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作者】 杨光淑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枣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预习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奠基的小学语文教学,在信息技术进入寻常生活的今天,我们应引导学生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运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好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有老师也曾目睹过这样的情景吧,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有的学生却茫然不知所云。这种区别就在于课前的预习。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预习是学生经历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质疑的有效学习过程,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都非常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并且在方法上给孩子们指导。时代在进步,我们也应该与时倶进,我们也应该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课前预习。网络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孩子的视野,甚至融入他们的生活。那么,信息技术能给予学生预习带来帮助吗?于是我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探索出了一些能让学生获得良好预习效果的实践方法。
  一、教师当榜样,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教师首先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同时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道德修养,做学生的榜样。作为教师,应该时常保持学习的心态。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信息技术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信息技术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小学生信息技术的指导。
  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预习的熟练,知识底子加厚,提出的问题难度不断加大,学生对各类课文和知识就学习的更深刻,掌握得也更全面,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向自学过渡。其次,认真辅导和检查学生预习是很重要的,因为低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概念不是很清晰。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布置预习任务,还必须认真辅导检查,否则学生疑难增多,不仅会使学生自学积极性减退,因而要积极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基本功训练辅导,启发他们的思路,使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二、指导学生正确、适当的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如果用得不好,带来的就是后患无穷。在学生刚接触网络时,就应向他们普及信息技术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地遵守法规或有关规定。
  在教学中,每次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我们都应布置学生预习。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也明确了预习的要求,可总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学生认为预习就是看一遍课文,给生字随意组两个词,不查字典,不去了解课文的内容。讲新课时,问他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才急匆匆的到课文中去找。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要求有些课文在经过最基本的识字、读文以后,要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去了解课文背景、主人公和相关内容,并且能够回答: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看法?
  2.在看不懂的地方(包括词语、句子、文章的思想等)打个问号,记录下来。
  3.学会生字,把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说给大家听。
  4.把读了课文的感受写下来,“我知道了什么”。
  5.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通过书籍或网络查找一下和课文相关的资料。
  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有了较明确的任务,也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思考,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要求上,就不会对网络没有约束力。新授前我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课上我就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学生已提前感知了课文内容,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发言也很踊跃。课文的重难点就在学生的讨论、辩解中解决了。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能够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维逻辑,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二是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听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是便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学生的心理变化,有利于在课堂上师生感情的交流。
  三、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网站
  这是拓宽学生学习途径的有效做法。在预习实践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实践。我们发现,学生预习最初带有盲目性,不知怎么运用。这时,我们就可以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在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后,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乃至家长参加这些网站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有的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预习时,只要让学生熟读课文和记熟生字就行了,至于找到找不到材料无所谓。其实,学生找材料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本人知识的过程和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的材料介绍给大家听,既锻炼了本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其他学生的听话能力。把学生找到的材料应用到课堂上,学生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所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较以前也有很大进步。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抓住预习这一环节,而且预习的方法要得当,并且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在教学中尝试着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强,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李志平,小学生预习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论[J].新课程,2015年。
  [2]张摘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效的策略[J].探究考试周刊,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