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王 莉 李本军 蒋道珍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奠基教育平台,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教育本质的使然。本文探讨了“说想法”、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认真审题、作业和计算以及踊跃发言等习惯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多少的重要。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前提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人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作为奠基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应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使之成为一种内驱力,能促使学生自觉学数学,发展实践能力。下面,我谈谈在数学课堂上应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以及培养措施。
一、培养学生“说想法”的习惯
所谓“说想法”,又称“说思路”、“说思维”,就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汇报、回答问题或小组讨论时要把怎么想的,怎么思考的说出来。要培养学生这种习惯,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创设民主和谐课堂氛围,还需要我们教师少批评,多鼓励,多作引导和示范,还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个人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还可以在汇报学习效果和回答教师答问时全班说。通过长期训练,学生说想法的习惯就会得到培养和锻炼。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例如,在“数的教学”中,要学生回答填空题:“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62,这两个偶数分别是(?)和(?)”在解答时,一位学生说:这两个偶数是30和3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也就是说,这两个偶数和是62,差是2。62减去2的差除以2等于30,30是较小的偶数;30加2等于32,32是较大的偶数。所以这两个连续偶数是30和32。第二位学生回答时说:我是用两个偶数相加凑出来的,我想这两个偶数都应该接近62的一半,所以一个偶数是30,那么另一个偶数就是32。第三位同学说:我想,根据两个偶数的和62,可以求出这两个偶数的平均数是31,31是奇数,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那么和31相邻的两个偶数,一个是31减1等于30,另一个是31加1等于32,30和32是连续的两个偶数。学生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表面看来是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分析、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习惯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数学语言很差,不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例子。所谓“口水话”就是这个例子,导致一个简单的式子都无法正确表达,在解决这类题目当然也是错误常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数学语言。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中纠正他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还要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作业和计算的习惯
这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能力实践的重要平台。在这一平台中加强学生审题、作业和计算的习惯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成功感,增强学生自信心。
(一)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审题正确才能顺利地解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的意识,要使学生在头脑里明确审题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同时,还要有机地教给学生审题的具体方法。如应用题审题时要做到:认真读题,从题目的情境中弄清条件,明确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复述题意,理解题中关键字、词的含义等。(二)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学习效果,又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有目的、有步骤地加强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首先要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清楚美观;其次还要独立完成,按时完成。做作业时要专心致志,珍惜时间,自觉检验,对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订正,反对作业马虎。?
(三)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计算,除了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地运用性质和定律外,还要使学生具有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为此,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运算符号;二定,确定运算顺序;三算,仔细计算;四查,查运算顺序、每步计算数字与运算符号的抄写、书写格式等。
四、培养学生踊跃发言的习惯
教学,不仅是师生对话,更是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因此,让学生踊跃发言,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展开,更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成果分享和疑惑互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发言既是衡量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勇于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作为一线教师,要十分爱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尊重他们个性表达,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必要时应给予耐心的启发和帮助,使他们能说清楚、讲明白。
当然,在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良好学习习惯需要我们培养。作为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思想真正用之于实践,付诸到学生培养中,就一定能让学生既获知识与技能,又获良好习惯养成,这样才能使小学阶段的数学真正发展奠基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木瑞,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家教世界,2013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多少的重要。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前提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人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作为奠基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应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使之成为一种内驱力,能促使学生自觉学数学,发展实践能力。下面,我谈谈在数学课堂上应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以及培养措施。
一、培养学生“说想法”的习惯
所谓“说想法”,又称“说思路”、“说思维”,就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汇报、回答问题或小组讨论时要把怎么想的,怎么思考的说出来。要培养学生这种习惯,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创设民主和谐课堂氛围,还需要我们教师少批评,多鼓励,多作引导和示范,还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个人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还可以在汇报学习效果和回答教师答问时全班说。通过长期训练,学生说想法的习惯就会得到培养和锻炼。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例如,在“数的教学”中,要学生回答填空题:“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62,这两个偶数分别是(?)和(?)”在解答时,一位学生说:这两个偶数是30和3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也就是说,这两个偶数和是62,差是2。62减去2的差除以2等于30,30是较小的偶数;30加2等于32,32是较大的偶数。所以这两个连续偶数是30和32。第二位学生回答时说:我是用两个偶数相加凑出来的,我想这两个偶数都应该接近62的一半,所以一个偶数是30,那么另一个偶数就是32。第三位同学说:我想,根据两个偶数的和62,可以求出这两个偶数的平均数是31,31是奇数,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那么和31相邻的两个偶数,一个是31减1等于30,另一个是31加1等于32,30和32是连续的两个偶数。学生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表面看来是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分析、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习惯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数学语言很差,不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例子。所谓“口水话”就是这个例子,导致一个简单的式子都无法正确表达,在解决这类题目当然也是错误常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数学语言。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中纠正他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还要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作业和计算的习惯
这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能力实践的重要平台。在这一平台中加强学生审题、作业和计算的习惯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成功感,增强学生自信心。
(一)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审题正确才能顺利地解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的意识,要使学生在头脑里明确审题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同时,还要有机地教给学生审题的具体方法。如应用题审题时要做到:认真读题,从题目的情境中弄清条件,明确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复述题意,理解题中关键字、词的含义等。(二)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学习效果,又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有目的、有步骤地加强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首先要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清楚美观;其次还要独立完成,按时完成。做作业时要专心致志,珍惜时间,自觉检验,对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订正,反对作业马虎。?
(三)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计算,除了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地运用性质和定律外,还要使学生具有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为此,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运算符号;二定,确定运算顺序;三算,仔细计算;四查,查运算顺序、每步计算数字与运算符号的抄写、书写格式等。
四、培养学生踊跃发言的习惯
教学,不仅是师生对话,更是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因此,让学生踊跃发言,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展开,更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成果分享和疑惑互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发言既是衡量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勇于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作为一线教师,要十分爱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尊重他们个性表达,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必要时应给予耐心的启发和帮助,使他们能说清楚、讲明白。
当然,在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良好学习习惯需要我们培养。作为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思想真正用之于实践,付诸到学生培养中,就一定能让学生既获知识与技能,又获良好习惯养成,这样才能使小学阶段的数学真正发展奠基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木瑞,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家教世界,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