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作者】 陈晓艳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为奠基平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其学科作用,创新教学实践策略,让学生在有兴趣、有方法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社会竞争的加剧,更促进了自学的重要性。作为奠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担当着学生大多语文素养培养重任的平台,更要肩负起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责任。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有学者将“自学”概括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基于这个研究,我对此进行了实践研究。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自学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参与自学的动力源泉,更是增强学生学习热情的原因所在。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兴趣培养,激发自学热情,使之形成内驱,成为“我要学”的自觉学习人。在阅读教学中,我发现,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抓住学生年龄的故事法、游戏法、音乐法、课本剧表演法等,都是很效策略,只是要注意的是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去实施,间接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例如,以《蒲公英的种子》这课为例,在揭示文章课题时,我们就可用这样一则谜语导入:一群小伞兵,身儿多轻盈,随着风儿飘,到处去旅行。在谜语作用下,很多学生把手举得老高,兴奋地猜到了谜底——蒲公英。接着,打开多媒体动画,随着悠扬的音乐,抑扬顿挫的朗读渐起,把学生带入了有沙漠、大海、田野、阳光的大自然景现中。优美的景色,丰富的语言,有趣的故事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这样开展阅读教学,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提高了教学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这儿可以看出,兴趣是学生进行自学的前提。激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来引导他们逐渐“会学”,逐渐“能学”,为自主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二、教给方法,加强学生学法指导
孔子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方法,是帮助我们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良好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面前,能有的放矢。一是教给学生质疑学习法。现行学生很多在读书时只读其字,未想其意,嘴过不留痕。这样读书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多思的习惯,让学生既能读,又能质疑,提出问题。二是教给学生动手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不忘圈点标注,写感悟,作标识的方法。三是教给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在独立不能解决问题时,应想到合作、探究也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现在独生子女,很多只能自学,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而我们强化这种学习,其目的也是要增强他们学习能力的同时,发展合作意识。
三、创设情境,引导发现自学问题
有了自学兴趣和自学方法,还不能开展自学,还必须有问题驱动。而学习问题来自于情境的诱发,催发学生产生自学探究动机。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自学所需要的问题。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下面,我以一年级识字课《比一比》为例,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们可鼓励学生在自读中质疑,生成问题。很快学生就提出了“什么水果多,什么水果少?什么动物大,什么动物小?”等问题,接着,我们就鼓励学生同桌找答案。这样教学,学生很快就领悟了课文内容,并懂得了应用量词,无需教师分析,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的方式,就完成了对“比一比”的理解任务。
四、搭建平台,引导开展学习实践
自学能力的提高需要反复实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搭建平台,让学生有自学机会。实践中,充分发挥两个平台作用,一是教前的预习,让学生在教师导学案的引领下开展自学,完成相应前置性作业;二是教后的拓展训练,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如学习了叙事性强的课文,组织开展讲故事比赛;教完了短小精悍的寓言童话,我们可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习了写景游记文章,可让学生开展“我是小小导游家”的活动;古诗词的教学,可让学生开展“我与古人对诗”的游戏;科学说明文,可组织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交流信息;班中还可建立学生读书目录,开辟图书角,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材料。这样教学,既给学生自主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又发展了学生想象力,提高了自主实践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正如平常我们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控制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维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1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社会竞争的加剧,更促进了自学的重要性。作为奠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担当着学生大多语文素养培养重任的平台,更要肩负起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责任。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有学者将“自学”概括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基于这个研究,我对此进行了实践研究。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自学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参与自学的动力源泉,更是增强学生学习热情的原因所在。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兴趣培养,激发自学热情,使之形成内驱,成为“我要学”的自觉学习人。在阅读教学中,我发现,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抓住学生年龄的故事法、游戏法、音乐法、课本剧表演法等,都是很效策略,只是要注意的是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去实施,间接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例如,以《蒲公英的种子》这课为例,在揭示文章课题时,我们就可用这样一则谜语导入:一群小伞兵,身儿多轻盈,随着风儿飘,到处去旅行。在谜语作用下,很多学生把手举得老高,兴奋地猜到了谜底——蒲公英。接着,打开多媒体动画,随着悠扬的音乐,抑扬顿挫的朗读渐起,把学生带入了有沙漠、大海、田野、阳光的大自然景现中。优美的景色,丰富的语言,有趣的故事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这样开展阅读教学,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提高了教学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这儿可以看出,兴趣是学生进行自学的前提。激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来引导他们逐渐“会学”,逐渐“能学”,为自主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二、教给方法,加强学生学法指导
孔子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方法,是帮助我们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良好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面前,能有的放矢。一是教给学生质疑学习法。现行学生很多在读书时只读其字,未想其意,嘴过不留痕。这样读书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多思的习惯,让学生既能读,又能质疑,提出问题。二是教给学生动手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不忘圈点标注,写感悟,作标识的方法。三是教给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在独立不能解决问题时,应想到合作、探究也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现在独生子女,很多只能自学,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而我们强化这种学习,其目的也是要增强他们学习能力的同时,发展合作意识。
三、创设情境,引导发现自学问题
有了自学兴趣和自学方法,还不能开展自学,还必须有问题驱动。而学习问题来自于情境的诱发,催发学生产生自学探究动机。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自学所需要的问题。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下面,我以一年级识字课《比一比》为例,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们可鼓励学生在自读中质疑,生成问题。很快学生就提出了“什么水果多,什么水果少?什么动物大,什么动物小?”等问题,接着,我们就鼓励学生同桌找答案。这样教学,学生很快就领悟了课文内容,并懂得了应用量词,无需教师分析,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的方式,就完成了对“比一比”的理解任务。
四、搭建平台,引导开展学习实践
自学能力的提高需要反复实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搭建平台,让学生有自学机会。实践中,充分发挥两个平台作用,一是教前的预习,让学生在教师导学案的引领下开展自学,完成相应前置性作业;二是教后的拓展训练,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如学习了叙事性强的课文,组织开展讲故事比赛;教完了短小精悍的寓言童话,我们可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习了写景游记文章,可让学生开展“我是小小导游家”的活动;古诗词的教学,可让学生开展“我与古人对诗”的游戏;科学说明文,可组织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交流信息;班中还可建立学生读书目录,开辟图书角,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材料。这样教学,既给学生自主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又发展了学生想象力,提高了自主实践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正如平常我们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控制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维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