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巧借多媒体技术 激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者】 王 肖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是导致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物理的特点及如何学好中学物理,并通过几个实例浅谈了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中学物理;多媒体;心理;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好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爱好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爱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中学生心理特点
在探究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之前,首先要认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有良好感性知识的准备: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图式,这为他们顺利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技能奠定了基础。
2、实验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物理是一门以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大多是在观察实验事实,了解现象、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即使是新的物理学理论,也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和实验验证之后才能被确认。
3、动机作用显著,使学生感兴趣:物理学直接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能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更感兴趣,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但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局限性,导致许多同学感觉高中物理学习非常吃力。
4、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正因为学生没有把学习物理作为内在需要,把物理学好作为学习目的,因而未能形成自觉求索的执着信念。如果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缺乏学习的坚韧性。普遍中学生认为中学物理枯燥乏味,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都是临时抱佛脚。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思考,动手实践将会顺利很多。
二、中学物理的特点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物理具有这样一些特点。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三、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1、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而高中物理中很多现象不便于观察,以后笔者将借助多媒体来展示一部分内容,是实验现象更便于观察。
2、勇于实际,乐于探究。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目标和方法。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时,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此外,还要多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搞一些小发明,写一写小论文,养成勇于实验、乐于探索的好习惯。高中物理很多实验枯燥乏味,不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笔者将借助多媒体软件展示物理实验,使之趣味性更强,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3、联系实验,联系社会.
物理是一门跟实际非常密切的学科,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还要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说明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但要学习科学历史,更要关注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注意总结,理顺条理.
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这一点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实现。
四、巧借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1、利用视频、图片等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视频图片等材料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直观性——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利用声音、图像、文字、色彩等信号钓多方式多渠道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客观形象,事物,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概念的清晰表象,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为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条件。
例如在进行《重力势能》的教学中播放三峡水电站的视频,学生们为三峡大坝的气势所震撼,感受到水的重力势能,使得这一抽象的概念更加容易理解。
再例如在进行《宇宙与航天》的教学时播放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在太空中的视频以及火箭升空的视频,能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思考:太空的宇航员为何会是失重的?宇宙飞船是如何飞到预定的轨道?火箭升空为何要多次点火,速度要达到什么条件?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新闻材料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成就感,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先展示了一则新闻:“杭州两岁女孩妞妞不慎从10楼跌落,幸被“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敢接抱了一下。现在,妞妞还未脱离生命危险,吴菊萍的手臂被撞成粉碎性骨折入院治疗。”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学生们会主动想到这些问题:妞妞下落的运动是什么性质?吴菊萍要以多大的速度才能接到妞妞?妞妞下落的时间如何计算?…这些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教学时,引入这样一则新闻:“列车超速转弯脱轨 西班牙80人遇难24日,随着一声巨响,西班牙一列载有200多名乘客的快速列车在行驶至距车站3公里处时脱轨,造成至少80人死亡,170余人受伤,成为欧洲史上最严重列车事故之一。发生车祸的路段是一个急转弯,限速80公里,但当时的车速是190公里。”在这则新闻中,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些疑惑:发生这起悲剧的因素有:雨天、转弯、超速等,很自然的联系生活中其他离心现象,这与我们本节课的教学也息息相关。雨天摩擦力小,转弯线速度大,提供的向心力不足,于是离心。整堂课的氛围也因此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3、利用多媒体软件模拟实验,使实验现象更便于观察,并且可以更恰当的启发学生思考。部分实验演示的现象,一些动态抽象的物理过程,往往存在教师描述不清,学生想象不出的情况,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做到采用一些挂图、模型式复合幻灯片来辅助教学,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则采用了简单而明了的动画形式解决了这化静为动的问题。例如电场中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用MATLAB绘制真空中点电荷产生的等势面。通过软件画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是可以让学生能有更直观的认识,并感叹物理学的对称之美。
某些物理模型抽象难理解,利用多媒体软件可以更加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虽然波的干涉衍射现象生活中很常见,但是不便于观察,利用Flash动画制作更易于观察研究,可以让学生更有信心去探究。
4、利用电脑上的物理小游或者是app,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思考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电脑平台和手机平台上有很多物理小游戏,适当的推荐给学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力与运动的紧密联系,对于高中物理的教学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五、结语
“物理难,难于上青天”虽是一句戏言,但也反映了普遍中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的现象。对于物理难学的学生而言,原因有很多。本文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物理的特点,从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方面进行了浅析。当然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缺点,例如多媒体软件模拟物理实验失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人为设计的痕迹很重;多媒体软件的制作耗时太长,难度对于大部分普通教师而言也较大;视频的播放可能会让学生的注意点跑偏;过多的依赖多媒体软件会失去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的“自然”。但是如果在教学中能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定能让课堂锦上添花,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胡海飞.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学物理,2005(2)
[3].魏鹏涛.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J].中国知网,2003
[4].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中学物理;多媒体;心理;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好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爱好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爱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中学生心理特点
在探究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之前,首先要认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有良好感性知识的准备: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图式,这为他们顺利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技能奠定了基础。
2、实验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物理是一门以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大多是在观察实验事实,了解现象、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即使是新的物理学理论,也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和实验验证之后才能被确认。
3、动机作用显著,使学生感兴趣:物理学直接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能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更感兴趣,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但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局限性,导致许多同学感觉高中物理学习非常吃力。
4、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正因为学生没有把学习物理作为内在需要,把物理学好作为学习目的,因而未能形成自觉求索的执着信念。如果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缺乏学习的坚韧性。普遍中学生认为中学物理枯燥乏味,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都是临时抱佛脚。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思考,动手实践将会顺利很多。
二、中学物理的特点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物理具有这样一些特点。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三、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1、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而高中物理中很多现象不便于观察,以后笔者将借助多媒体来展示一部分内容,是实验现象更便于观察。
2、勇于实际,乐于探究。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目标和方法。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时,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此外,还要多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搞一些小发明,写一写小论文,养成勇于实验、乐于探索的好习惯。高中物理很多实验枯燥乏味,不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笔者将借助多媒体软件展示物理实验,使之趣味性更强,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3、联系实验,联系社会.
