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有效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刘韩萱

【机构】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有效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实践,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做法。实践中,可通过主体策略、情境策略和生活化策略来进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理念;应用
  让学生人人有发展,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是新课标的希冀,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实践追求。而践行有效教学理念,正是将这种希冀变成现实的重要思想。多年实践表明,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正确处理好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让学生获得实质性发展。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对学生身心的摧残,给他们心理和生理都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有效教学理念便成了解决这个紧迫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谈有效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践行学生主体策略,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要落实这一主体理念,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体性,使之发挥主体作用。实践表明,兴趣是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原因。因此,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
  (一)引进游戏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新知识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生记大月、小月时,可让学生拍手朗读儿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二)设疑问难,激发兴趣。新课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况,新颖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地讲解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就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对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意向,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三)巧设练习,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智能转化,而且可以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练习题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二、践行情境施教策略,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二)应符合实际。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践行生活化策略,重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新课标倡导基于学生数学现实的一种重要实践,也是有效教学理念践行中的一种有效方法。落实到教学中,就是要根据新知识,找到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与儿童思维规律相适应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与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通过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发展培养应用能力。只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应挑选出难的、重要的或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讲授。凡是学生自己能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去探究,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有效性。例如,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虽然学生入学时间只有几个月,但他们对钟表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用“猜一猜”这个教学方式引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各样的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画一画钟面,这两个环节的内容教材上都是没有的,但却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信心。
  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材中将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割裂开来,这样施教,显然不利于学生从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实践中,我就把教材上规定为两课时的改为了一课时,把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作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情况巧妙地安排在练习中,让学生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求正方形的周长,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便组织学生用尺子测量乒乓台(长方形)长与宽、教室地板砖(正方形)边长,以此来计算它们周长,让学生学以致用,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总之,有效教学理念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长期耕耘的三尺讲台中,我们只有采用新课改理念、新教程策略、新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师生合力,才能真正创建有效课堂,并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数学应用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存厚,有效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