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作业盒子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段玉娇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业盒子作为应用软件,已经普遍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的影响着现代人的学习方式。使用作业盒子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不仅是顺应时代的趋势,也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文总结了作业盒子的优势以及辅助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作业盒子;小学数学;问题;建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作业盒子的使用得到了快速的普及。以作业盒子为代表的教学app正推动着教学的新一轮的变革。作业盒子以作业布置的侧重性、学生分类的层次性、反馈的及时性、评价的多样性、完成作业的趣味性与竞技性等诸多优势被广大一线教师所青睐,利用作业盒子等教学app的大数据功能来实施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已然成为常态,并且也是未来教育与未来生活的必然趋势。
一、存在的问题
新生事物的到来一方面带来希望与憧憬,另外一方面也会因为陌生而隐藏许多隐患和问题。在利用作业盒子来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家长与教师,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
1.作业盒子的学习价值被低估。
绝大多数学生使用作业盒子仅仅是为了完成家庭作业。然而作业盒子中还有丰富的微课、游戏、课外拓展等资源被闲置,作业盒子在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作用未被充分发挥。
2.学生的学习指导与监管问题。
虽然作业盒子的形式新颖,寓教于乐,但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因人而异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监督。
3.与传统学习方式的结合问题。
但是作业盒子的学习,通常只需要手指的滑动和触摸即可完成,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学生书写能力的发展。并且,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学习都适合放在作业盒子上面去进行。因此,电子学习和传统学习的怎么结合也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4.设备管理问题
低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大部分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物品管理能力还较弱。因此在作业盒子学习的使用过程中,如何保证设备在学校和在家的安全管理?并且,绝大部分的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们的视力健康,那么究竟多长时间为宜?作业盒子的学习内容如何安排,怎样去管理,这些都是摆在眼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5.使用技术问题
学生和家长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故障或一些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比如,作业盒子涉及了学生版、教师版、家长版,而每个版本的界面和使用功能都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和家长在遇到软件的下载、更新、登陆、操作等使用困难时,都向老师求救,术业有专攻,老师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还能帮忙解决,但是过于专业的技术问题,教师也黔驴技穷,爱莫能助。
6.其他问题—收费问题
目前,作业盒子在某些功能的使用上有收费的要求,而对于这样的收费要求,虽然是采取家长自愿选择的规则,但是仍然会让部分家长误以为教师从中牟利,引起误会。比如,前段时间新闻曾报道过一起作业的收费问题,曾引起了家长于教师之间误会,伤害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
二、措施及建议
在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使用作业盒子进行数学学习受老师主导较多,在使用时间、使用内容、使用方式等方面都要依赖老师的指导。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主要从教师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1.把握使用时机
①课前巧激趣
课前阶段,可以让学生提前玩作业盒子中的相关游戏,或者阅读观看作业盒子中的趣味故事进行激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心进入课堂,对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孩子,还可以观看微课,提前预习所学知识,铺垫学习的部分基础,再回到课堂中,去重点巩固和落实学习的重难点。
②课中重反馈
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作业盒子中的及时反馈功能,一可以让学生的分享展示更加的便捷直观,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环节的目的。
③课后有延伸
课后阶段,学生可以利用作业盒子中的微课、小视频、游戏等,再次复习知识,强化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作业盒子中提供的大量的不同难易程度的题库资源,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2.挖掘作业盒子的功能
要想通过作业盒子学习,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还应该充分去发掘作业盒子的高频错题、学生分层、自适应、及时反馈、统计、评价和比赛等功能,使之与我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相对应,有的放矢。
3.增强学习效果
①关注高频错题
作业盒子的高频错题分为班级高频错题和个人高频错题。在进行集体教学时,教师应该重点研究班级高频错题,从而对症下药,从来提高全班的学习效果;而进行学生个别辅导时,要注重个人高频错题,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②善用自适应功能
作业盒子还具有自适应系统,即根据学生的错题情况,智能的推送相关的视频、习题等资源,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③巧用资源实现分层作业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对作业统一要求只会让优生吃不饱,暂困生吃不下。因此,教师可以巧用作业盒子中的难易程度不同的题库资源对学生实施分层作业,让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吃饱吃好”,甚至去尝试奥数等思维难度更大的数学学习;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吃得下能消化”。
④结合多种学习方式克服弊端
纸本学习的优点是便于书写,不依赖网络,缺点是不便于保存、不可重复使用、不利于错题统计、呈现形式单一,而电子学习刚好弥补了纸本学习的缺点,二者互为补充。因此,我们只有将纸本学习和电子学习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控制好作业完成的时间
低段学生的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建议每天使用作业盒子等电子设备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因此,从孩子的健康和家长们的角度出发,教师布置作业盒子进行数学学习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为宜,随着孩子生理的日益成熟,可以逐步增加时间。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定时做眼保健操、注意观看的姿势等等。
5.熟悉平台的操作
①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作业盒子的使用操作,然后指导家长和学生使用,提供相应的帮助。
②家长也要认真学习,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作为“临时老师”指导学生使用。
③需求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在使用作业盒子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和软件公司人员的专业帮助。
小结
作业盒子作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其诞生的目的就是为教育服务。但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在使用之初肯定遇到各种问题,此时教师与家长们及时充分的沟通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使用之初就作业盒子的优缺点、使用的目的、时间、收费等问题向家长做统一的说明和使用方法培训,与家长们达成共识,避免误会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发掘作业盒子的价值及功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丹,胡卫星,李玉斌,李畅.移动教育app的研发现状与应用问题分析[J].学习环境与资源.2016,(8)
