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杨桂华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有效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就应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上科学合理应用。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备课、课中和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
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担当的角色更是举足轻重,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深体会到, 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很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对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下面,我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备课,为高效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凡事预则立,教学更是如此。把功夫花在课前,做好备课设计工作是我们在新课改推进中的重要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提,高效教学的必然环节的备课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现在实体教学资源较少,只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引进网络资源来弥补。具体做法就是备课前教师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资料。互联网上的备课丰富多样,教师可根据实际,加上自己的经验见解,选用到自己的备课中。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我选用“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等图片制作课件,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感悟到“奇”、“怪”、“险”。这样提高了备课的实效性,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高效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为高效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高效教学在新课改实践中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前提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恰当的知识承载介质,会对学生各种感官形成持续的刺激, 使其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更能激发学生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特定的教学意境中。而且,这样的课堂形式新颖,会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动机。
(一)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集成性是多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其能集成各种数字化资源,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语言,动静结合的图画,在大屏终端,形成光、声、色的综合刺激,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这一优势,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在教学《王二小》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当学生看到王二小被敌人挑起摔死在大石头上时,学生流泪了,握紧了拳头。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情有感,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学中适时用磁带录音的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试读、复读、跟读, 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如执教《山雨》时,设计配乐配画课文朗读,又下载相关资料、图片,使用flash动画制成雨景及实景拍摄的山雨图,让学生醉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上课时,让学生看着,听着,感受着,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的形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三)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引发争论,打开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动画,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拉弓振动传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就摔落在地上了!
三、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传统教学,应试取向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有效的平台。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若要求小学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之前,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和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利用课件或现成的教学软件,在中年级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展”“名人(伟人)成长的故事”“我喜欢的童话”,高年级开展“我的生活启示”“名人名言专辑”“祖国在我心中”等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前,学生可以上网自己查找资料,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合作查找收集资料,做好活动准备。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如高年级学生在开展“我观9.3阅兵”专题汇报会,活动前,学生围绕主题,查找资料(图片、视频、故事、歌词等)选择材料汇集材料。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查找收集、汇集处理的信息能力等综合能力都得到锻炼,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我们相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就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生为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岳崇美,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9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
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担当的角色更是举足轻重,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深体会到, 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很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对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下面,我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备课,为高效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凡事预则立,教学更是如此。把功夫花在课前,做好备课设计工作是我们在新课改推进中的重要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提,高效教学的必然环节的备课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现在实体教学资源较少,只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引进网络资源来弥补。具体做法就是备课前教师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资料。互联网上的备课丰富多样,教师可根据实际,加上自己的经验见解,选用到自己的备课中。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我选用“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等图片制作课件,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感悟到“奇”、“怪”、“险”。这样提高了备课的实效性,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高效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为高效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高效教学在新课改实践中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前提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恰当的知识承载介质,会对学生各种感官形成持续的刺激, 使其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更能激发学生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特定的教学意境中。而且,这样的课堂形式新颖,会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动机。
(一)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集成性是多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其能集成各种数字化资源,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语言,动静结合的图画,在大屏终端,形成光、声、色的综合刺激,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这一优势,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在教学《王二小》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当学生看到王二小被敌人挑起摔死在大石头上时,学生流泪了,握紧了拳头。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情有感,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学中适时用磁带录音的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试读、复读、跟读, 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如执教《山雨》时,设计配乐配画课文朗读,又下载相关资料、图片,使用flash动画制成雨景及实景拍摄的山雨图,让学生醉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上课时,让学生看着,听着,感受着,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的形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三)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引发争论,打开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动画,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拉弓振动传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就摔落在地上了!
三、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传统教学,应试取向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有效的平台。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若要求小学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之前,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和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利用课件或现成的教学软件,在中年级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展”“名人(伟人)成长的故事”“我喜欢的童话”,高年级开展“我的生活启示”“名人名言专辑”“祖国在我心中”等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前,学生可以上网自己查找资料,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合作查找收集资料,做好活动准备。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如高年级学生在开展“我观9.3阅兵”专题汇报会,活动前,学生围绕主题,查找资料(图片、视频、故事、歌词等)选择材料汇集材料。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查找收集、汇集处理的信息能力等综合能力都得到锻炼,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我们相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就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生为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岳崇美,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