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有效把控学生的课堂听课状态
【作者】 陈春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长沙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师们都懂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生们在课堂上听课状态的好坏。韩信娥的海量阅读,老师讲得并不多,她的成功就在于学生们的参与高度。如果老师讲得天花乱坠,下面的学生昏昏欲睡,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把握住课堂这一主战场,有效地把控学生的课堂听课状态尤为关键。
关键词:有效;把控;课堂听课状态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在不断的转变,由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转变成由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模式,这就迫使教师们得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理所当然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自然不再受追捧,而是交流互动的方式占教学的主流节奏,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解放出来了,思维也活跃了,亦或者有的学生趁机思维“摸鱼”了,因此,学生课堂听课状态如何有效地把控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新挑战。
一、让良好的课堂听课状态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不好的听课状态往往表现在:心不在焉,搞小东西,东张西望,看其他书籍,做作业,吃东西,讲小龙门阵等现象。其实这些均是常见的小问题,但不及时加以纠正,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不好的听课习惯。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地纠正和巩固,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听课状态,并逐步形成一种好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实曾经的我们也都是一名学生,我们不妨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的那些问题,找出症结所在,抓住孩子们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不断地固化好的听课习惯,当良好的听课习惯一旦形成,教育目标的达成便不成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高。
二、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课堂听课状态,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名善于把控课堂的教师。虽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主体不等于放任自流,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综合能力决定了其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对学生课堂听课状态的有效把控又成为了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做到有效把控呢?
1.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对所讲授的知识目标了然于胸。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他必须能够控制课堂的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控学生的听课状态。《孙子兵法》中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认为这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适用;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他们是教学的主体。学校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开展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必须了解,不仅要了解他们当前的学习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动态的学习情况,这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后才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同时我们还必须对讲授的知识目标做到了然于胸,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识目标的情况下,才能在教学过程信手拈来,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把控学生的课堂听课状态。
2.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性,地区差异,结合教学大纲,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
班级授课制是以学生年龄阶段为基础创设的,教学大纲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前提制定的,然而他们都具有普遍性,在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照搬书本是不能提高教学的,也就不能真正地把控课堂中学生的听课状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前线工作者,他们面对的是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学生,所以教师在把控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结合上述情况综合考虑,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同时可以将地区特色融入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听课状态。
3.适当的幽默风趣和机智活力是提高学生听课状态的有效方式。
心理学家认为:幽默风趣在交流中能让人觉得亲近。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有任务和有目标的,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对学生严厉要求,从而拉开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幽默能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从而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专注,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状态。
4.巧妙的设问是提高学生听课状态必不可少的方法。
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巧妙的设问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听课状态和思维的积极性,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一味地用“为什么呢”或“你是怎么认为”等提问的方式,不断地向学生发问,就会让学生产生对问题的恐惧或厌烦心理,久而久之,课堂的听课状态就会下降。
5.良性的竞争和恰当的鼓励能“四两拨千金”。
学生都有一种不服输,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可以适时地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游戏或竞赛中学到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课堂听课的积极性,并且对课堂的期待值也会与日俱增,久而久之势必会养成一种习惯。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在把握游戏或竞赛的时候应更加关注我们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多鼓励这些孩子参与,一旦发现他们有闪光的地方及时地给予鼓励,这样能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积极性,否则,游戏或竞赛将会演变成几个乐于表现的学生的专场,其他的学生就得不到锻炼了。
6.抓住机会教育的任何时机,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和巩固良好的听课习惯。
机会教育即为抓住任何可以教育学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细小的机会对其进行的教育。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巩固的过程,如果今天这样做,明天那样做,或者想起了就做,没有想起来就不做,不持之以恒,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好习惯非但养不成,反而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教育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听课状态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达到效果的。
三、好的课堂听课状态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双边的活动,不是一厢情愿的,所以教学也是双向的,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好的课堂教学就犹如在欣赏一门艺术,好的课堂把控者自然就是这门艺术的缔造者,而学生就是身在其中的欣赏者,同时,学生的反应也直接影响着艺术缔造者的发挥。
关键词:有效;把控;课堂听课状态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在不断的转变,由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转变成由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模式,这就迫使教师们得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理所当然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自然不再受追捧,而是交流互动的方式占教学的主流节奏,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解放出来了,思维也活跃了,亦或者有的学生趁机思维“摸鱼”了,因此,学生课堂听课状态如何有效地把控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新挑战。
一、让良好的课堂听课状态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不好的听课状态往往表现在:心不在焉,搞小东西,东张西望,看其他书籍,做作业,吃东西,讲小龙门阵等现象。其实这些均是常见的小问题,但不及时加以纠正,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不好的听课习惯。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地纠正和巩固,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听课状态,并逐步形成一种好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实曾经的我们也都是一名学生,我们不妨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的那些问题,找出症结所在,抓住孩子们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不断地固化好的听课习惯,当良好的听课习惯一旦形成,教育目标的达成便不成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高。
二、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课堂听课状态,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名善于把控课堂的教师。虽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主体不等于放任自流,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综合能力决定了其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对学生课堂听课状态的有效把控又成为了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做到有效把控呢?
1.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对所讲授的知识目标了然于胸。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他必须能够控制课堂的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控学生的听课状态。《孙子兵法》中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认为这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适用;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他们是教学的主体。学校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开展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必须了解,不仅要了解他们当前的学习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动态的学习情况,这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后才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同时我们还必须对讲授的知识目标做到了然于胸,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识目标的情况下,才能在教学过程信手拈来,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把控学生的课堂听课状态。
2.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性,地区差异,结合教学大纲,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
班级授课制是以学生年龄阶段为基础创设的,教学大纲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前提制定的,然而他们都具有普遍性,在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照搬书本是不能提高教学的,也就不能真正地把控课堂中学生的听课状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前线工作者,他们面对的是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学生,所以教师在把控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结合上述情况综合考虑,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同时可以将地区特色融入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听课状态。
3.适当的幽默风趣和机智活力是提高学生听课状态的有效方式。
心理学家认为:幽默风趣在交流中能让人觉得亲近。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有任务和有目标的,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对学生严厉要求,从而拉开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幽默能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从而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专注,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状态。
4.巧妙的设问是提高学生听课状态必不可少的方法。
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巧妙的设问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听课状态和思维的积极性,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一味地用“为什么呢”或“你是怎么认为”等提问的方式,不断地向学生发问,就会让学生产生对问题的恐惧或厌烦心理,久而久之,课堂的听课状态就会下降。
5.良性的竞争和恰当的鼓励能“四两拨千金”。
学生都有一种不服输,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可以适时地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游戏或竞赛中学到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课堂听课的积极性,并且对课堂的期待值也会与日俱增,久而久之势必会养成一种习惯。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在把握游戏或竞赛的时候应更加关注我们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多鼓励这些孩子参与,一旦发现他们有闪光的地方及时地给予鼓励,这样能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积极性,否则,游戏或竞赛将会演变成几个乐于表现的学生的专场,其他的学生就得不到锻炼了。
6.抓住机会教育的任何时机,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和巩固良好的听课习惯。
机会教育即为抓住任何可以教育学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细小的机会对其进行的教育。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巩固的过程,如果今天这样做,明天那样做,或者想起了就做,没有想起来就不做,不持之以恒,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好习惯非但养不成,反而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教育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听课状态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达到效果的。
三、好的课堂听课状态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双边的活动,不是一厢情愿的,所以教学也是双向的,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好的课堂教学就犹如在欣赏一门艺术,好的课堂把控者自然就是这门艺术的缔造者,而学生就是身在其中的欣赏者,同时,学生的反应也直接影响着艺术缔造者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