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水平

【作者】 肖永刚

【机构】 四川省苍溪县新坝乡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也开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可以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水平。在这其中,教师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呈现出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的基本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把握教学的内容,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量,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發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
  在传统教学的理念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由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和传授,这种传授的模式学生阅读较为被动。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讲解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学生能够真正吸收的内容不多。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兴趣。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对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较为仔细的研读,对阅读教学的重点进行明确,对阅读目标进行合理设计。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进行独立阅读与思考的时间,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提高课堂的参与性,促进学生阅读的高效。
  二、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在进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而且还需要把握好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由此可见,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构建出一个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够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就能够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因材施教,这对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白杨》这一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关于白杨的视频和图片,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其进行呈现,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边疆的一些风采,让学生能够对白杨生长的图像进行较为充分的了解,然后再引出借物喻人的手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阅读了书本中的白杨与眼中所见的白杨之后的感想,进行思想的交流与分享。并让学生进行自主理解,使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深入体验文章中作者的情感。
  三、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改变之前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并对教学的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对于阅读教学的创新,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的合作。例如:在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摒弃一贯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通过小组各个成员之间进行相互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自行理解。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是想要通过坐轮椅的卖书人,来传达出人心的善意,以及人们心灵的美好。而且学生还可以体会出作者当时无钱买书的窘境以及渴望学习的心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多媒体等较为新型的教学方法,有效活跃教学的氛围,可以是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合理运用教学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板块中,教学评价贯穿于其中的各个环节,教师需要将其进行合理的运用,这样就会使得教学评价的内容变得更加全面。但是对于教学评价这一部分,不仅仅只是在教学完成之后进行评价,而且还需要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其中还需要包括学生平时的具体表现。通过教学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并由教师进行引导加以改正。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要养成一个正确的阅读习惯,学生之间也需要进行相互的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够从一个全面的角度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五、感受文章情感,提升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过程是学生汲取知识营养以及获得人文熏陶的重要过程,通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优秀的文章作品进行阅读与赏析,能够帮助学生在文章的思想阶梯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汲取同时积极感受情感,通过不断的阅读理解获得逻辑思辨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作为人文素养的一个部分,只有学生愿意去阅读,会阅读,才能获得语文素养提升,在此基础上,不断发掘读物的精神引导作用,并在学生的言语、行为进行具体的表现,才是学生人文素养养的表现。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完善语文阅读的教书育人功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目标。
  例如,在进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时一对埋在废墟中的父子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本课的主要特点是对于伟大父亲形象描写的深刻,对于父亲外貌、语言等的描写十分生动。在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静静躺在废墟下的是自己,在黑暗的废墟下,不吃不喝38个小时,迎来救助时候的情景。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关注过父亲工作的辛苦,了解父亲为了生活奔波不易。通过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回味中悟情,使学生蘸着情感,品味情感,获得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六、丰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能力
  除了课堂阅读教学之外,教师还要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拓展学生知识素养的同时,也优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处于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在当前鱼龙混杂的阅读环境下,难以寻找符合自己阅读能力与学习需求的课外刊物。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指导学生阅读教学之外,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选择一些符合小学知识经验以及识知规律的优秀读物,并设计相应的简介导读以及阅读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除此之外,在阅读活动开展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讨论活动,进行相互启发与学习,驱动小学高年级学获得阅读能力提升。例如,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情感与实际认知情趣,教师可以为学生遴选出《你为谁读书》《汤姆索亚历险记》《海底两万里》《巴黎圣母院》等经典读物。并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享阅读心得,进行读后感写作等,使学生在阅读中遵循科学的阅读与思考方式,获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从总体上来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一个需要进行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之间进行不断地努力,积累经验,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地完善。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的观念以及教学的基本模式,制定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一些新兴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教学评价进行较为合理的运用,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课堂的学习中,与教师进行较为积极的交流,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