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怎样让孩子变得勇敢
【作者】 王 芳 万雪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金沙江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首先对幼儿不勇敢的部分表现以及当前不勇敢的孩子逐渐增多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正确教育幼儿、引导他们形成勇敢品质的必要性;再分造成幼儿不够勇敢的几种典型原因,最后通过身边典型案例分别阐述对不同类型胆小幼儿所采取的不同教育方法并进行总结。
关键词:幼儿;勇敢品质
身为父母和老师,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坚强勇敢。希望孩子摔倒了不哭自己爬起来、希望孩子晚上一个人睡不怕黑、希望孩子不怕打雷下雨、希望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大方不害羞、希望孩子能大胆户外游戏、希望……因此,和孩子交流时,“要勇敢”这个词出现频率颇高。然而,纵然我们不断教育孩子勇敢,却往往事与愿违,近年来,“胆小”的孩子反而越来越多。我们童年时代常做的游戏,爬树、漫山遍野疯跑、跳上跳下……现在的孩子根本不敢尝试,就连幼儿园的秋千、绳梯等户外玩具,都有很大部分孩子不敢去玩。不够勇敢,导致孩子们锻炼不够,感冒生病是常事。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帮助他们养成勇敢品质已经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曾经教过很多看起来胆小的孩子,看着他们常常想玩又不敢玩、集体活动时因为不敢参与而躲在一旁,只能用渴望又羡慕的眼神看着,我不禁心疼!在伴随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在不停追寻适合的教育方法,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下面就结合本人所遇到的几个典型案例,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探讨培养幼儿勇敢品质的最佳办法,希望能为孩子的成长尽一点绵薄之力!
经过长期以来的观察,我发现造成孩子的不够勇敢的原因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理原因,另一种是生理原因。
因为心理原因不够勇敢的孩子,一小部分是自身性格比较内向;一大部分却是后天受家庭影响导致。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的事情都已经被大人包办代替了,孩子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有大人保护,很少有一个人去探索世界接触陌生人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大人对孩子过于保护,稍微有点危险性的事物,如爬山、在水边玩等都不允许孩子去尝试。因此,往往造成孩子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地适应环境。如: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不愿意离开家上幼儿园、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爱哭闹……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虽然希望孩子勇敢、也能够放手,但教育方法不当。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出现害怕情绪时,经常用“胆小鬼”来批评孩子;有的是晚上孩子睡不着时,为了让孩子快点睡着,哄骗孩子外面有大灰狼、有妖怪,再不睡就会把你吃掉;有的为了在外出玩耍时孩子不乱跑,用“外面有坏人,会把你骗走抓走卖掉”等话语来吓唬孩子,给孩子造成身边到处是危险的感觉,让孩子从心里觉得恐惧;还有的父母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一旦孩子做错了事,不是责骂就是责打,使孩子因害怕挨批评而不敢去尝试……
因为生理原因不够勇敢的孩子,则并不是心里害怕不愿意去尝试具有挑战性的事物,而是因为自身身体某一方面发展较弱无法完成,比如,有的孩子非常愿意去走平衡木,但因为身体协调性不够好老是掉下来、有的孩子想尝试从高处往下跳,可一看就头晕……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孩子,都曾遇到过,也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先来说说因为心理原因不够勇敢的孩子吧!记得有一年,我接了个新的中班,班上有个叫灵灵的小女孩,长相乖巧可爱,也非常聪明,唱歌跳舞样样会。可是每次户外活动时间她都不愿参加,要么说肚子疼要么说头晕。一开始我也以为她是身体不好,每次都让她坐在旁边休息,后来我才发现,那些都只是她找的借口,户外活动时间一过,她就马上活蹦乱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于是我问了之前带这个班的老师,老师告诉我,由于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全家六个大人都围着她转,带得非常仔细。她那么大了,下个楼梯家里人都怕她摔跤背着她下,玩个滑梯都是两个大人一人牵着一只手,旁边还有两个大人保护,至于攀爬之类他们家大人认为的“危险动作”,更不可能让她尝试。而在幼儿园,虽然活动时也有保护措施,但老师都鼓励小朋友大胆自己完成,只是在旁边保护,她从来都没有自己完成过这些动作,觉得非常害怕,干脆就找借口逃避户外活动。听完这些,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都中班的孩子了,连独自滑滑梯都不敢,这样下去可怎么行!,于是,我想尽办法锻炼她的胆量。别的小朋友玩滑梯时,多她的眼神既渴望又羡慕,于是我故意问别的小朋友好不好玩,当别的小朋友兴奋地告诉我非常好玩时,她渴望的眼神更强烈了。于是我趁机邀请她也去试试看,并且告诉她我会在旁边保护她。她看了看,有点心动但没有立刻答应,我又问刚刚从滑梯下来的小朋友滑滑梯安全吗?会不会摔倒?小朋友们七嘴八舌都说安全。这时候,她终于坐不住了,对游戏的渴望战胜了恐惧,她终于来到了滑梯上方,两手扶着滑梯的两边小心翼翼慢速向下移动。我并没有催促她,而是站在她旁边默默保护。当她滑到终点时,我立刻夸奖她真棒,并且让她试一试快一点滑下来是什么感觉,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她没有犹豫就爬上了滑梯,这次速度明显比刚(下转第81页)(上接第82页)才快多了。她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滑滑梯真好玩!”从此,她再也不怕滑滑梯了。接下来,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帮她尝试了攀爬墙、绳梯……虽然她还有点怕,但尝到了滑滑梯的乐趣后,她没有再拒绝,都大胆尝试了,她再也不是那个只会在旁边看的小可怜!
