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导入法

【作者】 刘世兰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大运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艺术强调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了。新课导入是指在新课教学之初,教师通过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达到吸引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新课教学中,新课导入虽然仅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其作用却不容小觑。新课导入既像桥梁,连接新知和旧知,又如序幕,拉开新课教学的高潮;它还像助推剂,推动着学生的思维。古人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说。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带领学生轻松步入故事意境,使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局。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呢?结合自己课堂教学,通过借鉴同行的经验和自身的总结,对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作了一些思考。在此归纳几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导入法
  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状态,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促进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精彩而贴切的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由此可见,课堂导入对上好一堂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语文课的课堂导入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一、以情入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的智力活动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每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教师通过恰当的现代化手段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声像法创设情境。首先,教师让学生欣赏动态夜晚星空的景色,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当学生沉浸在美丽的景色和优美的音乐中时,教师满怀激情地问道:“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说:“蓝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教师接着说:“这么美的景色在我国古代时就吸引了一个小孩儿来探索它的奥秘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板书课题创设这样的情景,同学们在感受美的同时,激起了学习的欲望。
  二、趣味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例如,《太阳》一课可用课件播放故事《后羿射日》。用故事导入新课既与教材吻合,引出太阳的远,又用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兴趣,能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图片导入法 
  图片具有可视性、直观性,故用图片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所学课文的内容,尤其是难以理解的课文,运用图片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因其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一文,可将相关的图片制成幻灯片播放。同样,教《葡萄沟》一文时,可用幻灯片或挂图的方式展示有关图片。
  四、悬念设疑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导入布疑能极大地诱发他们的这种天赋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去探究。学生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十分关注,根据学生这种心理设置悬念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上《小音乐家扬科》,我是这样导入:音乐家给人们带来美好的音乐,创造美好的情境,人们对音乐家是那么尊敬和热爱。在今天如果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对音乐极有天赋,十分热爱音乐,人称小音乐家,人们会怎样看待他呢?(学生答:当然是培养他,关心他,让他学习音乐,上台表演)但是今天要讲的一个故事却是一个极赋音乐才能的孩子,因热爱音乐而惨遭毒打致死,而他生前最大的愿望只不过是摸一摸小提琴,你们想知道这个孩子是谁?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的命运吗?请打开课文——《小音乐家扬科》。
  五、温故导入法
  复习知识也是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新课标》也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一课,谁来说说那只白鹅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来写这些特点的呢?”提问学生回答,接着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公鹅,看看它又有什么特点,同样是鹅,两位作家在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上又有怎样的不同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题目《白公鹅》。”这样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形式来导入新课,也就为本节课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并就两篇课文在内容和写作上有那些异同做比较学习打下了基础。
  六、角色导入法 
  角色导入可让学生直观感觉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从而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思想灵魂和作品的内容主旨。寓言、小说等的教学可选用这种方法导入。如教《掩耳盗铃》一文时,可让学生扮演寓言里的相关角色来表演这个寓言故事。
  总之,导入新课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内在规律,诱导学生自觉地发现新知识,接受新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开学生心扉,吸引学生进入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