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作者】 刘 洪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的 ,初中数学教学再也 停滞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阶段, 要格外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联想和空间想象能力。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时期,每一位施教者与受教者都应对这一阶段的学习 ,明确优秀数学学习成绩的 ,不只依靠数学学习 ,更取决于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也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营造学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 是 师生双向交流、共促进展的 ,教师和学生皆是教学 。教师应积极创造教学上的氛围,使学生勇于、乐于深思与讨论不足,敢于发出质疑,不盲以老师。教师应 与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别,尊重每学生的人格,努力创造条件 学生个性化进展的 。在教学中要 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论文与沟通,不知识的,还是态度、情感、兴趣、价值观、生活经验和规范等的,增进师生双方各 的熟悉与 ,更好地 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双向沟通、优势互补。
二、课前有效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现在大多数老师都已经认识到课前预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般来说,教师都会在新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不够明确具体,往往就是一句:“下去把XX课预习了!”面对这样的预习任务,大所数同学都不能落到实处,草草看一遍书就已经完成了预习任务。这样随意的预习不仅对课堂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会助涨学生的应付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必须从课前预习入手。首先,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教师要梳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想要达成的课堂目标。在目标引导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思路整理简单的导学案来引导学生预习,学生跟随导学案自然会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任務导学法,把课堂将要讲解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心中有一个具体明确的任务导向。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挖掘出学习中的重、难点,然后再把自己的问题或困惑带回课堂上中来,这样学生听课就有了目的性,注意力更为集中,教学效果自然有所提升;第三,教师可以用质疑释疑法引导预习。例如可以在课前预习中布置一道题目,让学生通过预习,用新课中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且拓展思维,探究其它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不仅更易掌握教学重点,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难点问题也就不攻而破了。所以预习对初中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多动脑筋,探索有效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倾听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倾听与表达共同组成与人合作交流的基础。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听――倾听老师讲课,倾听同学发言,方能积极有效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
四、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
质疑问题是学生良好的品质之一。唯有常常思考并发出疑问的学生,才能拥有敏锐的思维。实践证明,善于质疑的学生,均能体现出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精神。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质疑问难平台,在相对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大胆质疑的意识。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相关疑问,要耐心解答,并进行鼓励和表扬,不能对其置之不理,或对没有意义的问题肆意批评,影响学生提问题的勇气。同时,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质疑问难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主动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力求关注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五、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学生经常要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数学知识加以巩固和复习。有的学生在写作业时态度极其敷衍,字迹潦草、错误百出,甚至没有按规范的格式和要求填写,这些写作业的坏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后复习效率[3]。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指由利于学生日后发展的作业习惯,他要求学生在写作业时做到态度认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格式规范、按时交卷等。
六、整理错题,记录“错误病历”,彻底诊治自己的错误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通常会对于同一个问题,犯不止一次的错误。这里就体现出学生在解决问题后不能很好的进行解题的反思,没有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加深、强化。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反思,“错误病历”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不同于普通的改错本,而是一种优秀的改错本。学生不仅对出错的事实进行改正,同时还要诊断自己出错的详实原因,找出解决办法。记录错误病例的好处,从心理学来看,一是可以对头脑中错误的认知联系(结构)进行重组,建立知识间的“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防止理解的片面性;二是可以强化对相关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记忆,防止知识模棱两可,从根本上破除自己不正确的思考方式,有利于错误的纠正。这比单纯地订正错误或大量反复模仿雷同的练习要经济、有效得多。
总之,数学学习习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持之以恒,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就一定能够逐步养成。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乘风破浪,顺利达到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也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营造学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 是 师生双向交流、共促进展的 ,教师和学生皆是教学 。教师应积极创造教学上的氛围,使学生勇于、乐于深思与讨论不足,敢于发出质疑,不盲以老师。教师应 与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别,尊重每学生的人格,努力创造条件 学生个性化进展的 。在教学中要 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论文与沟通,不知识的,还是态度、情感、兴趣、价值观、生活经验和规范等的,增进师生双方各 的熟悉与 ,更好地 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双向沟通、优势互补。
二、课前有效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现在大多数老师都已经认识到课前预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般来说,教师都会在新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不够明确具体,往往就是一句:“下去把XX课预习了!”面对这样的预习任务,大所数同学都不能落到实处,草草看一遍书就已经完成了预习任务。这样随意的预习不仅对课堂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会助涨学生的应付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必须从课前预习入手。首先,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教师要梳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想要达成的课堂目标。在目标引导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思路整理简单的导学案来引导学生预习,学生跟随导学案自然会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任務导学法,把课堂将要讲解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心中有一个具体明确的任务导向。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挖掘出学习中的重、难点,然后再把自己的问题或困惑带回课堂上中来,这样学生听课就有了目的性,注意力更为集中,教学效果自然有所提升;第三,教师可以用质疑释疑法引导预习。例如可以在课前预习中布置一道题目,让学生通过预习,用新课中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且拓展思维,探究其它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不仅更易掌握教学重点,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难点问题也就不攻而破了。所以预习对初中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多动脑筋,探索有效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倾听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倾听与表达共同组成与人合作交流的基础。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听――倾听老师讲课,倾听同学发言,方能积极有效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
四、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
质疑问题是学生良好的品质之一。唯有常常思考并发出疑问的学生,才能拥有敏锐的思维。实践证明,善于质疑的学生,均能体现出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精神。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质疑问难平台,在相对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大胆质疑的意识。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相关疑问,要耐心解答,并进行鼓励和表扬,不能对其置之不理,或对没有意义的问题肆意批评,影响学生提问题的勇气。同时,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质疑问难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主动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力求关注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五、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学生经常要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数学知识加以巩固和复习。有的学生在写作业时态度极其敷衍,字迹潦草、错误百出,甚至没有按规范的格式和要求填写,这些写作业的坏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后复习效率[3]。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指由利于学生日后发展的作业习惯,他要求学生在写作业时做到态度认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格式规范、按时交卷等。
六、整理错题,记录“错误病历”,彻底诊治自己的错误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通常会对于同一个问题,犯不止一次的错误。这里就体现出学生在解决问题后不能很好的进行解题的反思,没有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加深、强化。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反思,“错误病历”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不同于普通的改错本,而是一种优秀的改错本。学生不仅对出错的事实进行改正,同时还要诊断自己出错的详实原因,找出解决办法。记录错误病例的好处,从心理学来看,一是可以对头脑中错误的认知联系(结构)进行重组,建立知识间的“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防止理解的片面性;二是可以强化对相关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记忆,防止知识模棱两可,从根本上破除自己不正确的思考方式,有利于错误的纠正。这比单纯地订正错误或大量反复模仿雷同的练习要经济、有效得多。
总之,数学学习习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持之以恒,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就一定能够逐步养成。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乘风破浪,顺利达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