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创绿色课堂 激学生兴趣

【作者】 李玉兵 刘 婷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摘 要:绿色课堂是时代需要,新课标的要求。文章从教师的心态、课堂要求、教育即生活及创新等方面就如何构建绿色课堂进行了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巧用生活实践中的素材,创设问题情镜,情感教学用情感引领认知,利用学生的研学经历,创设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创立教学内容,亲身体验课堂,构造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评价,尊重宽容学生。让学生享受生态的温馨,打造个性化的绿色课堂。
  关键词:绿色课堂;构建要求;期望成效;信用工具;研学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思政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每一个思政老师责无旁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重,师德为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倍感自豪,也深感使命重大,我们要努力把学校思政课与青少年的人生阶段相适应,需要考察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特别是精神成长的过程和特点,把“拔节孕穗期”具体化,为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提供支持,从而增强学习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针对我们高中生的思政课教学,应对新时代高考改革的需要,我主推构建绿色课堂教学。结合相关资料及我校教学实际,我认为绿色课堂首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课堂,而且它有健康向上、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有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气氛;有一个让学生充分而自由、主动而生动、全面而独特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因此我的理解如下:
  一、爱心铸造绿色课堂
  爱心是构建绿色课堂的基础,教师应该以一颗热爱学生之心,一颗医生般的仁心,走近学生,关爱学生,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把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让学生的生命完满、完美地展开。
  因此,老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而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更是一种美。在课堂上,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与学互相融合,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气氛充满民主、平等与和谐。
  二、互动贯穿绿色课堂
  教学中要让思政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互动的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灵性,生成了一种动态的美。
  1、生生互动
  思政课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生活世界的精彩与美妙。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2、师生互动
  心动才会有行动。心理学指出:“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新教育方法的对立,乃是被动型与主动性的对立。”假如我们教师能真真实实地走进新课程,真真实实地转变自己的角色,真真切切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那么,课上,学生才能如同鱼儿在水中游弋、跳跃、呼吸新鲜空气,我们听到的将是琅琅的读书声,看到的将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喜人景象,感受到的将是绿满课堂的旺盛的生命活力。
  三、生活阐释绿色课堂
  课程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如果要让学生愿意并积极参与活动,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为几点设计组织活动内容。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才能自然地运用自己的经验,积极参与活动,并深入体味活动的内涵,加深对生活和自身的理解。因此,我觉得教师要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的各种信息,善于捕捉并遴选其中有价值的内容,生成符合教育目标的主题,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学生对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动会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参与欲望。这样,他们活动时就会有高涨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感受。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思政与生活教学就是生活的阐释!生活是思政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的课堂脱离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绿色课堂”呼唤让生活走进课堂。
  古语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全国各大中小学校开展的研学旅行,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学将课堂搬到了大自然、博物馆等更有趣味性、更有意义的地方,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精心准备的环境中,进行视觉、听觉、感觉的充分体验激发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这不正验证了我们呼唤的“绿色课堂”理念。它包含两点:
  1、让生活走进课堂
  如《信用工具》教学中,花费教师心力的可能不是“信用卡”的有关知识,而是首先通过多媒体放映几则新闻,关于一些银行卡被掉包,密码被盗——等等导致卡里的钱被不法分子取走,还有信用卡严重透支导致还不上钱而使之锒铛入狱的事情——新闻选材从远的的深圳,上海到近的湖北武汉荆门发生的事情,让学生知道这样的事情可能就在自己的身边发生,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想学习的欲望。然后再找来几种信用卡,让学生看一看,能否模拟一份现金支票,让学生填一填。在这里,没有了老师一本正经的讲解,没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沉闷,让活动进入了学习,让生活进入了课堂。我们感受着学生们张扬的个性和鲜活的思维,收获着学生们多彩的想象和灵动的语言。
  2、让课堂走进生活
  课堂是通向生活的桥梁,而不是封闭学生心灵的围墙。课程标准明确写道,要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从课堂走向生活,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四、交往创新绿色课堂
  绿色人际交往着重强调平等、合作、宽容和理解,在平等中尊重信任别人,在合作中与别人友好竞争,在宽容与理解中凸显自己的个性。
  例如,在《信用工具》讲解现金支票教学中,不应只由教师讲解现金支票的含义及使用方法,而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以下活动:识认(支票的形状、大小、颜色、票面)——阅读(支票的含义、种类、特征、用途)——填写(模拟一个情境,让学生填写支票)——交流(师生、生生相互交流正确填写的经验。修改和纠正填写中的差错)——反思(支票与自身经济生活的联系)。这样,书本中静态的知识内容活动化了,教师成了学习的设计者,学生成了问题的解决者和生活的体验者。在这些亲历的活动中,学生潜能被开发和唤醒,成了学习的主体,体会到了自主求知的乐趣,感受到了生命的尊严和智慧的价值。
  改善课堂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切入口,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思政与生活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实践,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让课堂架起与生活的桥梁,让我们的学生在思政与生活中掌握真才实学,荡涤心灵,锻炼思想,培养健全人格。思政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总之,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教师要以尊重个性,关爱生命为根本,用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对学生进行深切的人文关怀,但愿我们的教师都能为学生营造一方绿色自由的净土,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们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态的温馨。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绿色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葛庆华. 绿色数学课堂的畅想[J].南京:江苏教育
  [2]陈继新. 敞开人文情怀,创设“绿色课堂”北京:参赛论文选
  [3]马艳. 浅谈绿色课堂教学[J].北京:北京教育
  [4]李如密,侯会美.绿色课堂创建策略[N〕.北京:中国教师报
  [5]徐贵权.《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