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作者】 张 玉
【机构】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政治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因为只有一个人了解了国家的政治状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高中政治的教授对学生的学习阶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就可能导致三观不正。
关键词:高中政治;德育教学;方法探究
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学校理所当然要把德育放在一切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政治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地挑起德育的重任。随着新高考改革深入推进,如何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优势,成为当前一线政治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结合当前高中学生德育缺失的情况,文章就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以供同行参考。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点,提高课堂效率
德育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出现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教师只有善于发现教材中存在的德育点,并将其不断放大给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教师应对政治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将教学素材与实际问题结合,充分把握将德育教育渗透入教材的时机,对教学程序应进行规划。随后在备课内容中加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制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手段,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将“德育案例”播放给学生,促使育德教育得到有效教学成果。例如,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播放了多媒体视频,结合当代青年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将攀比心理与求异心理及进行分析,告知学生过度的攀比与求异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对理性消费以及避免消费盲从的观念向学生渗透,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将中华传统美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向学生渗透,传达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教师通过结合将教学内容与社会消费现象相结合,使德育教育在政治课程中得到了体现。
二、创设实践情境,深化德育思想
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联系实际生活,更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刻的感悟教材中的情感,更加灵活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养与学习水平。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实践生活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实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比如教师举行班级的拍卖会。教师先在网络上搜集大量商品的照片,比如零食、衣服、化妆品,甚至包括外卖,然后制作商品的花名册与价格。在用不同的纸张代替不同面额的纸币发给学生之后,开始拍卖活动。教师会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放映每一件商品,介绍其中的价格、构成等,然后学生看到合适的可以举手示意拍下来。最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消费情况引入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实践情境中了解并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彰显德育教育多元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比较感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根据政治课本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有针对性为高中生创造符合高中生的教学情境,使得高中生在情境之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以此促进高中生对政治课本教材中所涵盖的各种积极道德思想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哲学生活”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你觉得生活富有哲学和爱心,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使得高中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从而形成具有正能量的思想。在实际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应结合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采用符合高中生实际生活和反映社会现象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内容,并巧妙地设置问题,指导高中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得高中生在解决问题中有所感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高中生参与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提高高中生的思想觉悟,最终可以更加了解教材内容,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四、转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受应试理念的影响,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的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虽然一些学生的政治成绩较高,但是思想道德情况可能并不像分数一样优秀,而且传统的评价方式还容易让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德育的顺利开展,因此有必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对于高中的政治学科来说,需要把德育水平当作评价学生的一项考核指标,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道德表现、德育学习时的表现以及好人好事等实际情况,同时在政治试卷中也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德育试题。通过以上方法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此外,教师还可以综合采用生生点评、自我点评和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设计德育试题,比如“针对这一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或者“此件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等等。把德育当作政治学科的考试内容,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加大对德育重视,有利于德育渗透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五、强化学生自我教育,捕捉教育契机
自我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意识基础上所产生的自我教育的方式,政治教师在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自身的自我教育,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作为自我控制的对象,自觉地反省自己的行为,自查是非善恶,学会区分抵制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在进行自我教育的时候学会对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行提高。例如我们在政治课堂中学到文化生活着一块,教师可以播放墨西哥城孔子学院第十三届秋季中国文化节暨孔子学院日在墨西哥城举办的相关视频。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孔院师生以歌曲、舞蹈、武术表演、民族服装走秀等多种方式共同表达了对中国华诞70周年的祝贺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看了视频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谈谈内心感想,通过视频,引起学生强烈的内心撼动,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使学生在正式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做出正确的判断的时候,通过自省、自律的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居于良好的思想道德修改,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及时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总而言之,高中时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关键的时期,也是德育培养的重要时期,更是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目标确立的重要时期,高中政治作为与德育关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承担起德育渗透的重要责任,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陆春燕.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文教资料,2010(29).
[2]沈志刚.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学周刊,2012(18).
[3]谢艳茹.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7(24).
关键词:高中政治;德育教学;方法探究
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学校理所当然要把德育放在一切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政治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地挑起德育的重任。随着新高考改革深入推进,如何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优势,成为当前一线政治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结合当前高中学生德育缺失的情况,文章就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以供同行参考。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点,提高课堂效率
德育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出现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教师只有善于发现教材中存在的德育点,并将其不断放大给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教师应对政治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将教学素材与实际问题结合,充分把握将德育教育渗透入教材的时机,对教学程序应进行规划。随后在备课内容中加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制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手段,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将“德育案例”播放给学生,促使育德教育得到有效教学成果。例如,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播放了多媒体视频,结合当代青年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将攀比心理与求异心理及进行分析,告知学生过度的攀比与求异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对理性消费以及避免消费盲从的观念向学生渗透,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将中华传统美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向学生渗透,传达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教师通过结合将教学内容与社会消费现象相结合,使德育教育在政治课程中得到了体现。
二、创设实践情境,深化德育思想
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联系实际生活,更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刻的感悟教材中的情感,更加灵活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养与学习水平。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实践生活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实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比如教师举行班级的拍卖会。教师先在网络上搜集大量商品的照片,比如零食、衣服、化妆品,甚至包括外卖,然后制作商品的花名册与价格。在用不同的纸张代替不同面额的纸币发给学生之后,开始拍卖活动。教师会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放映每一件商品,介绍其中的价格、构成等,然后学生看到合适的可以举手示意拍下来。最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消费情况引入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实践情境中了解并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彰显德育教育多元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比较感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根据政治课本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有针对性为高中生创造符合高中生的教学情境,使得高中生在情境之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以此促进高中生对政治课本教材中所涵盖的各种积极道德思想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哲学生活”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你觉得生活富有哲学和爱心,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使得高中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从而形成具有正能量的思想。在实际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应结合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采用符合高中生实际生活和反映社会现象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内容,并巧妙地设置问题,指导高中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得高中生在解决问题中有所感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高中生参与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提高高中生的思想觉悟,最终可以更加了解教材内容,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四、转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受应试理念的影响,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的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虽然一些学生的政治成绩较高,但是思想道德情况可能并不像分数一样优秀,而且传统的评价方式还容易让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德育的顺利开展,因此有必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对于高中的政治学科来说,需要把德育水平当作评价学生的一项考核指标,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道德表现、德育学习时的表现以及好人好事等实际情况,同时在政治试卷中也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德育试题。通过以上方法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此外,教师还可以综合采用生生点评、自我点评和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设计德育试题,比如“针对这一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或者“此件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等等。把德育当作政治学科的考试内容,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加大对德育重视,有利于德育渗透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五、强化学生自我教育,捕捉教育契机
自我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意识基础上所产生的自我教育的方式,政治教师在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自身的自我教育,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作为自我控制的对象,自觉地反省自己的行为,自查是非善恶,学会区分抵制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在进行自我教育的时候学会对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行提高。例如我们在政治课堂中学到文化生活着一块,教师可以播放墨西哥城孔子学院第十三届秋季中国文化节暨孔子学院日在墨西哥城举办的相关视频。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孔院师生以歌曲、舞蹈、武术表演、民族服装走秀等多种方式共同表达了对中国华诞70周年的祝贺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看了视频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谈谈内心感想,通过视频,引起学生强烈的内心撼动,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使学生在正式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做出正确的判断的时候,通过自省、自律的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居于良好的思想道德修改,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及时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总而言之,高中时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关键的时期,也是德育培养的重要时期,更是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目标确立的重要时期,高中政治作为与德育关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承担起德育渗透的重要责任,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陆春燕.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文教资料,2010(29).
[2]沈志刚.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学周刊,2012(18).
[3]谢艳茹.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