在学校锻炼她的同时,我还和她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告诉他们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的重要性,和他们分享孩子在学校的每一次进步,并且将灵灵进行户外游戏的照片分享给家长,请他们在家多放手,给灵灵锻炼的机会。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个学期后,孩子发生了很大变化:身体结实多了,胆子也大多了;自理能力也增强了很多,也更自信了。看着孩子的笑脸,我无比欣慰!
再来说说生理原因不够勇敢的孩子。有个叫涛涛的小男孩,是个早产儿,身体瘦弱,总是生病,动作发展也比较缓慢:障碍跨越,别人都能过就他过不了,因为腿抬不了那么高;走平衡木,老是掉下来因为平衡能力弱;跑步跑不了多远就气喘吁吁……老是失败让他越来越没有自信,原来很乐意去户外活动的涛涛都不敢再去了。怎么改善这种状况呢?我尝试着根据他的身体状况调整目标,比如障碍跨越第一次别人的障碍物高点,他的稍矮一些,等他能通过了再慢慢提高障碍物高度到和其他人一样;走平衡木在旁边牵着他的手多走几次,等他找到身体平衡的正确方法再放手;跑步一开始别人跑20米他跑10米,等他跑完10米很轻松了再让他跑远一点……并且每次失败都不批评他,而是鼓励他再次尝试,成功时立刻给他鼓励和表扬。同时,请他的家长在家多带他进行简单的户外锻炼,如晚饭后散散步、周末踢踢球等。就这样,他的身体动作发展逐渐跟上可其他小朋友的脚步,而且因为锻炼得多了身体也变好了,不但长高长胖了,连感冒都变少了。
综上所述,要帮助孩子变勇敢其实也很简单,可以用三个心来概括,那就是“爱心、耐心、信心”。只要教师在平时对孩子多付出一点爱心、在他们失败时对他们多点耐心、无论何时都对他们充满信心,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成长为坚强勇敢的小小男子汉、小小女汉子!
(基金项目:四川省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度一般课题“户外游戏中培养农村幼儿勇敢品质的实践研究”(NYJ20180606)阶段成果。)
关键词:幼儿;勇敢品质
身为父母和老师,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坚强勇敢。希望孩子摔倒了不哭自己爬起来、希望孩子晚上一个人睡不怕黑、希望孩子不怕打雷下雨、希望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大方不害羞、希望孩子能大胆户外游戏、希望……因此,和孩子交流时,“要勇敢”这个词出现频率颇高。然而,纵然我们不断教育孩子勇敢,却往往事与愿违,近年来,“胆小”的孩子反而越来越多。我们童年时代常做的游戏,爬树、漫山遍野疯跑、跳上跳下……现在的孩子根本不敢尝试,就连幼儿园的秋千、绳梯等户外玩具,都有很大部分孩子不敢去玩。不够勇敢,导致孩子们锻炼不够,感冒生病是常事。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帮助他们养成勇敢品质已经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曾经教过很多看起来胆小的孩子,看着他们常常想玩又不敢玩、集体活动时因为不敢参与而躲在一旁,只能用渴望又羡慕的眼神看着,我不禁心疼!在伴随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在不停追寻适合的教育方法,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下面就结合本人所遇到的几个典型案例,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探讨培养幼儿勇敢品质的最佳办法,希望能为孩子的成长尽一点绵薄之力!
