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引导学生寻找日记素材的几个方法

【作者】 姚正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柏溪镇育才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坚持让学生写日记是一个好的途径。小学生的认知不足,往往无法找到写日记的素材,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写作素材,教给学生找到日记素材的方法。
  一、抓生活中的契机,及时引导学生形成写作素材
  要让学生会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应该要有发现的眼睛。每天师生在一起学习、生活,会发生很多的事,只要老师在每一件事上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找到写作素材。
  如:课堂上,以前不发言的小林今天却举手发了言,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老师可以说:“小林同学,你今天的日记可以写《敢于发言,让我更有自信》,把你今天举手发言前后的所感所想以及老师对你的鼓励写下来,相信会是一篇好文章!”再如:课间时,有学生在操场为了争篮球,发生了争执。老师在调解后,可以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你们今天的日记可以把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写出来,我想《一个篮球的风波》值得人思考。”
  诸如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着。有同学迟到,可以写;有同学助人为乐,可以写;同学间的一个玩笑,可以写;老师的一句教导,可以写;和大家做的一个游戏,可以写;参加的一次大扫除,可以写……再把发生的小事引向家里,在家里看到的,做过的都可以写。让学生说说一天中看到过哪些东西,做过哪些事,只要挑一件来写就可以了。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梳理这些小事,那写作的素材就源源不断。写作来源于生活,同时写作又培养了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观察日记丰富写作素材
  小学生年龄小,往往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观察事物,练习写观察日记。
  如何选择观察对象?教师可根据季节特点来引导,如:让学生观察春天的田野,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导,如:让学生观察朝霞的变幻,蚂蚁的搬运,蜗牛的爬行,金鱼的用餐……次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各种观察试验:种蒜,观察蒜的生长;泡茶,观察茶在水中舒展变化;养小动物,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师安排各种各样的观察对象让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方法指导,学生亲自参与了观察过程,写文章才不会凭空捏造,内容才会言之有实。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天真活泼,爱好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除了学校的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文艺表演,书法比赛等外,还可以组织小而精的活动。活动地点和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在课间十分,在教室里来一个击鼓传花,也可以到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还可以是在课堂上的一次抢答游戏,一次有趣的实验。校内的活动再延伸到校外,组织一次野炊,一次春游,一次参观等,都将是很受学生喜欢的活动。
  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组织这些活动后,要让学生梳理活动的过程,谈谈活动的启示,那么日记会写得更有条理,内容也会更具体。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书籍中丰富写作素材
  阅读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经验,丰富语言,习得表达能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阅读引导。首先要精选出适合学生读的阅读书目,做好好书的推荐。其次,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会积累,会思考,做好读书过程中的督促。最后,还要在读书后进行读书交流分享,对写作技巧进行总结。这样引导阅读才更有质量,阅读思考才更有深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丰富了语言,学习了写作方法,增长了知识,从而为写作打好基础。
  写日记,是提升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的习作才会越写越丰富,越写越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