[2]马玉慧,赵乐,李南南,王硕烁.新型移动学习资源——教育app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总第351期.2016.4
关键词:作业盒子;小学数学;问题;建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作业盒子的使用得到了快速的普及。以作业盒子为代表的教学app正推动着教学的新一轮的变革。作业盒子以作业布置的侧重性、学生分类的层次性、反馈的及时性、评价的多样性、完成作业的趣味性与竞技性等诸多优势被广大一线教师所青睐,利用作业盒子等教学app的大数据功能来实施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已然成为常态,并且也是未来教育与未来生活的必然趋势。
一、存在的问题
新生事物的到来一方面带来希望与憧憬,另外一方面也会因为陌生而隐藏许多隐患和问题。在利用作业盒子来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家长与教师,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
1.作业盒子的学习价值被低估。
绝大多数学生使用作业盒子仅仅是为了完成家庭作业。然而作业盒子中还有丰富的微课、游戏、课外拓展等资源被闲置,作业盒子在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作用未被充分发挥。
2.学生的学习指导与监管问题。
虽然作业盒子的形式新颖,寓教于乐,但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因人而异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监督。
3.与传统学习方式的结合问题。
但是作业盒子的学习,通常只需要手指的滑动和触摸即可完成,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学生书写能力的发展。并且,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学习都适合放在作业盒子上面去进行。因此,电子学习和传统学习的怎么结合也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4.设备管理问题
低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大部分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物品管理能力还较弱。因此在作业盒子学习的使用过程中,如何保证设备在学校和在家的安全管理?并且,绝大部分的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们的视力健康,那么究竟多长时间为宜?作业盒子的学习内容如何安排,怎样去管理,这些都是摆在眼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5.使用技术问题
学生和家长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故障或一些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比如,作业盒子涉及了学生版、教师版、家长版,而每个版本的界面和使用功能都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和家长在遇到软件的下载、更新、登陆、操作等使用困难时,都向老师求救,术业有专攻,老师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还能帮忙解决,但是过于专业的技术问题,教师也黔驴技穷,爱莫能助。
6.其他问题—收费问题
目前,作业盒子在某些功能的使用上有收费的要求,而对于这样的收费要求,虽然是采取家长自愿选择的规则,但是仍然会让部分家长误以为教师从中牟利,引起误会。比如,前段时间新闻曾报道过一起作业的收费问题,曾引起了家长于教师之间误会,伤害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
二、措施及建议
在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使用作业盒子进行数学学习受老师主导较多,在使用时间、使用内容、使用方式等方面都要依赖老师的指导。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主要从教师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1.把握使用时机
①课前巧激趣
课前阶段,可以让学生提前玩作业盒子中的相关游戏,或者阅读观看作业盒子中的趣味故事进行激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心进入课堂,对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孩子,还可以观看微课,提前预习所学知识,铺垫学习的部分基础,再回到课堂中,去重点巩固和落实学习的重难点。
②课中重反馈
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作业盒子中的及时反馈功能,一可以让学生的分享展示更加的便捷直观,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环节的目的。
③课后有延伸
课后阶段,学生可以利用作业盒子中的微课、小视频、游戏等,再次复习知识,强化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作业盒子中提供的大量的不同难易程度的题库资源,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2.挖掘作业盒子的功能
要想通过作业盒子学习,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还应该充分去发掘作业盒子的高频错题、学生分层、自适应、及时反馈、统计、评价和比赛等功能,使之与我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相对应,有的放矢。
3.增强学习效果
①关注高频错题
作业盒子的高频错题分为班级高频错题和个人高频错题。在进行集体教学时,教师应该重点研究班级高频错题,从而对症下药,从来提高全班的学习效果;而进行学生个别辅导时,要注重个人高频错题,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②善用自适应功能
作业盒子还具有自适应系统,即根据学生的错题情况,智能的推送相关的视频、习题等资源,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③巧用资源实现分层作业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对作业统一要求只会让优生吃不饱,暂困生吃不下。因此,教师可以巧用作业盒子中的难易程度不同的题库资源对学生实施分层作业,让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吃饱吃好”,甚至去尝试奥数等思维难度更大的数学学习;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吃得下能消化”。
④结合多种学习方式克服弊端
纸本学习的优点是便于书写,不依赖网络,缺点是不便于保存、不可重复使用、不利于错题统计、呈现形式单一,而电子学习刚好弥补了纸本学习的缺点,二者互为补充。因此,我们只有将纸本学习和电子学习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控制好作业完成的时间
低段学生的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建议每天使用作业盒子等电子设备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因此,从孩子的健康和家长们的角度出发,教师布置作业盒子进行数学学习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为宜,随着孩子生理的日益成熟,可以逐步增加时间。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定时做眼保健操、注意观看的姿势等等。
5.熟悉平台的操作
①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作业盒子的使用操作,然后指导家长和学生使用,提供相应的帮助。
②家长也要认真学习,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作为“临时老师”指导学生使用。
③需求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在使用作业盒子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和软件公司人员的专业帮助。
小结
作业盒子作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其诞生的目的就是为教育服务。但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在使用之初肯定遇到各种问题,此时教师与家长们及时充分的沟通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使用之初就作业盒子的优缺点、使用的目的、时间、收费等问题向家长做统一的说明和使用方法培训,与家长们达成共识,避免误会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发掘作业盒子的价值及功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丹,胡卫星,李玉斌,李畅.移动教育app的研发现状与应用问题分析[J].学习环境与资源.2016,(8)
[2]马玉慧,赵乐,李南南,王硕烁.新型移动学习资源——教育app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总第351期.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