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综合性学习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探析

【作者】 陆亚萍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东方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充分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平台作用,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合,是我们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本文从积累、实践、运用三个方面探讨了途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弘扬
  综合性学习,是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显著变化。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就是要把综合性学习这种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学习模式。当然,作为一个新课题,值得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探索。
  小学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平台,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国家教育意志,是教育的本质责任和时代使命。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这一精神,这几年实践告诉我们,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综合性学习平台,即在综合性学习中弘扬传统文化。以此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吸收,达到爱国情怀培养和文化传承的目的。
  目前,小学语文课程已经逐渐发展为掌握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部编版教师的编排,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可否认,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了。那么落实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引导小学生更好地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就个人工作实际,谈一谈几点体会。
  一、教给积累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要体现在课堂上,又要用好课外时间。我们知道,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走进这样的文库,感受到其阳光雨露,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实践中,我发现,教给学生传统文化精髓积累方法,是非常实用的,让学生养成收集有关资料的习惯,利用采蜜本,不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只要遇到精彩句子或段落实,都要进行积累。譬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让学生收集周恩来的故事和名人成长的故事;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时,让学生收集有关表达友情的诗句;在学习《长征》时,收集长征中感人故事和毛泽东的诗句;在学习《古诗苑漫步》中,让学生侧重于古诗词的积累。在积累中让学生领略古诗词的博大精深,鼓励学生走进古诗词,赏析其美好的意境。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化的积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这对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二、搭建综合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
  开展综合性学习,除了学习字词句篇外,更应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我把语文综合实践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利用语文综合活动平台融合优质资源,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知,从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
  (一)开展书法比赛。书法既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实践能力。运用我国书法艺术,促进学生在欣赏美中形成书法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责任。教学中,我们可结合生字词汇教学进行,也可单独利用书法课进行。现在教材上每个年级上设置有书法教学内容,以此为平台,是提高学生书法意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当然,我们也可结合“书法进校园”活动,开展书法比赛,以此来提升学生书法兴趣与能力。这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利用课堂教学弘扬传统文化。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中自觉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这应为我们教师落实新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理念的一种教学自觉。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意义,我们可搭建以“传统节日知多少”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了我国节假日的来历和含义,以及民俗和饮食风俗,更利于培养我国学生文化自信。
  实践表明,以综合实践为载体,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基地,积极主动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既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中传统文化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立足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传统文化
  能在综合性学习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学会在各个领域里运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这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纵观现行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不多,统编教材每册书有三次活动安排。教师应该建立学习的框架,将综合性学习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不求面面俱到。例如,在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中,侧重于学生“孝”品质的培养。从“孝”这个文字的构成入手,说文解字,让学生在领略优美文字的基础上,走进中国的孝文化。之后。就要要求学生立足生活实际,写了《感恩父母》的一篇习作,将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又回归到语文中,不仅为家长和孩子架起了一座亲情桥梁,也为学生习作方法进行了渗透:作文,就要“以我之手,写我之事,表我之情”。这样,就把孝文化引导学生用之于写作实践中了。再如,学习《以和为贵》,紧扣“和”的特征,引导学生走进历史长河去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演变,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而这些知识的获得,情感的培养,都根植于综合性学习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同学和谐相处,做到团结同学,和睦邻里。
  总之,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内容,以综合性学习为平台,既是语文教学拓展深化的有效方式,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积极落实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精神。努力做到让师生的生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在语文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得到尽情地释放和展示,让打通课内外学习,弘扬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莹梅,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