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贺素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学科,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是其重要责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有“我要学”的动机欲望。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了兴趣,就会心向神往,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特别是在以学彰教,倡导学生主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之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我要学”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爱屋及乌,是利用学生向师性培养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其中的重要方法。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对于后进生,教师不能歧视他们,一味地批评他们,更不能“一见差生就来气”。如果那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反感。因此,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爱护他们,对他们格外耐心,即使他们有缺点,也不能对他们发脾气,要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关怀、爱护他们的。这样,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你,愿意上你的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容易培养了。
二、课堂气氛活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土壤
环境可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最好的支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要“跟学生学”,“如果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因素,“趣味”绝不是故弄玄虚,“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要想使课堂有“趣”就需要教师首先要认识和发现学生的需要,并施以适宜的“阳光”和“养料”,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乃至爆发自身求知潜能。教师要学会灵活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不言而喻。如教学古诗时,为了达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编排几个有利于表达诗句意思的动作。学生立刻有了乐趣,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诵。学生很快掌握了诗句的主要意思,把古诗文读得很有韵味。
三、艺术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本身固有的特点,用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来吸引学生。教师讲课,音调上要有一定的尺度,声音过高、过低、过快、过慢都不合适。要像歌唱演员唱歌那样,该高的高,该低的低,有韵律,有节奏。学生听起来才会兴趣,不厌烦。同时,要抓住学生凡事都想试一试的欲念,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后进生通过努力又能解决的问题,要让他们自己想一想,亲手做一做,一旦当他们想出来或者做对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能学到很多知识的,这样,他们不但有了信心,还体验到了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四、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春眠不觉晓,上课伸懒腰。待到醒来后,遗憾知多少。”教师幽默风趣的话语,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驱散了大家的朦胧睡意,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充满盎然生机,学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五、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支撑
多媒体课件,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更为积极活跃。这样的软件设计,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较长时间里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到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其中的两句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距离现代社会较远,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理解起来自然困难。所以,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就可以选择《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的故事,借助影视作品来创设图文并茂的情境。在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向林黛玉学诗,林黛玉告诉她先读王维的诗,香菱就读了王维的《使至塞上》,对“直”和“圆”两个字进行讨论。学生从香茇和林黛玉的对话中,就可以知道这首诗的意思,由此加深了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开拓了思维,提高了想象力。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过程中,多媒体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的。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贯穿在生活与学习的始终,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蕴含着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使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讲授和训练,而成为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
参考文献:
[1]王桂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生之友,2011年。
[2]王春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希望月报,2006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了兴趣,就会心向神往,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特别是在以学彰教,倡导学生主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之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我要学”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爱屋及乌,是利用学生向师性培养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其中的重要方法。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对于后进生,教师不能歧视他们,一味地批评他们,更不能“一见差生就来气”。如果那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反感。因此,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爱护他们,对他们格外耐心,即使他们有缺点,也不能对他们发脾气,要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关怀、爱护他们的。这样,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你,愿意上你的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容易培养了。
二、课堂气氛活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土壤
环境可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最好的支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要“跟学生学”,“如果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因素,“趣味”绝不是故弄玄虚,“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要想使课堂有“趣”就需要教师首先要认识和发现学生的需要,并施以适宜的“阳光”和“养料”,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乃至爆发自身求知潜能。教师要学会灵活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不言而喻。如教学古诗时,为了达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编排几个有利于表达诗句意思的动作。学生立刻有了乐趣,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诵。学生很快掌握了诗句的主要意思,把古诗文读得很有韵味。
三、艺术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本身固有的特点,用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来吸引学生。教师讲课,音调上要有一定的尺度,声音过高、过低、过快、过慢都不合适。要像歌唱演员唱歌那样,该高的高,该低的低,有韵律,有节奏。学生听起来才会兴趣,不厌烦。同时,要抓住学生凡事都想试一试的欲念,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后进生通过努力又能解决的问题,要让他们自己想一想,亲手做一做,一旦当他们想出来或者做对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能学到很多知识的,这样,他们不但有了信心,还体验到了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四、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春眠不觉晓,上课伸懒腰。待到醒来后,遗憾知多少。”教师幽默风趣的话语,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驱散了大家的朦胧睡意,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充满盎然生机,学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五、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支撑
多媒体课件,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更为积极活跃。这样的软件设计,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较长时间里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到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其中的两句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距离现代社会较远,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理解起来自然困难。所以,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就可以选择《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的故事,借助影视作品来创设图文并茂的情境。在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向林黛玉学诗,林黛玉告诉她先读王维的诗,香菱就读了王维的《使至塞上》,对“直”和“圆”两个字进行讨论。学生从香茇和林黛玉的对话中,就可以知道这首诗的意思,由此加深了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开拓了思维,提高了想象力。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过程中,多媒体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的。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贯穿在生活与学习的始终,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蕴含着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使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讲授和训练,而成为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
参考文献:
[1]王桂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生之友,2011年。
[2]王春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希望月报,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