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试析小学数学如何成就课堂“3+N”教学模式
【作者】 吴雪芬
【机构】 浙江平阳县萧江镇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实践期逐渐转入实践反思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推动着成就学堂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和前进,成就学堂“3+N”教学模式的出现让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更高效,教师结合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科学的数学学习的价值取向,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3+N;教学
什么是成就学堂“3+N”教学模式呢?成就学堂“3+N”教学模式着力于“发现(知识新发现)、探究(课堂新生成)、提升(能力新发展)”的课堂建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自主灵活地选择模式中的N个教学模块进行组合和搭配,从而针对不同的课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系统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构建。
成就学堂“3+N”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解决数学问题一直是课程改革实践中重要内容,教师如何在研究背景下实施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设计也成为了一线教师研究的方向。只有从教学设计入手,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基本理念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动手动脑,组织学生在搜集处理数学信息,前置学习、课堂教学等方式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积累数学经验,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从而高效的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提高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不仅只是教材的升级,同时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是在新模式下教学设计不断完善的过程。这种种的变化,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更有效的调查分析教师教学设计及实施的现状,我们从实施成就学堂教学模式出发,从“发现、探究、提升”三大环节入手,结合三大环节中的教学模块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更有效地体现数学的核心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具针对性,实施起来更加灵活,操作性强。根据成就学堂的研究课例、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教师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成就学堂3环节理性呈现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的教科书的内容特点来看,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图画式学习情境;二是对话式学习情境;三是文字叙述式学习情境。越到小学高段的学生,虽然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大多数学生仍然喜欢图画教学情境,他们认为图画式的教学情境直观更生动有趣,不仅有利于理解题目的意思,从心理层面,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有效的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轻松的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对于对话式的学习情境和文字叙述式的学习情境来说,前者利于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后者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清晰,但这两种形式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的要求要高一些。
以成就学堂“3+N”教学模式中的发现环节为例,针对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在教学设计的发现环节可以加入以问题情境淡入,为学生创设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为解决核心问题方法多样、发散思维打下的良好基础。如果学生在学习相关度较高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在教学设计发现环节可以采取知识前测的教学模块,培养学生自主尝试的意识,进行学生的“自我检测”。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掌握学生积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能更灵活的调整和实施教学设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前置学习,内容具有多元性,形式具有多样性;前置学习的重点是让每个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在教学设计发现环节,还可以利用媒体动态的呈现图画现象情境,并引导学生讲图画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整理,提炼出重要的文字信息,从直观到抽象,教会学生理性的探究问题,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
二、梯度设计,教师认真钻研的好习惯开启解决数学问题的大门
在成就学堂的学习研究阶段,通过观察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遇到难题会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却相反,对同学和老师的依赖性较大;还有一些学生遇到难题,没有经过思考和交流就直接放弃。但在成就学堂教学模式下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是充满信心的,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的好习惯,小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力不够,对解决数学问题缺乏刻苦钻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整理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核心问题方法的多元及优化
在对小学六年级学生一次数学解决问题的草稿和解题过程分析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很快从题目中找出数学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列表或画线段的方法建立等量关系,解决数学问题;小部分学生要在反复读题后才能理解题目意思,而且在建立数量关系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还有少数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整理数学信息。
但成就学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多数小学高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信息的整理分析的能力,在遇到过程性复杂的题目,他们喜欢借助直观、简洁的线段图的方法来辅助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更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发现、探究、提升学力,从而更好的为解决问题打下重要基础。重视对相关数学信息的整理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直接奔向找数量关系,避免造成差异性的学生产生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模式化,解放学生的思维,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元化。
教师只有不吝惜自己的鼓励和赞美,让整理数学信息的行为成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第一个习惯,才能有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四、差异性的发展,研究中寻找适合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策略
在调查中,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教师在设计中呈现了问题解决分析过程和解答方法,有的设计是从引导学生如何收集数学信息、整理信息、利用分析法或者综合法分析问题、建立数量关系再解答。教师们普遍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聪明,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中成长,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前者以教师为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化,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后者更能引导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许万梓. 学周刊. 2019(06)
