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媒体在优化数学导入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李 欣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响水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具有强大功能优势,在优化数学开课导入教学中具有很大优势。教学中,我们应遵循一定原则,再配合有效方法,才能将其优势变为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优化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教学;多媒体;运用;优化
  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教学,作为新课教学的“开场白”,担当着学生收心教育,聚焦学生注意力,创设情境等多重任务。有效的导入,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否则,学生就很难专注其中,更不会及时发挥主体性,我们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而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优化数学开课导入,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探究欲,为新课教学聚攒更多人脉。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在优化导入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导入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多媒体本身具有强大的功能优势,为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无限可能。但真要把这种优势变为良好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科学运用,深度融合。这几年小学数学教学告诉我,要让多媒体真正担负起优化导入教学的责任,我们还应遵循一定原则,才能使其更为地为教学服务。
  (一)科学性原则。在数学导入教学中,我们应在充分认识其功能基础上科学设计,整合使其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内容相贴近,切忌粗造滥制,牵强附会,为电教而电教而撇开为教材内容服务的目的。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或者说要补充什么),设身处地地从教学实际出发,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开课能激趣,能诱思,能聚焦学生注意力为目的,否则就是费时费力。
  (二)直观性原则。小学生爱看好动,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抽象的问题,学生往往感到乏味而百思不得其解。而运用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它可使数学课的导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通俗直观,浅显易懂,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理论,通过学生的直接感知去理解知识。然后能灵活实践。
  (三)趣味性原则。导入数学课要寓趣味于其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在导入直线教学时,只简单用语言描述“直线可以想象为黑板边无限伸长”。学生会觉得乏味,空洞。但利用多媒体的几何作图功能,进行旋转缩放会使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观察中引起求知的欲望,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多媒体具有强大的音象等功能,也能使导入自然,趣味横生。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更是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数学导入教学的有效实践
  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真正优化数学导入教学,仅靠多媒体一种手段是不行的,还需要我们配合更多教学方法,才能使手段与方法高度统一,作用于导入教学中,从而起到优化目的。
  (一)配合归纳导入法运用多媒体。归纳导入法是通过对一类数学对象进行不完全归纳来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这是数学导入的常用方法之一。如传统教学,一只粉笔一个黑板,会占去板面大部分空间且不能移动。但利用多媒体,会省时,省力,增加容量。也便于学生比较观察。比如引入长方形面积时,若在黑板上把所有对应的横线和竖线连接,得出1米=10分米,10x10=100(平方分米),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依次类推1分米=10厘米,结合图形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若只是抽象地把这两个单位换算交给学生,学生怎么也不能理解。结合多媒体,学生就容易接受,也省去了老师很多的劳动时间,紧凑了教学结构,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配合悬念激趣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从而达到“疑中生趣”,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在这方面的运用,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一概念时,你只是让学生看着书本的插图平均分竹笋,学生没有什么兴趣。教师这个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情境:森林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动物们,它们星期六早上去熊猫妈妈家做客,熊猫妈妈采来6个竹笋,但它遇到一个难题:这时多媒体画面显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画面展示),然后要求学生解决这个难题,学生兴趣就这样被激发了。当然,没置悬念要注意适度,不“悬”,学生不思即解,达不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太“悬”,学生会望而生畏,百思而不得其解,也不会收到良好效果。因此,科学设“悬”,非常关键。
  (三)配合以旧换新法运用多媒体。运用多媒体,通过复习旧课,设计问题启发思考,在学生产生“意犹未尽时”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是由数学知识系统本身的发展决定的,其关键在于教者,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计问题也要似在温故,而实在知新。此法也是常用手段。如教学“通分”时,首先复习因数,倍数的概念,多媒体以习题与定义的形式呈现出来,很快能唤起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记忆,然后层层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对于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多媒体以集合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用彩色标出公倍数,然后再找最小公倍数,难点不攻自破。从而取得了一石二鸟的效用。
  总之,多媒体在优化数学导入教学中作用巨大,但同时也需要配合一定方法,才能使其作用更加彰显。而充分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就能达到优化数学导入教学的目的,使其导入方式更自然,更形象,更具体,使其为新课教学奠定更好的兴趣和学力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有文,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2010年。
  [2]李武,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