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
【作者】 郑国民
【机构】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激发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大大提高了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应试的压力,教师更多的还是将课堂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学生认知水平提升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人格培养与价值塑造。针对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重新定位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的关系,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情感教育。
1、了解学生,创设情感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的频率和强度都要高于知识的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心理因素和情感态度,都对学生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情感具有独特的属性,其具有迁移性、扩散性,最重要的是其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换言之,在某段时间或者确定的场所里,人们的情感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感染。根据情感的属性,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用良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学生。此外,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这也就要求教育者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中,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情绪有着密切的影响。
2、做好教学设计
开展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了拉近师生情感的重要载体,且在情感教育中不仅可以让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消除学生对学习的错误认识,从而理解好物理知识。首先,保证教育的启发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先做好激发教育,确保教育的趣味性与启发性。另外也可以借助教学内容来设计出游戏,以此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其次,保证教育的鼓励性。在面对学生的提问与作业时,教师要适当的肯定学生,挖掘出学生的优势,并制定出游戏奖励,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保证教育的平等性,打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在教育中要做好渗透教育,借助物理学史来打造出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受到物理学中情感的影响,从而为感性化教育提供支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打造出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受到影响,所以教师要从情感教育的优势入手,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来实现教育目标。
3、丰富教学手段,渗透情感教育
其实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除了理论的学习,还包括实验的操作学习。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能够巧妙设计实验课堂,在这些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信实验,充分展现自己的才智,使学生对物理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一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可以说,成功的感觉能够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这是教师一个正面评价也得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实验时,教师注意帮助那些操作起来困难的学生,如何用纸带和重物来做出点痕,帮助学生做好实验,得出结论;二是设计一些趣味实验。例如在学习《反冲现象》时,教师可以和学生来共同使用酒精燃烧产生的反冲力帮助火箭模型“飞上天”,在课堂上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在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4、制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时心里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为了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要营造适宜的环境,引导学生乐学、好学。这要求教师对物理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并且能够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物理定律、公式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一章,讨论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加以解释:人在乘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来说是静止的,相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身边的类似现象。这样授课很有画面感,能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但与此同时,教师需要追求一种平衡,避免出现一味地减少语言表达致使授课内容不完整,或者是课堂氛围太过轻松活跃导致学生不能集中精神学习等现象。
5、课堂中设计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一大法宝,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物理学涵盖面极广,教师可以从任意角度挖掘出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运用到课堂情景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近年来中国的航天科技成果,让学生从穿云破雾的长征运载火箭和众多的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中感受到祖国伟大的成就,体会到宇宙的浩渺和科学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深入了解物理学科,并激发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怀和拼搏进取的精神。
6、注重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学科,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实验占据重要的地位。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由于物理知识相对较难,所以没有自信心。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带领其自己动手实践,提高其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激发其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好奇心。
7、运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机制
即便高中生在心里情感已经非常的成熟,但是对外界的评价也有敏感的反应,教师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有更大的兴趣。如果教师一味的对学生指责批评,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培养。在课堂中,如果学生出错率较高,教师就要与学生开展对话,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点,善于利用积极的评价提升学生的信心。如果回答正确,就要积极给予夸奖,不断激励学生向前进步。良好的情感教育,对提升物理教育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形式,旨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对学习和探究的热爱。高中物理知识逻辑性非常强,因此在物理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物理教师应该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最适合学生的情感教育方式,运用到物理课程实施中去。
参考文献:
[1]胡红亮.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调查及策略[D].苏州大学,2010.
[2]马林林.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应试的压力,教师更多的还是将课堂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学生认知水平提升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人格培养与价值塑造。针对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重新定位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的关系,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情感教育。
1、了解学生,创设情感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的频率和强度都要高于知识的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心理因素和情感态度,都对学生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情感具有独特的属性,其具有迁移性、扩散性,最重要的是其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换言之,在某段时间或者确定的场所里,人们的情感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感染。根据情感的属性,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用良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学生。此外,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这也就要求教育者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中,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情绪有着密切的影响。
2、做好教学设计
开展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了拉近师生情感的重要载体,且在情感教育中不仅可以让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消除学生对学习的错误认识,从而理解好物理知识。首先,保证教育的启发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先做好激发教育,确保教育的趣味性与启发性。另外也可以借助教学内容来设计出游戏,以此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其次,保证教育的鼓励性。在面对学生的提问与作业时,教师要适当的肯定学生,挖掘出学生的优势,并制定出游戏奖励,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保证教育的平等性,打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在教育中要做好渗透教育,借助物理学史来打造出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受到物理学中情感的影响,从而为感性化教育提供支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打造出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受到影响,所以教师要从情感教育的优势入手,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来实现教育目标。
3、丰富教学手段,渗透情感教育
其实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除了理论的学习,还包括实验的操作学习。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能够巧妙设计实验课堂,在这些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信实验,充分展现自己的才智,使学生对物理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一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可以说,成功的感觉能够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这是教师一个正面评价也得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实验时,教师注意帮助那些操作起来困难的学生,如何用纸带和重物来做出点痕,帮助学生做好实验,得出结论;二是设计一些趣味实验。例如在学习《反冲现象》时,教师可以和学生来共同使用酒精燃烧产生的反冲力帮助火箭模型“飞上天”,在课堂上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在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4、制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时心里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为了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要营造适宜的环境,引导学生乐学、好学。这要求教师对物理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并且能够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物理定律、公式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一章,讨论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加以解释:人在乘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来说是静止的,相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身边的类似现象。这样授课很有画面感,能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但与此同时,教师需要追求一种平衡,避免出现一味地减少语言表达致使授课内容不完整,或者是课堂氛围太过轻松活跃导致学生不能集中精神学习等现象。
5、课堂中设计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一大法宝,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物理学涵盖面极广,教师可以从任意角度挖掘出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运用到课堂情景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近年来中国的航天科技成果,让学生从穿云破雾的长征运载火箭和众多的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中感受到祖国伟大的成就,体会到宇宙的浩渺和科学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深入了解物理学科,并激发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怀和拼搏进取的精神。
6、注重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学科,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实验占据重要的地位。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由于物理知识相对较难,所以没有自信心。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带领其自己动手实践,提高其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激发其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好奇心。
7、运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机制
即便高中生在心里情感已经非常的成熟,但是对外界的评价也有敏感的反应,教师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有更大的兴趣。如果教师一味的对学生指责批评,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培养。在课堂中,如果学生出错率较高,教师就要与学生开展对话,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点,善于利用积极的评价提升学生的信心。如果回答正确,就要积极给予夸奖,不断激励学生向前进步。良好的情感教育,对提升物理教育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形式,旨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对学习和探究的热爱。高中物理知识逻辑性非常强,因此在物理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物理教师应该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最适合学生的情感教育方式,运用到物理课程实施中去。
参考文献:
[1]胡红亮.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调查及策略[D].苏州大学,2010.
[2]马林林.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