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赵海平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平武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足球是“三大球”之一,是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其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应实施有效教学策略,通过趣味性、游戏化、分组式、任务式和媒体化教学等策略来实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有效性;提高
随着国家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校园足球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们知道,足球运动是一项重要而且常见的集体运动项目,在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灵活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积极效果。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足球教学,提升其效果,对于我们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谈谈开展足球训练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应用趣味性教学策略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足球训练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培养,使之有强烈的足球兴趣。我们知道,足球运动是一项高负荷、高技能性的运动,需要学生耐力和韧性,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是学不到的,没有积极学习与训练,掌握不牢也是很难将球踢好的。因此,如何设法加强学生足球兴趣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与成年人不同,在一开始接触足球时他们可能会比较有兴趣,但是一旦掌握不好技能,便会失去对足球训练的兴趣,甚至不想参加。因此,教师在进行足球培训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到足球教学当中,以帮助学生提高足球训练兴趣,有强烈的动力和需求参与到训练中。教学中能实现这样效果的方法很多,如激励式策略,我们可在班级中设置“足球小明星”的评选栏,让表现优异的学生荣登榜栏,包括优生和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又如,采用比赛式,组织学生进行脚传球、射门等技能比赛,也能满足学生好胜好竞争心理,当然,也可能将足球新知融入情境中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也可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热情和兴趣。
二、应用游戏化教学策略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我们可将足球训练游戏化,让学生在“玩中学”,体验足球运动的乐趣。例如,在教学“脚背正面接球”内容时,在学生掌握接球方法后,开展接球训练游戏,要求学生用脚背接球、传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有接或传球存在失误的学生,那么他们就要接受相应的游戏惩罚,如向同学展示才艺表演。这样训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训练,提高体育足球学习兴趣,增强足球运动爱好。在这几年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足球游戏应用较多,效果也非常明显。
三、应用分组式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意识。而在足球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施教,更能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为足球运动是一种团队运动,需要合作配合。而我们就在其中实施小组化教学策略,开展分组训练、小组竞赛,就是结合足球运动特点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尝试。因而在进行足球训练时科学有效的分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身体素质。只有在各个小组的总体训练水平基本持平的前提下,才能激发学生训练积极性,因为竞争才有可比性。毕竟是体育训练,男孩子对于足球的喜爱远远超过女孩子,为了提高整体的教学有效性,我们可将男生与女生交叉分组,让男生带动女生进行足球训练。一旦分配好小组成员就不可轻易的变动,以防人员的变动影响整体的训练效果。在足球教学中,小组化策略,常常应结合新知教学时应用,比如,在教学到“传球方法”时,我们就可采用分组训练,每个学生相隔相同的距离进行传球,如果哪一组的成员传球较快、较准,那么该组获胜。值得注意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发现小组成员分配的不尽合理我们应及时调整变动,重新进行分配,尽量保障小组足球能力均衡,利于分组竞争。
四、应用任务式教学策略
任务式教学策略,又称任务驱动策略,在足球教学中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知道,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的人不仅知识基础不同,运动天赋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可针对实际差异分层驱动,让他们在各处学力基础上选择相应学习任务,达成不同学习目标,让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足球运动知识和技能技巧。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策略。实践中,我们还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特点,细化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足球技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踢球的目标,低年级的学生只需要了解基本的足球知识,高年级的学生要能够会一些基本的踢球技巧,让不同阶段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小组同学之间进行竞争,让他们在竞争和团结合作的环境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学习热情,继而更好地去汲取足球方面的运动技巧,让他们爱上足球,乐于足球运动。这也是我们提高足球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五、应用媒体化教学策略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现,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整合。而多媒体与体育教学整合,便是媒体化教学策略的重要体现。我们知道,多媒体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小学足球教学中同样具有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激趣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在化解教学难点,降低足球技能训练难度方面作用明显。在足球训练中,有一些技能动作比较复杂,而且动作过程快,学生难以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尽管我们可以给学生进行反复示范讲解,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如带球过人这一足球技术,整个带球过人的过程非常短暂,教师示范的动作也不可能与标准动作完全相同,学生对于带球过人的时机和动作变化并不清楚,也就难以掌握带球过人的技术。如果能够使用多媒体,采用媒体化教学策略,通过对镜头的慢放或定格、后退等功能,给学生呈现带球过人视频,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对带球过人的动作进行分解,并配合视频中的慢动作,对每一个动作变化点进行讲解。实践证明,采用媒体化教学策略,就是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的一种尝试,的确,多媒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当然,能提高足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策略,我们都要因时、因地、因人进行实施应用,做到科学合理,才能提高其实效性,帮助学生提高足球运动技能,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校园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军,浅谈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模式[J].学习与科普,2019年。
