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作者】 蔡 让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中年级学生要能复述叙事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要重视复述,复述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课文、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复述是重要的教学活动,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多种教学活动互相依存的教学活动之一。
  复述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能力之一,在教材中也明确的提出这一要求。同时,复述是检查阅读理解,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复述能力普遍不太理想,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上有一定的困难。
  要培养学生的复述课文的能力,就要知道什么是“复述“?复述是一种表达,是一种说话,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实践活动。
  课文复述是指学生在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 阅读内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语言,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的叙述出来。复述要求语句通顺流畅,声音清楚,响亮。既可以吸取课文中规范,生动的重点词句,但又不同于背诵,可以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句,可以更改部分内容和表达方式。复述不是简单、机械、不加思考的背诵,它融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是构成小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文复述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思维训练,它能有效地将理解、分析、表达统一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总结、表达、理解和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学生复述课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掌握一定的方法,事半功倍地起到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 
  一、 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要遵循一定得原则,因为遵循原则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
  1.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复述课文要求学生对文章能深入理解和整合,所以在初始阶段,教师要指导理解课文的方法,教给学生方法。
  (1) 利用板书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板书是课文内容最凝练,最集中的体现,是文章结构的缩影。利用板书可以使学生抓住文章重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制定复述提纲,提高复述的条理性,高效率地完成复述。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板书的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抓住重点,复述课文。
  (2)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教材中许多课文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都配上插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插图反映的往往是本篇课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合理、巧妙地运用这些插图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学生不仅在梳理中“温故”,而且在梳理中“知新”,获取复述重点,有利于学生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
  在教学《小蜗牛》一课时,课文是一年级上册最后一篇课文,同时也是一篇没有全篇生字注音的课文,学生不仅在学习课文时可以依靠图片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通过观察图片,以图片的呈现复述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由小段落到全文进行复述
  小学生复述课文,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学生复述全篇课文,要从课文的小段落做起,再到大段落,最后到全文。复述要在理解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某个段落,要明确这一段落的主要意思。复述全文,要明确文章中心和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语言要简练,说话有条理。
  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就总写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紧接着课文从颐和园进入大门,再到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周围的景色——堤岸,杨柳,湖心岛,十七孔桥。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前后呼应,再次提到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在复述这篇课文时,既要让学生明白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又要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中心的围绕,学生理解了,复述课文也就不难了。
  2. 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与赞赏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上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复述,因此,可以采用先自己单独复述、再小组内复述,后班内复述的方法,扩大学生复述的面。还要让学生愿意说、敢于说,允许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犯错误;有时还给予提示;特别是一些口头表达能力不好的孩子,教师更应给予鼓励与支持。 
  3.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
  复述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是改变形式的复述。这种复述拘泥于课文叙述顺序,最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进行练习。 
  二、根据不同的复述形式,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因为正确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详细复述 
  详细复述就是接近原文的复述。这要求我们能详细、系统、正确地掌握文章的内容。文章中的每个情节和画面都要清晰地保留在头脑中,我们本身也要受到文章的熏陶感染。所以认真阅读是进行复述的基础。详细复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文章中的主要意思搞清楚。比如《凡卡》,这篇文章虽然较长,但叙述很清晰,全文主要围绕回忆凡卡和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现实中悲惨生活,渴望爷爷能够来救他这两个部分来展开,当我们把最主要的内容和情节抓到以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之上,就能够力争 80 %都用文中的语言表达出来了,这样就比较好地完成一次复述了。详细复述的时候,很重要的就是要把表现主要意思的句子和词语运用起来。一般来说,详细复述的时候应该和原文相差不是太大。 
  2. 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就是根据情节的发展来复述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要求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而且要求我们抓住整篇课文中最重要的内容。表达文章主要意思的时候,可以先看一看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如果有几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一样的,还可以进行合并。这样,把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合并在一起就成了简要复述的内容了。 
  3. 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是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它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创造性复述具体有下列方法: ①变换人称复述一般文章描写的时候用的都是第三人称。在复述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改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这样同学们就可能把作者或文中人物的经历和感受转化为自己的,同时也可能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融入复述中。 ②续编故事 续编文章就是给文章增添内容——可以在文章中间加,也可以在文章的结尾加。因为有些文章留有一定的空白让我们展开想象,扩充理解。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复述时可以加上想象小女孩和奶奶团聚后的场面,这在课文中并没有提及,但是可以结合文中描述的小女孩悲惨的现实生活加以对比联想,小女孩在和奶奶一起飞到更好的地方的美好愿望的实现和现实的残酷。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还有其他很好的方法可以去探索,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复述课文,目的都是要学生学会自己的语言去组织,为学生提供训练语言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