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李胜兰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学段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尤其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阅读能力作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本人结合自己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构建自由的平台环境
  阅读教育重在“读”,读能激发感情、能发展思维,读好了就能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因此,应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能够重视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意境,让学生产生羡慕老师才华之情,进而激发学生有感情阅读的兴趣。另外,还需要教师创造活躍、轻松、充满情趣、方式多样的课堂环境,让所有学生投入其中,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再就是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例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无形中引导学生去阅读,用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需要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形成学生间你追我赶的阅读学习之风,对表现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同样需要鼓励并肯定其勇于尝试。
  二、深入挖掘文本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的本质就是借助语言工具,表情达意,尤其是诗词歌赋、小说等文学作品,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因素,以情寓理,以情动人,这也就是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显著差距。在实际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若想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知识的内驱动力,就必须在阅读文本之中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借情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阅读文本中所表露出的作者的爱憎之情,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逐步掌握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字词句篇中所蕴含的含义。比如,在教学《妈妈的葡萄》一课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我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哪里来的?这里的‘葡萄’代表了什么?”等等,通过让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想象,让学生体会这“葡萄”之中所饱含的伟大的母爱,从中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
  三、巧用表格教学,指导学生阅读
  一部分教师与学生,知晓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相关作用,但是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同时为使学生知晓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对相关表格加以灵活运用,对相关知识加以总结概括,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进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例如,教师在讲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定相应的表格,巧妙利用表格使学生知晓其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根据相关表格提示,找寻文本内容与主题思想,例如,教师可以在表格中填写阅读任务:“请同学们快速朗读文本内容,通过朗读,使大家了解京剧的特点。文章前半段《马鞭》,每一个自然段都讲述了什么?最后针对这些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感情,综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在表格中,加以相关词语的解释,标注相关的重点字词,使学生有的放矢,分清主次,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们经过阅读,最终得出表格中问题的答案。通过阅读相关文本,总结出作者情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同时老师也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的阅读课文自信心。
  四、引领学生品读体味,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五、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这也就是让学生多读、读好,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指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朗读,让学生读书练兵,让学生读出感情。因此,教师应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式,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对读等。教师应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使学生读中品味,并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作了如下设计:A.自读。学生各自初读课文,引导学生针对课本预习的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B.轮读。在检查预习情况时,指定不同程度的学生,按自然段顺序读。C.试读。让学生各自练习有感情朗读,琢磨语气、语调、语速。D.议读。边读边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并结合实际号召学生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E.比读。抓住关联词语,让学生比较着读,如采取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读后评议。F.听读。学生通过对比读、试读后,究竟怎样读才好,再放录音听读。
  六、大胆尝试个性化阅读、合作学习 
  阅读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自己,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情感是不一样的。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束缚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和方法,建构多元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水平。自主、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还包括建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性别、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将4—6名学生编为一组,形成一个个异质学习团体,每个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协作努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还能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二十一世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综合型社会。
  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逐渐深入,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语文阅读学习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更强,敢于提出问题,老师应仔细倾听学生的观点,对语文阅读中的重点难点开展强化教导,让学生深刻了解文章的要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