[2]徐超,浅析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
关键词: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有效性;提高
随着国家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校园足球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们知道,足球运动是一项重要而且常见的集体运动项目,在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灵活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积极效果。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足球教学,提升其效果,对于我们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谈谈开展足球训练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应用趣味性教学策略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足球训练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培养,使之有强烈的足球兴趣。我们知道,足球运动是一项高负荷、高技能性的运动,需要学生耐力和韧性,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是学不到的,没有积极学习与训练,掌握不牢也是很难将球踢好的。因此,如何设法加强学生足球兴趣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与成年人不同,在一开始接触足球时他们可能会比较有兴趣,但是一旦掌握不好技能,便会失去对足球训练的兴趣,甚至不想参加。因此,教师在进行足球培训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到足球教学当中,以帮助学生提高足球训练兴趣,有强烈的动力和需求参与到训练中。教学中能实现这样效果的方法很多,如激励式策略,我们可在班级中设置“足球小明星”的评选栏,让表现优异的学生荣登榜栏,包括优生和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又如,采用比赛式,组织学生进行脚传球、射门等技能比赛,也能满足学生好胜好竞争心理,当然,也可能将足球新知融入情境中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也可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热情和兴趣。
二、应用游戏化教学策略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我们可将足球训练游戏化,让学生在“玩中学”,体验足球运动的乐趣。例如,在教学“脚背正面接球”内容时,在学生掌握接球方法后,开展接球训练游戏,要求学生用脚背接球、传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有接或传球存在失误的学生,那么他们就要接受相应的游戏惩罚,如向同学展示才艺表演。这样训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训练,提高体育足球学习兴趣,增强足球运动爱好。在这几年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足球游戏应用较多,效果也非常明显。
三、应用分组式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意识。而在足球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施教,更能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为足球运动是一种团队运动,需要合作配合。而我们就在其中实施小组化教学策略,开展分组训练、小组竞赛,就是结合足球运动特点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尝试。因而在进行足球训练时科学有效的分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身体素质。只有在各个小组的总体训练水平基本持平的前提下,才能激发学生训练积极性,因为竞争才有可比性。毕竟是体育训练,男孩子对于足球的喜爱远远超过女孩子,为了提高整体的教学有效性,我们可将男生与女生交叉分组,让男生带动女生进行足球训练。一旦分配好小组成员就不可轻易的变动,以防人员的变动影响整体的训练效果。在足球教学中,小组化策略,常常应结合新知教学时应用,比如,在教学到“传球方法”时,我们就可采用分组训练,每个学生相隔相同的距离进行传球,如果哪一组的成员传球较快、较准,那么该组获胜。值得注意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发现小组成员分配的不尽合理我们应及时调整变动,重新进行分配,尽量保障小组足球能力均衡,利于分组竞争。
四、应用任务式教学策略
任务式教学策略,又称任务驱动策略,在足球教学中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知道,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的人不仅知识基础不同,运动天赋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可针对实际差异分层驱动,让他们在各处学力基础上选择相应学习任务,达成不同学习目标,让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足球运动知识和技能技巧。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策略。实践中,我们还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特点,细化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足球技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踢球的目标,低年级的学生只需要了解基本的足球知识,高年级的学生要能够会一些基本的踢球技巧,让不同阶段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小组同学之间进行竞争,让他们在竞争和团结合作的环境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学习热情,继而更好地去汲取足球方面的运动技巧,让他们爱上足球,乐于足球运动。这也是我们提高足球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五、应用媒体化教学策略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现,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整合。而多媒体与体育教学整合,便是媒体化教学策略的重要体现。我们知道,多媒体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小学足球教学中同样具有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激趣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在化解教学难点,降低足球技能训练难度方面作用明显。在足球训练中,有一些技能动作比较复杂,而且动作过程快,学生难以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尽管我们可以给学生进行反复示范讲解,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如带球过人这一足球技术,整个带球过人的过程非常短暂,教师示范的动作也不可能与标准动作完全相同,学生对于带球过人的时机和动作变化并不清楚,也就难以掌握带球过人的技术。如果能够使用多媒体,采用媒体化教学策略,通过对镜头的慢放或定格、后退等功能,给学生呈现带球过人视频,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对带球过人的动作进行分解,并配合视频中的慢动作,对每一个动作变化点进行讲解。实践证明,采用媒体化教学策略,就是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的一种尝试,的确,多媒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当然,能提高足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策略,我们都要因时、因地、因人进行实施应用,做到科学合理,才能提高其实效性,帮助学生提高足球运动技能,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校园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军,浅谈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模式[J].学习与科普,2019年。
[2]徐超,浅析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