经过长期以来的观察,我发现造成孩子的不够勇敢的原因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理原因,另一种是生理原因。
因为心理原因不够勇敢的孩子,一小部分是自身性格比较内向;一大部分却是后天受家庭影响导致。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的事情都已经被大人包办代替了,孩子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有大人保护,很少有一个人去探索世界接触陌生人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大人对孩子过于保护,稍微有点危险性的事物,如爬山、在水边玩等都不允许孩子去尝试。因此,往往造成孩子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地适应环境。如: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不愿意离开家上幼儿园、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爱哭闹……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虽然希望孩子勇敢、也能够放手,但教育方法不当。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出现害怕情绪时,经常用“胆小鬼”来批评孩子;有的是晚上孩子睡不着时,为了让孩子快点睡着,哄骗孩子外面有大灰狼、有妖怪,再不睡就会把你吃掉;有的为了在外出玩耍时孩子不乱跑,用“外面有坏人,会把你骗走抓走卖掉”等话语来吓唬孩子,给孩子造成身边到处是危险的感觉,让孩子从心里觉得恐惧;还有的父母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一旦孩子做错了事,不是责骂就是责打,使孩子因害怕挨批评而不敢去尝试……
因为生理原因不够勇敢的孩子,则并不是心里害怕不愿意去尝试具有挑战性的事物,而是因为自身身体某一方面发展较弱无法完成,比如,有的孩子非常愿意去走平衡木,但因为身体协调性不够好老是掉下来、有的孩子想尝试从高处往下跳,可一看就头晕……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孩子,都曾遇到过,也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先来说说因为心理原因不够勇敢的孩子吧!记得有一年,我接了个新的中班,班上有个叫灵灵的小女孩,长相乖巧可爱,也非常聪明,唱歌跳舞样样会。可是每次户外活动时间她都不愿参加,要么说肚子疼要么说头晕。一开始我也以为她是身体不好,每次都让她坐在旁边休息,后来我才发现,那些都只是她找的借口,户外活动时间一过,她就马上活蹦乱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于是我问了之前带这个班的老师,老师告诉我,由于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全家六个大人都围着她转,带得非常仔细。她那么大了,下个楼梯家里人都怕她摔跤背着她下,玩个滑梯都是两个大人一人牵着一只手,旁边还有两个大人保护,至于攀爬之类他们家大人认为的“危险动作”,更不可能让她尝试。而在幼儿园,虽然活动时也有保护措施,但老师都鼓励小朋友大胆自己完成,只是在旁边保护,她从来都没有自己完成过这些动作,觉得非常害怕,干脆就找借口逃避户外活动。听完这些,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都中班的孩子了,连独自滑滑梯都不敢,这样下去可怎么行!,于是,我想尽办法锻炼她的胆量。别的小朋友玩滑梯时,多她的眼神既渴望又羡慕,于是我故意问别的小朋友好不好玩,当别的小朋友兴奋地告诉我非常好玩时,她渴望的眼神更强烈了。于是我趁机邀请她也去试试看,并且告诉她我会在旁边保护她。她看了看,有点心动但没有立刻答应,我又问刚刚从滑梯下来的小朋友滑滑梯安全吗?会不会摔倒?小朋友们七嘴八舌都说安全。这时候,她终于坐不住了,对游戏的渴望战胜了恐惧,她终于来到了滑梯上方,两手扶着滑梯的两边小心翼翼慢速向下移动。我并没有催促她,而是站在她旁边默默保护。当她滑到终点时,我立刻夸奖她真棒,并且让她试一试快一点滑下来是什么感觉,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她没有犹豫就爬上了滑梯,这次速度明显比刚(下转第81页)(上接第82页)才快多了。她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滑滑梯真好玩!”从此,她再也不怕滑滑梯了。接下来,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帮她尝试了攀爬墙、绳梯……虽然她还有点怕,但尝到了滑滑梯的乐趣后,她没有再拒绝,都大胆尝试了,她再也不是那个只会在旁边看的小可怜!
在学校锻炼她的同时,我还和她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告诉他们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的重要性,和他们分享孩子在学校的每一次进步,并且将灵灵进行户外游戏的照片分享给家长,请他们在家多放手,给灵灵锻炼的机会。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个学期后,孩子发生了很大变化:身体结实多了,胆子也大多了;自理能力也增强了很多,也更自信了。看着孩子的笑脸,我无比欣慰!
再来说说生理原因不够勇敢的孩子。有个叫涛涛的小男孩,是个早产儿,身体瘦弱,总是生病,动作发展也比较缓慢:障碍跨越,别人都能过就他过不了,因为腿抬不了那么高;走平衡木,老是掉下来因为平衡能力弱;跑步跑不了多远就气喘吁吁……老是失败让他越来越没有自信,原来很乐意去户外活动的涛涛都不敢再去了。怎么改善这种状况呢?我尝试着根据他的身体状况调整目标,比如障碍跨越第一次别人的障碍物高点,他的稍矮一些,等他能通过了再慢慢提高障碍物高度到和其他人一样;走平衡木在旁边牵着他的手多走几次,等他找到身体平衡的正确方法再放手;跑步一开始别人跑20米他跑10米,等他跑完10米很轻松了再让他跑远一点……并且每次失败都不批评他,而是鼓励他再次尝试,成功时立刻给他鼓励和表扬。同时,请他的家长在家多带他进行简单的户外锻炼,如晚饭后散散步、周末踢踢球等。就这样,他的身体动作发展逐渐跟上可其他小朋友的脚步,而且因为锻炼得多了身体也变好了,不但长高长胖了,连感冒都变少了。
综上所述,要帮助孩子变勇敢其实也很简单,可以用三个心来概括,那就是“爱心、耐心、信心”。只要教师在平时对孩子多付出一点爱心、在他们失败时对他们多点耐心、无论何时都对他们充满信心,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成长为坚强勇敢的小小男子汉、小小女汉子!
(基金项目:四川省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度一般课题“户外游戏中培养农村幼儿勇敢品质的实践研究”(NYJ20180606)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