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教学创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作者】 姜桂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东湖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创建数学高效课堂,就需要我们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施教,在不同教学流程,应采用不同方法,尽量激发学生主体性,共同建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建;有效性;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保证,是帮助数学教学更好育人的前提。新课标要求“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我们如何达成这一理想目标,传统方法“满堂灌”只能使数学教学高耗低效,没有全面育人的可能。而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其方法显然不能。幸运的是,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又如何去操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实践,积攒了一些经验,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创建的实践方法。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实践体会。
  一、营造愉悦民主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是师生互动对话的环境平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实践也证明,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一上课就直奔知识教学,应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参与学习的需要,特别是“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同时,我们还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表“见解”的机会;并且教师应加强示范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多角度地说一说、议一议,甚至辩一辩,使他们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在这样环境下,学生就会感到心理自由,从而迸发潜力。多年实践表明,把数学教学变成一种互动,一种对话,适时地让他们畅所欲言,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发挥他们主体作用,从而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现高效教学目的。
  二、创设质疑问难的问题情境
  古人说得好:“为学患无疑,有疑则进。”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重“教有疑”策略的实施,通过以疑激疑,以疑激思的方法,调动学生质疑问难。这样的方法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的加工,我们教师不但应善于设疑答疑,更应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精神,这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我们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把6、7、8、9、10、11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可以怎么分?学生在操作后产生了疑问:有时正好分完,有时还有多余?这时,我适时地加以总结:“像平均分后有多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这样的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性质”就在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顺利出来了,并得到了充分的揭示,而且让这样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助教
  为教育量身定制的多媒体,现已成功走进寻常教室,成为我们一线教师伸手可用的教学手段。在这几年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只要科学合理运用,便可以在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降低教学难度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正确建立两个大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我在课中放映了许多学生们亲身经历的场面,有游览烈士公园、海边公园的景象、有学生在学校礼堂开会的场面、有在操场做操的场面、有在教室上课的场面等。让他们感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其实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只有善于发现和思考的人才能挖掘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效使用了多媒体助教,而且,还能通过多媒体的集成功能和交互功能,把现实生活引进课堂,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实现了生活化,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很好,学生学得有劲,教师也感到轻松。
  四、及时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
  教学是一段未知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新的风景。在师生对话中,虽然话题是一定的,但对于各个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对同一个问题就可能出现多种见解和表达。因此,在用好教学预设基础上,我们还要及时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这种资源就是指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结果等。虽然是预料之外,但常常是学生思维的反映。因此,具有很强的教学价值。如果我们能及时捕捉利用,就可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出现的“错误”,往往就是很好的生成性资源,抓住典型的“错误”分析和教学,就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有效运用激励评价手段
  积极有效的评价是学生力量的源泉。我们知道:“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赞扬,生命就会舞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奖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有效运用激励评价手段,学生当成朋友,热情真诚,尽量去挖掘他们的优点,进行激励表扬评价,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体验,提高数学学习自信,觉得自己真的能行。当然评价中也要注意客观公正,否则会创伤他们积极性,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当然,要创建数学高效教学课堂还有多种方法。作为一线教师,在新课标全面践行的今天,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更新颖有趣,更能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与教师共同建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何素静,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