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作者】 刘 凤 胡婷婷 胡女兰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学生”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式就是通过关爱、教育、因材施教,让他们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教育下进行转化。
  关键词:班主任;“问题学生”;教育;转化
  从教,没有班主任工作经历,应该是不完美的。因为这个岗位,不仅是传“书道”,教给学生知识与能力,还要传“人道”,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方法。后者讲究是的人际交往的艺术,是班主任实现自我提升,促进专业发展的锻炼平台,更利于发展专业素养。所以,我认为,做班主任工作,才是教师通往素质高、能力强教师的有效方式。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琐碎的,很多事情都不在我们意料之外。这对于培养我们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在偶发事件中,如果你所带班级“问题学生”越来,你可能遇到的“烦心事”就越多。而在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遇到,我认为这是对我一种锻炼。
  所谓“问题学生”,就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或这或那的问题,常表现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行为或习惯,甚至过激,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这样的现在又分为很多种,如后进生、残疾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学生等。这些学生在教育上较其他学生,其难度就大很多。但作为培养人的班主任工作,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问题,就是其“份内之事”,不容推脱。下面,我以我亲身经历来表明的对其的教育转化策略。
  那是三年前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年上班才两个月,原本以为那是一个平常而普通的星期一,却被几道焦急又稚嫩地声音打破。Lzm(学生名)怎么还没来学校啊?”“Lzm是不是又离家出走了?”“Lzm是不是昨天又被他的继父打了?”“我们快去告诉孙老师吧!”听到这里我一时间惊呆了,什么又离家出走?什么又被继父打了?在我感到震惊的时候,班上的孩子们看到我,一窝蜂地向我跑来,跟我述说着这个情况。听到了孩子们的话语,立马打开手机,翻看通讯录,想要打电话联系家长,却发现通讯录怎么也找不到这个孩子家长的电话,才想到这个孩子的妈妈是聋哑人,作为班主任的我,根本就没有这个孩子家长的联系方式。就在我着急得不知所措的时候,学校里的一位同事了解了情况,先来安抚我的情绪,叫我不要着急,然后跟领导反映,最后通过多方面打听和孩子的姑姑取得了联系,了解到孩子因为在家和继父发生了争执,他的继父对这个孩子进行了家暴,孩子后来负气离家出走。
  因为和孩子的姑姑取得了联系,孩子的姑姑又从外地赶回来去寻找他。原本以为可以放心的时候,却接到孩子的姑姑寻求帮助的电话,说找不到孩子在哪,想要老师帮忙去寻找。我跟随着那个同事和公安人员在孩子经常玩耍或是可能躲藏的地方寻找了几个小时,却不曾见过孩子的一点踪影。虽然孩子顽皮,但我相信他一定会出现的,便和同事回到了学校。第二天早早去到学校,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一个满眼歉意和泪水的孩子安然无恙地站在我的办公桌前。孩子还未曾开口,我就笑着对他说:“孩子,来了呀,快回教室吧。”孩子眼底的歉意浓了,用焦急的语气地说到:“对不起,易老师!我让您担心了,我以后再也不这样……”我不忍看到他这样,就推着他回到了教室。班上的孩子们也因为他的回来开心极了,教室顿时充满了嘘寒问暖的声音,可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看着那个因为被继父家暴而负气离家出走却满含泪水向我道歉的孩子,看着班上那些七嘴八舌地关心着班上最大的哥哥的孩子们,看着那位在第一时间帮我处理着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的同事;再看看自己,作为班主任,不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不仅没有在孩子出现的第一时间关心他,对他心理进行疏导,还忽视了孩子的道歉把他叫回了教室。
  这件事情后,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怎么做一名好的班主任?怎样通过班级管理这个平台育人?常言说得好:“班级是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这个“摇篮”也应该是学生信得过的家呀。因此,我开始对工作有些质疑,我原以为教书育人就是传道授业,却发现我错了,我只是一心想把我所知道的知识教给他们,然后提高他们的成绩,但我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一个长期在家里不被重视的孩子,一个因继父家暴而多次离家出走的孩子,关爱对他来说是何其重要。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在教育中爱的重要性与我身上的责任。所幸,为时不晚,在那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对孩子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在教学的时候也经常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像爱家人一样去爱着他们。孩子们现在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姐姐,和我分享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看着班上的孩子一点点的进步,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相互学习,彼此陪伴,我的内心有了方向。
  象这样一个问题不大的学生,班上还有好几个,造成其性格的缺陷,不仅是其家庭的责任,也是我们班级育人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如果早作教育,未必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些年来,从教久了,班主任当久了,班级管理工作在总结与反思中就会有更多经历积淀。我认为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就要采用教育思想,达到转化目的,一是通过多关爱,建设温馨班级,让学生把学校、班级作为第二个家;二是多作沟通、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三是找准问题症结,因材施教。最后,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这样才能有效果。当然,这样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就可实现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参考文献:
  [1]余姝华,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转化的策略研究[J].生活教育,2014年。
  [2]刘明强,论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J].教育研究,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