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钟智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太平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提高,而且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个平台,可以借此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学生高尚价值观的形成,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方法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教学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 
  一、创设阅读氛围
  俗话说:“言为心声”,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本,都是作者心灵的独白。但是,以往的语文教学常常把文质兼美的文本,分解成了支离破碎、互不相干的单词、独句,把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讲解得枯燥乏味,根本原因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和与学生的交流。
  阅读教学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个体情感与个体情感的交流,思维结果与思维结果碰撞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个体情感,教师自己要首先投入,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自然地融入作品,逐渐靠近作者的心灵世界,从而把握作品深蕴的内涵。
  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为探究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讨论,自由表达,探究式阅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质疑比较,获得结论。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鼓励质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疑惑点,适时恰当地加以指导,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励学生的进取意识,例如,课文的时代背景、作品的出处等内容,可以布置学生课前查资料,上课时学生自己介绍相关的知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采用小组讨论法,各抒己见,归纳总结,形成共识。通过创造性研讨活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探究式阅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特色,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形式,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角,通过切身感受获得知识,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科学开展语文阅读活动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时间为学生安排自主阅读环节,引导学生利用跳读、略读、精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并就阅读文章进行交流和思考。在完成课堂教学,且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方法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哪位学生安排相关的课外阅读活动。[3]教师可以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发展情况来为学生推荐具有教育性和价值性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针对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自身兴趣为主来进行个性化阅读,还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探究阅读,这些都是科学开展语文阅读活动的示范。
  例如,在进行“范进中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来进行课文阅读,在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之后,提出与文章有关的问题“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人们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喜极而疯?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交流,通过个性化阅读解读与合作性阅读交流沟通,使学生更好的感受文章的内涵和要旨。在课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孔乙己》,让学生阅读后将其和《范进中举》进行比较,通过同质化的文本阅读比较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感触,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思想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一些与古代科举制发展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儒林外史》当中的某篇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时,学生需要记录好词佳句,以及自己阅读时的心得体会,并在课堂上进一步地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
  课堂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要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首先就要实现好师生沟通交流的无障碍和有效性。学生只有充分地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相对自由,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中学生也参与教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通过在课堂过程中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在选择阅读文本时,可以先征集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对阅读乐趣的需要。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要靠日积月累,没有日常语文知识的积累,不精心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堂阅读教学永远都只是杯水车薪。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还要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只有多接触这些好的课外读物自身的知识面与视野才会慢慢得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也会逐渐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