物理是一门跟实际非常密切的学科,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还要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说明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但要学习科学历史,更要关注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注意总结,理顺条理.
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这一点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实现。
四、巧借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1、利用视频、图片等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视频图片等材料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直观性——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利用声音、图像、文字、色彩等信号钓多方式多渠道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客观形象,事物,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概念的清晰表象,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为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条件。
例如在进行《重力势能》的教学中播放三峡水电站的视频,学生们为三峡大坝的气势所震撼,感受到水的重力势能,使得这一抽象的概念更加容易理解。
再例如在进行《宇宙与航天》的教学时播放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在太空中的视频以及火箭升空的视频,能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思考:太空的宇航员为何会是失重的?宇宙飞船是如何飞到预定的轨道?火箭升空为何要多次点火,速度要达到什么条件?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新闻材料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成就感,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先展示了一则新闻:“杭州两岁女孩妞妞不慎从10楼跌落,幸被“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敢接抱了一下。现在,妞妞还未脱离生命危险,吴菊萍的手臂被撞成粉碎性骨折入院治疗。”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学生们会主动想到这些问题:妞妞下落的运动是什么性质?吴菊萍要以多大的速度才能接到妞妞?妞妞下落的时间如何计算?…这些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教学时,引入这样一则新闻:“列车超速转弯脱轨 西班牙80人遇难24日,随着一声巨响,西班牙一列载有200多名乘客的快速列车在行驶至距车站3公里处时脱轨,造成至少80人死亡,170余人受伤,成为欧洲史上最严重列车事故之一。发生车祸的路段是一个急转弯,限速80公里,但当时的车速是190公里。”在这则新闻中,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些疑惑:发生这起悲剧的因素有:雨天、转弯、超速等,很自然的联系生活中其他离心现象,这与我们本节课的教学也息息相关。雨天摩擦力小,转弯线速度大,提供的向心力不足,于是离心。整堂课的氛围也因此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3、利用多媒体软件模拟实验,使实验现象更便于观察,并且可以更恰当的启发学生思考。部分实验演示的现象,一些动态抽象的物理过程,往往存在教师描述不清,学生想象不出的情况,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做到采用一些挂图、模型式复合幻灯片来辅助教学,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则采用了简单而明了的动画形式解决了这化静为动的问题。例如电场中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用MATLAB绘制真空中点电荷产生的等势面。通过软件画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是可以让学生能有更直观的认识,并感叹物理学的对称之美。
某些物理模型抽象难理解,利用多媒体软件可以更加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虽然波的干涉衍射现象生活中很常见,但是不便于观察,利用Flash动画制作更易于观察研究,可以让学生更有信心去探究。
4、利用电脑上的物理小游或者是app,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思考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电脑平台和手机平台上有很多物理小游戏,适当的推荐给学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力与运动的紧密联系,对于高中物理的教学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五、结语
“物理难,难于上青天”虽是一句戏言,但也反映了普遍中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的现象。对于物理难学的学生而言,原因有很多。本文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物理的特点,从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方面进行了浅析。当然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缺点,例如多媒体软件模拟物理实验失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人为设计的痕迹很重;多媒体软件的制作耗时太长,难度对于大部分普通教师而言也较大;视频的播放可能会让学生的注意点跑偏;过多的依赖多媒体软件会失去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的“自然”。但是如果在教学中能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定能让课堂锦上添花,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胡海飞.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学物理,2005(2)
[3].魏鹏涛.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J].中国知网,2003
[4].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