[2]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课混合学习设计研究[J]. 冯玲玉,甄宗武,谢斌.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3)
[3]论小学教育专业的性质和特点[J]. 司成勇,张芹芹.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
关键词:小学数学;3+N;教学
什么是成就学堂“3+N”教学模式呢?成就学堂“3+N”教学模式着力于“发现(知识新发现)、探究(课堂新生成)、提升(能力新发展)”的课堂建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自主灵活地选择模式中的N个教学模块进行组合和搭配,从而针对不同的课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系统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构建。
成就学堂“3+N”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解决数学问题一直是课程改革实践中重要内容,教师如何在研究背景下实施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设计也成为了一线教师研究的方向。只有从教学设计入手,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基本理念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动手动脑,组织学生在搜集处理数学信息,前置学习、课堂教学等方式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积累数学经验,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从而高效的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提高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不仅只是教材的升级,同时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是在新模式下教学设计不断完善的过程。这种种的变化,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更有效的调查分析教师教学设计及实施的现状,我们从实施成就学堂教学模式出发,从“发现、探究、提升”三大环节入手,结合三大环节中的教学模块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更有效地体现数学的核心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具针对性,实施起来更加灵活,操作性强。根据成就学堂的研究课例、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教师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成就学堂3环节理性呈现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的教科书的内容特点来看,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图画式学习情境;二是对话式学习情境;三是文字叙述式学习情境。越到小学高段的学生,虽然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大多数学生仍然喜欢图画教学情境,他们认为图画式的教学情境直观更生动有趣,不仅有利于理解题目的意思,从心理层面,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有效的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轻松的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对于对话式的学习情境和文字叙述式的学习情境来说,前者利于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后者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清晰,但这两种形式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的要求要高一些。
以成就学堂“3+N”教学模式中的发现环节为例,针对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在教学设计的发现环节可以加入以问题情境淡入,为学生创设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为解决核心问题方法多样、发散思维打下的良好基础。如果学生在学习相关度较高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在教学设计发现环节可以采取知识前测的教学模块,培养学生自主尝试的意识,进行学生的“自我检测”。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掌握学生积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能更灵活的调整和实施教学设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前置学习,内容具有多元性,形式具有多样性;前置学习的重点是让每个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在教学设计发现环节,还可以利用媒体动态的呈现图画现象情境,并引导学生讲图画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整理,提炼出重要的文字信息,从直观到抽象,教会学生理性的探究问题,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
二、梯度设计,教师认真钻研的好习惯开启解决数学问题的大门
在成就学堂的学习研究阶段,通过观察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遇到难题会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却相反,对同学和老师的依赖性较大;还有一些学生遇到难题,没有经过思考和交流就直接放弃。但在成就学堂教学模式下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是充满信心的,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的好习惯,小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力不够,对解决数学问题缺乏刻苦钻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整理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核心问题方法的多元及优化
在对小学六年级学生一次数学解决问题的草稿和解题过程分析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很快从题目中找出数学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列表或画线段的方法建立等量关系,解决数学问题;小部分学生要在反复读题后才能理解题目意思,而且在建立数量关系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还有少数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整理数学信息。
但成就学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多数小学高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信息的整理分析的能力,在遇到过程性复杂的题目,他们喜欢借助直观、简洁的线段图的方法来辅助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更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发现、探究、提升学力,从而更好的为解决问题打下重要基础。重视对相关数学信息的整理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直接奔向找数量关系,避免造成差异性的学生产生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模式化,解放学生的思维,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元化。
教师只有不吝惜自己的鼓励和赞美,让整理数学信息的行为成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第一个习惯,才能有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四、差异性的发展,研究中寻找适合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策略
在调查中,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教师在设计中呈现了问题解决分析过程和解答方法,有的设计是从引导学生如何收集数学信息、整理信息、利用分析法或者综合法分析问题、建立数量关系再解答。教师们普遍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聪明,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中成长,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前者以教师为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化,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后者更能引导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许万梓. 学周刊. 2019(06)
[2]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课混合学习设计研究[J]. 冯玲玉,甄宗武,谢斌.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3)
[3]论小学教育专业的性质和特点[J]. 司成勇,张芹芹.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