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媒体让语文教学相得益彰
【作者】 罗 勇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翔凤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科学合理,适宜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能使语文学科优化更加明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充分运用,使其二者深度融合,在相得益彰中帮助学生发展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相得益彰
时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电教手段已成为老师们上公开课、示范课的主流,它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看到部分老师“过”用多媒体,片面追求电教媒体的视听性,一堂堂生动的语文课就变成了课件比花哨的“赛哨课”,泛滥的多媒体运用忽略了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削弱了文本的作用。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读出所描绘的画面,体验文字背后的情感。实践表明,只有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才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如何合理适时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使二者整合更有助于他们作用发挥,笔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探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多媒体让学生相得益彰的实践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引学生入境
语文教学中我们常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与文本相似的情境中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尽快进入课文的学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的虽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如果我们以声形兼备的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传授知识,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还能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全面。如《黄河的主人》,学生对羊皮筏子这种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充满原始意味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渡船工具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不了解羊皮筏子的内涵。此外黄河的气势磅礴在文中的语言也寥寥数语,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近黄河,了解羊皮筏子,感受到黄河的浪澜壮阔、驾驶羊皮筏子的惊险,充分感悟艄公的沉着、机智和勇敢,我们不妨选择一段与课文相近的视频片断,让学生观看后说说感受,让学生有了直观的印象后再沉入文本去朗读,效果就会好很多。
二、化抽象为直观破教学之难
多媒体是直观化教学的最好辅助手段,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化所有支撑方式中最有效的一种。作为化抽象为形象的现代科技产品,是其他手段所不能比拟的。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其形象化功能,就能把抽象性的语文知识通过直观的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直观中感知知识,从而易于接受和理解。我们知道,学生学习难点就在于那些不能直观地看到或听到的信息,加上学生想象力还相对较差,导致学生学习感受是难。如何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那就是多媒体运用的问题了。作为一线教师,在找准难点的基础上,充分所迫和发挥多媒体作用,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攻克学习难点,破解。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由于学生对蝙蝠的外形和雷达形状并不了解,也难想象出二者之间的联系来,更感受不到二者功能上的相似。为了破解这一难度,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知蝙蝠和雷达分别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应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快感知了文章内容描写,起到了降低难点,化抽象为形象的效果。
三、渲染气氛引学生情感共鸣
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这类课文一般都是情感性的,教学这类课文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当时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学习的氛围。如《军神》,这是一篇满含赞誉的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右眼受伤后,拒绝使用麻醉剂完成了手术,被沃克医生称赞他为军神,赞颂了刘伯承刚毅、顽强。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写了刘伯承手术的前后经过,文本对刘伯承如何受伤、手术台上是如何承受剧痛挺过来的都没有交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刘伯承,体验他伤势重,拒绝麻醉剂做手术需要做出多少常人所做不到的举动,让学生在刘伯承的剧痛中走一遭,突显他的“神”。教学时在学生充分通过文字读、想象后,我们可使用多媒体补充刘伯承受伤的文字材料,播放其手术台上的视频画面再配上音乐去渲染气氛,再现当时手术时的情境,效果一定会很好。再比如教学《黄河大合唱》,这首曲子本身的音乐感染力很强,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如果能配上《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再让学生去读文,黄河的浪涛如在耳畔,战士们的雄心壮志跃然纸上。
四、增强教学趣味引学生轻松学文
语文的教学,有的文本文笔精妙但学生不易走进文本,如果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就可以呈现学生平时不能常见的或现阶段无法感知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我爱你,中国汉字》文中对中国汉字如诗如画的描绘,文笔细腻,再现了祖国文字的独特魅力。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书法的魅力,令课堂在文字的凝重中灵动起来,这样学生就能在字里行间感悟汉字的情感、色香等,教学轻松而愉悦。再如低段的汉字教学,教学时有的老师利用课件让字宝宝们藏匿于果树上,组织学生摘果子学汉字,有的老师还设置了关卡,让学生在闯关中轻松识字,令课堂趣味横生。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有很大的作用。语文课可以用多媒体,但只能是学习语言的辅助,绝对不能冲击语言文字,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反客为主?。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让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钟儒英,让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J].课外语文,2018年。
