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践

【作者】 黄海华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长五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将数学与生活有机联系的正确做法,是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反哺生活的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应在充分认识其意义基础上创新实施途径,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
  源于生活的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其教学最有效的方式,既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故而,新课标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而这样的指导思想,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指导性的,即要求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实施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一、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该背景下的任何学科教学,都必须担当此任务。而小学数学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平台,甚至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强调学生生活化思想、生活化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其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进行必需的计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加强生活化教学,就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反哺生活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数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赖以发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术进步的基础。利用生活实例开展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建模,形成数学理论和基本技能,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创新实践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既必须又实效。
  二、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是很多的,但前提教师应具有生活化思想,从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要把这种理念体现其中,才能让学生沐浴在生活化的氛围中学数学、做数学,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在这儿,我从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表达实践感受。
  (一)通过挖掘知识形成过程,体现生活化思想。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干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是的,书本上的数学,与现实生活有了很大差距,有脱离生活之嫌,特别是数学中大量的概念术语,更是高度概括,抽象性很强,它在舍弃了事物的非本质方面的同时,又舍去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变成了一句抽象的数学语言。虽然字少句短,但字字重要,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精简描述。要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概念,对于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其枯燥感就可想而知了。而在概念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可以把概念的形成过程还原,通过其对应的具体形象事物一般属性来作为背景,让概念既形象又有生命感,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抽象的概念不再难理解。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挖掘知识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概念的生活化意义。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可根据新课标要求的那样“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去教学,就可实现我们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课前去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看看他们的应用,再把看到的情形用手机拍摄成照片,传到班级QQ群,并注明是应用长方体的面还是长方体棱、顶点、角。教学时,我们就可运用电子白板大屏呈现出来,让学生再观察,感受长方体的特征。这样教学,我们就可使学生体会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及其长方体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的具体特征。同时,有利于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既简化了概念学习难度,又让学生了解了数学概念的来源和知识的生成过程。
  (二)通过再现数学的现实应用,实现生活化教学。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说是“从生活中来”,那再现数学知识的现实应用,就是“到生活中去”。这一点,新课标也有明确要求:“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强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等。”的确,再现数学知识的现实应用,实现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实现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的理想,因为这过程能让学生清楚看到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们就可充分实现生活化教学,课伊始,让学生回忆比例尺的现实运用,很多学生说到了画地图时要用比例尺;建房时画房屋的平面图时要用比例尺;修桥时要用比例尺:还有的学生说电视、电影画面、画画等也需要比例尺;更有的说到了军事作战的沙堆模型和勘测绘图等。新授后,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现实运用,把比例尺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就呈现一幅中国政区图时,作业之一,要求学生测出重庆到北京两地之间的距离,作业之二,要求学生把操场画到作业本上时,他们都会兴高采烈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教学,通过数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或知识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解决什么问题等的实践,使知识密切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就可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生活意义,感受到了实用性,就利于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我们让数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实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具有生活化意识,采用生活化手段,让数学在生活化的背景中实践应用。这才是学有用的数学知识的正确实施之道。
  参考文献:
  [1]陈雪晴,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大世界,2016年。
  [2]陈斌礼,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