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杨 容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更能凸显学生主体,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意识。在新时期的今天,显得特别有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模式;应用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合作为竞争筹码的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必然应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即应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这一担当就必然要求我们改变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合作学习便应运而生。实践也表明,有效实施这种模式,不仅能极大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还能改变以往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单口相声”,学生在底下“神游太空”的被动局面,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蜕变。而初中历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其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凸显学生主体性,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已得到了很多教师青睐。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新课标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实践策略,经过几年推进,已取得了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些教师由于对此理解不够,没有真正明确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也没有认识到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出现认识偏差,从而导致没有历史教学中建立起科学的合作学习体系。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把合作学习作装点,甚至是走过场,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以便找到更多更好的适合于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实践策略,助力初中历史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首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落实新课程的实际需要。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具备高度的合作精神,在初中历史课堂实施合作学习,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还能够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其次,开展合作学习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与自身价值的需要。合作学习重点突出的是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倾听、建议、反思,相互交流更加频繁,能够更好地将总结出的学习困惑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教师则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课业困惑,并及时制定教学计划,规划重点,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教师以往对于重点、难点的大量重复式讲解,为课堂教学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以说,通过合作学习,不仅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帮助他们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使学生们都能够用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历史的学习当中。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策略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这种模式施教,需要我们细化环节,以便更好发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在合作中获得历史素养提升。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首先需要我们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这个小组在人数以4-6人为最佳,在性格上最好是“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在成绩上,同一小组中要包含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有利于学生相互间取长补短。在科学分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民主选出被大家所认可的合作学习的组长,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习惯进行合作学习的具体分工。分工要体现出小组每一位成员的优势,具体角色可分为记录员、组织员、发言人、收集人等等,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热情,不留闲职,从而形成一个人人动脑的互动集体。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小组积极参与历史合作学习实践。在建组立制基础上,我们就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将个体学习有难度的内容设计为合作学习平台,引导小组积极参与历史合作学习实践。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我们知道,学起于思贵有疑。合作学习欲就是学生间产生的迫切的以合作方式为学习特征的学习动机。这种动机的诱发,就是有效的问题情境,能使个体处于“愤悱”状态,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且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中,为了取得合作学习有效性,我们可将教学内容问题化,设计成“问题串”,让学生以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为合作学习实践。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为了能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也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教学时,我们就可创设这样的以“问题串”为核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下面几个问题:①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②为什么说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③《南京条约》损害了中国哪些主权?④你是如何看待鸦片战争的?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看法、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找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鼓励组内交流探讨。有效的合作学习就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在分工自主学习完成基础上,就要进行学习成果组内分享。这种成果,既包括学习收获,也还有没有得到解决的学习疑惑。分享收获目的,目是是实现“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效果,而分享疑惑,就是将不能理解和弄懂的共同来探讨解决,形成集体学习成果,并为后面的组内汇报形成话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也要多鼓励学生的创新学习和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感。
  当然,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助力历史教学,还有很多实践环节。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根据学习需要而进行简化或细化,没有固定套路。
  参考文献:
  [1]邱世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