[2]陈洁亚,语文教学与多媒体运用相得益彰[J].中小学电教,2008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相得益彰
时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电教手段已成为老师们上公开课、示范课的主流,它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看到部分老师“过”用多媒体,片面追求电教媒体的视听性,一堂堂生动的语文课就变成了课件比花哨的“赛哨课”,泛滥的多媒体运用忽略了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削弱了文本的作用。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读出所描绘的画面,体验文字背后的情感。实践表明,只有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才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如何合理适时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使二者整合更有助于他们作用发挥,笔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探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多媒体让学生相得益彰的实践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引学生入境
语文教学中我们常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与文本相似的情境中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尽快进入课文的学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的虽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如果我们以声形兼备的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传授知识,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还能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全面。如《黄河的主人》,学生对羊皮筏子这种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充满原始意味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渡船工具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不了解羊皮筏子的内涵。此外黄河的气势磅礴在文中的语言也寥寥数语,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近黄河,了解羊皮筏子,感受到黄河的浪澜壮阔、驾驶羊皮筏子的惊险,充分感悟艄公的沉着、机智和勇敢,我们不妨选择一段与课文相近的视频片断,让学生观看后说说感受,让学生有了直观的印象后再沉入文本去朗读,效果就会好很多。
二、化抽象为直观破教学之难
多媒体是直观化教学的最好辅助手段,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化所有支撑方式中最有效的一种。作为化抽象为形象的现代科技产品,是其他手段所不能比拟的。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其形象化功能,就能把抽象性的语文知识通过直观的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直观中感知知识,从而易于接受和理解。我们知道,学生学习难点就在于那些不能直观地看到或听到的信息,加上学生想象力还相对较差,导致学生学习感受是难。如何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那就是多媒体运用的问题了。作为一线教师,在找准难点的基础上,充分所迫和发挥多媒体作用,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攻克学习难点,破解。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由于学生对蝙蝠的外形和雷达形状并不了解,也难想象出二者之间的联系来,更感受不到二者功能上的相似。为了破解这一难度,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知蝙蝠和雷达分别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应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快感知了文章内容描写,起到了降低难点,化抽象为形象的效果。
三、渲染气氛引学生情感共鸣
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这类课文一般都是情感性的,教学这类课文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当时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学习的氛围。如《军神》,这是一篇满含赞誉的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右眼受伤后,拒绝使用麻醉剂完成了手术,被沃克医生称赞他为军神,赞颂了刘伯承刚毅、顽强。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写了刘伯承手术的前后经过,文本对刘伯承如何受伤、手术台上是如何承受剧痛挺过来的都没有交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刘伯承,体验他伤势重,拒绝麻醉剂做手术需要做出多少常人所做不到的举动,让学生在刘伯承的剧痛中走一遭,突显他的“神”。教学时在学生充分通过文字读、想象后,我们可使用多媒体补充刘伯承受伤的文字材料,播放其手术台上的视频画面再配上音乐去渲染气氛,再现当时手术时的情境,效果一定会很好。再比如教学《黄河大合唱》,这首曲子本身的音乐感染力很强,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如果能配上《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再让学生去读文,黄河的浪涛如在耳畔,战士们的雄心壮志跃然纸上。
四、增强教学趣味引学生轻松学文
语文的教学,有的文本文笔精妙但学生不易走进文本,如果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就可以呈现学生平时不能常见的或现阶段无法感知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我爱你,中国汉字》文中对中国汉字如诗如画的描绘,文笔细腻,再现了祖国文字的独特魅力。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书法的魅力,令课堂在文字的凝重中灵动起来,这样学生就能在字里行间感悟汉字的情感、色香等,教学轻松而愉悦。再如低段的汉字教学,教学时有的老师利用课件让字宝宝们藏匿于果树上,组织学生摘果子学汉字,有的老师还设置了关卡,让学生在闯关中轻松识字,令课堂趣味横生。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有很大的作用。语文课可以用多媒体,但只能是学习语言的辅助,绝对不能冲击语言文字,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反客为主?。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让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钟儒英,让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J].课外语文,2018年。
[2]陈洁亚,语文教学与多媒体运用相得益彰[J].中小学电教,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