性难点、记忆性难点、运用性难点三类。理解性难点的形成,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高度抽象或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关键,教师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具体,多用感性素材,巧用图示、演示等方法进行。对于记忆性难点,教师可采用加强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等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运用性难点主要表现在读图、用图和解释有些地理现象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减缓问题坡度,必要时可提供有关图表、实物或模型,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渐求得结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开展课堂研究性学习,注重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中学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开放的现实情境之中,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探索研究,以获得知往鉴来、自主人生的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活动。组织开展地理学科课堂研究性学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课堂”结合搞“研究”的策略。课堂类研究性学习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教师是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整理出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二是由学生提出一些新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类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能将教材作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互动,共同追求新知与未知。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地理兴趣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使学生兴趣浓烈,更加深爱地理,从而认真学习钻研地理知识。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应因地制宜。比如竞猜地理谜语:“高山不见山,平原不见土,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地图;“船出长江口”――上海;“八月飘香香满园”――桂林;“大家都笑你”――齐齐哈尔……比如搜集地理趣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此乃九大行星,春夏秋冬东南西北中是为四时五方”……这些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培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此外野外实地考查也是学习和巩固地理知识、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的一种形式较好的活动。在乡镇工作的时候,离学校不远处的石梯水库旁,有见证地质变迁的积页岩岩壁,我就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快乐,激发了他们学习探索自然奥秘、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作为地理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正处在改革探索时期,认识到我们肩负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任务。只要我们努力探索,重视地理学教学,勤于实践,一定能够扎扎实实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学习;兴趣方法;导入;探究;课外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因而,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一下子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一节课的最佳状态。例如:在学习《地图》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有很多同学可能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还有当年的刘邦大军攻破秦朝都城咸阳后,武夫将士都去争抢秦宫的金银珠宝,而政治家萧何没有为金银珠宝所动摇,而是埋头寻找一样东西。他在寻找什么呢?此时,学生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迫切知道其中的答案。我抓住这一时机接着说:是地图。秦始皇让荆轲近身是因为荆轲手中那幅地图,萧何埋头寻找的也是地图。古代统治者、政治家都对地图感兴趣,可见地图在政治、军事方面的重要性。现代在航空、航海、外出旅游都离不开地图。我们学习地理更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灵魂。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了解一下什么是地图?怎样使用地图。这样,从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入手,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下面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和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喜欢地理课程。
二、培养学生探究式思维,开拓开放性解题思路。
开放性解题思路,那就得让问题具有可探究性和开放性。为了保证问题的可探究性,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老师给出的问题必须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老师要清楚学生潜在的最高水平,提出的问题不应该超出这个范围,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其次,问题还要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相关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理解问题的本质,发表独立见解,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最后,问题要保证开放性。探究式学习模式讲求一个开放性的地理课堂,开放性的问题能让每个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理解问题,解答问题。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获得知识的途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改进地理教学效果是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之间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紧扣地理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特色,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充分掌握我们生活的世界与地理密切相关的知识增强学生生存能力,围绕对学生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优化地理课堂,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核心。
1、善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古人云:“公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进其不能己。”初中地理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应用历史典故、传说、时事政治、数理知识等,发挥图文结合优势、学用结合优势,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2、创建良好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主要是师生在课堂上所表现的情感状态,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学习与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在讲八年级上册“众多的人口”一节课内容时,针对人口众多的优劣辩论,让每个学生充分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并过程讨论,教师适时予以正确的引导平析,这样,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辩解,其教学效果远比单独的说教好的多。
3、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初中地理教材难点较多,如果不及时解决,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拌脚石,越积越多,严重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因而,教师如何巧妙突破教学难点,是体现其能力的有力尺度,按学生认知规律,地理教学难点大致可分为理解性难点、记忆性难点、运用性难点三类。理解性难点的形成,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高度抽象或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关键,教师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具体,多用感性素材,巧用图示、演示等方法进行。对于记忆性难点,教师可采用加强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等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运用性难点主要表现在读图、用图和解释有些地理现象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减缓问题坡度,必要时可提供有关图表、实物或模型,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渐求得结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开展课堂研究性学习,注重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中学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开放的现实情境之中,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探索研究,以获得知往鉴来、自主人生的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活动。组织开展地理学科课堂研究性学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课堂”结合搞“研究”的策略。课堂类研究性学习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教师是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整理出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二是由学生提出一些新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类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能将教材作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互动,共同追求新知与未知。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地理兴趣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使学生兴趣浓烈,更加深爱地理,从而认真学习钻研地理知识。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应因地制宜。比如竞猜地理谜语:“高山不见山,平原不见土,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地图;“船出长江口”――上海;“八月飘香香满园”――桂林;“大家都笑你”――齐齐哈尔……比如搜集地理趣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此乃九大行星,春夏秋冬东南西北中是为四时五方”……这些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培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此外野外实地考查也是学习和巩固地理知识、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的一种形式较好的活动。在乡镇工作的时候,离学校不远处的石梯水库旁,有见证地质变迁的积页岩岩壁,我就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快乐,激发了他们学习探索自然奥秘、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作为地理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正处在改革探索时期,认识到我们肩负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任务。只要我们努力探索,重视地理学教学,勤于实践,一定能够扎扎实实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