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作者】 王晓文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研城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但数学又是相对抽象和枯燥的,而小学生又正处于一个思维发展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的年龄阶段,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生学起数学来时常会感到困难和枯燥。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使数学的教学变得充满趣味性,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使学生想学、爱学。而本文便是从设计导课、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开展实践四个方面出发,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展开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著名的大文豪托爾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确,使教学充满趣味性,寓教学于快乐之中,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是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倡导的,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一个目标。下面,便是针对这一目标,提出的几点思考和浅见。
1、通过导课增趣
众所周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为一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的设计导课,奏响一个颇具趣味性的前奏,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一个有效手段。至于如何设计导课才算富有趣味性,一个思考的核心就是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比如,针对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个心理特点,教师在设计导课时,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一些故事元素,从而让学生在故事的吸引中一步步迈入数学学习的殿堂。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在经过一片野果林的时候,师徒四人觉得口渴难耐,就决定让孙悟空去摘些野果回来,等到孙猴子摘回来野果,他决定考一考八戒,便反问八戒:“如果将四个野果平分给咱们四个人,每个人获得多少水果?如果咱们四个平分两个野果,每一个又能获得几个野果?”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答案吗?这时,当学生被故事吸引,教师便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后面知识的学习。
2、创设情境增趣
一堂课四十分钟,导课仅仅拉开了一个序幕,要想使整堂数学课都充满趣味性,仅仅依靠导课远远不够,而且,小学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的多样化和丰富化,进而使学生维持其兴趣。而情境教学作为丰富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其作用就是通过有目的或有计划的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使课堂摆脱传统教学中的单调和乏味,从而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并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增强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更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如如此之近,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同学们几点起床,几点上课,几点放学,然后配上一些钟表的图片进行提问和讲解。
3、利用游戏增趣
毫不夸张的说,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在游戏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和参与的劲头,所以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的方式,来增添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而且,现代教育思想提倡的就是要寓教于乐,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利用游戏增趣,也是教师可以尝试的一个方向。例如,在学习我们上文提到的“认识钟表”这一节时,由于时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所以有些学生容易在这一知识的学习中出现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游戏,这既能加深小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请几个同学到讲台上,然后说出一些时间点,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钟表,用双手分别表示时针和分钟,并把教师所说的时间表示出来,这样整个课堂氛围就可以在游戏中活跃起来。当然,游戏教学不仅仅可以应用于课上,也可以应用于课外,让学生家长在家中和学生通过共同参与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4、开展实践增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增添教学趣味性的有效途径。的确,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更应该通过实践去融汇、去贯通,就像古人所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提升,导致实践逐渐偏离了教学之中,而小学生又天性好动,如果教师一味的重理论、轻实践,只会使学生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中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实践,让学生在亲身的动手实践中培养兴趣,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千克、克、吨”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掂一掂一些物体的重量,从而加深对重量单位的感知,比如掂硬币、笔、橡皮,感受以克为单位的物体,而书包、桌椅等则是让学生感受以千克为单位的物体。当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还可以将实践延伸到课外。
总之,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而使学生爱上数学,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懈追求的一个目标。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懈的努力探索,争取早日实现这一愿景。
参考文献:
[1]谈小学数学趣味化课堂的构建[J].张小利.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
[2]试论如何打造趣味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李太山.课程教育研究.2017(0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著名的大文豪托爾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确,使教学充满趣味性,寓教学于快乐之中,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是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倡导的,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一个目标。下面,便是针对这一目标,提出的几点思考和浅见。
1、通过导课增趣
众所周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为一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的设计导课,奏响一个颇具趣味性的前奏,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一个有效手段。至于如何设计导课才算富有趣味性,一个思考的核心就是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比如,针对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个心理特点,教师在设计导课时,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一些故事元素,从而让学生在故事的吸引中一步步迈入数学学习的殿堂。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在经过一片野果林的时候,师徒四人觉得口渴难耐,就决定让孙悟空去摘些野果回来,等到孙猴子摘回来野果,他决定考一考八戒,便反问八戒:“如果将四个野果平分给咱们四个人,每个人获得多少水果?如果咱们四个平分两个野果,每一个又能获得几个野果?”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答案吗?这时,当学生被故事吸引,教师便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后面知识的学习。
2、创设情境增趣
一堂课四十分钟,导课仅仅拉开了一个序幕,要想使整堂数学课都充满趣味性,仅仅依靠导课远远不够,而且,小学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的多样化和丰富化,进而使学生维持其兴趣。而情境教学作为丰富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其作用就是通过有目的或有计划的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使课堂摆脱传统教学中的单调和乏味,从而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并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增强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更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如如此之近,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同学们几点起床,几点上课,几点放学,然后配上一些钟表的图片进行提问和讲解。
3、利用游戏增趣
毫不夸张的说,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在游戏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和参与的劲头,所以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的方式,来增添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而且,现代教育思想提倡的就是要寓教于乐,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利用游戏增趣,也是教师可以尝试的一个方向。例如,在学习我们上文提到的“认识钟表”这一节时,由于时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所以有些学生容易在这一知识的学习中出现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游戏,这既能加深小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请几个同学到讲台上,然后说出一些时间点,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钟表,用双手分别表示时针和分钟,并把教师所说的时间表示出来,这样整个课堂氛围就可以在游戏中活跃起来。当然,游戏教学不仅仅可以应用于课上,也可以应用于课外,让学生家长在家中和学生通过共同参与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4、开展实践增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增添教学趣味性的有效途径。的确,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更应该通过实践去融汇、去贯通,就像古人所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提升,导致实践逐渐偏离了教学之中,而小学生又天性好动,如果教师一味的重理论、轻实践,只会使学生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中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实践,让学生在亲身的动手实践中培养兴趣,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千克、克、吨”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掂一掂一些物体的重量,从而加深对重量单位的感知,比如掂硬币、笔、橡皮,感受以克为单位的物体,而书包、桌椅等则是让学生感受以千克为单位的物体。当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还可以将实践延伸到课外。
总之,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而使学生爱上数学,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懈追求的一个目标。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懈的努力探索,争取早日实现这一愿景。
参考文献:
[1]谈小学数学趣味化课堂的构建[J].张小利.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
[2]试论如何打造趣味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李太山.课程教育研究.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