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及其措施

【作者】 欧阆中

【机构】 四川省达州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良好的道德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而高中生受到较大的学习压力以及繁重的学习任务,部分高中班主任会忽视道德教育,导致无法在学生高中生涯中完美融入道德教育工作。本文将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生活,探索高中教学中影响高中德育工作展开的因素。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措施
  优秀的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品质修养的基础,高中时代的学生在校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时间,仅仅依赖家长展开学生的德育工作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高中班主任作为于高中生接触较密切的群体,对于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但是由于高中班主任的工作琐碎且要保证班内学生的升学率,会使德育工作被忽视,从而导致德育工作的低效型,本文将深入探讨其原因并且提出其解决策略。
  1、高中时期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1道德教育是衡量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
  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适量学生培养成当代社会所需求的全能型人才,学生的专业能力较强固然是日后工作中的加分项,但是德才兼备才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很多学校一味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只重视专业课的教学,忽略了道德教育,导致高中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极其脆弱,情感诉求被忽视。只有在高中时期融入道德教育才能提高高中生的道德情操,帮组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与专业知识的教育相辅相成,培养出更多的综合能力较高的社会所需人才。
  1.2道德教育影响学生的未来走向
  在高中学校中总会有极少部分学生存在错误的人生观,不正确的价值观,高中阶段是建设学生道德的重要时期,因此,高中时代的道德教育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的未来走向。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反映了国家青少年的整体道德素质,青少年具有良好的精神文明是保证社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关键性因素。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优化德育工作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是正确的教育方针。
  2、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
  2.1班主任自身因素限制
  高中生的德育工作不仅要求班主任可以辅导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发现并且想方设法规避学生内心不健康的想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且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然而,结合当代教育工作来看,虽然部分高中班主任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由细节探索学生心理的能力欠缺。很多高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不能细致感受到班内学生哪一层面道德需要得到提高,也不懂得采取哪种教育方式可以切实提高高中生的道德思想。部分高中班主任在道德教育的专业能力不足,这是导致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原因之一。
  2.2教学理念模糊
  结合高中教育工作而言,存在部分高中班主任为响应教育部门发布的提高德育工作这一号召,在还未明确教育理念时,就盲目展开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通常让人误以为是一种教学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将其发扬光大,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荣辱观、得失观、顺逆观等观念,以及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和勇于创新等能力。而德育工作是通过展开相关的德育活动,使高中生形成正确的社会思想以及让学生都能以规范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而如果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教学理念不清晰,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全校班主任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展开教学工作,忽视班内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将会导致德育工作停留在教育表面,无法真正落实。
  2.3德育教育内容陈旧
  道德教育并非是从高中时代开始加入教育工作中的,在小学时期以及初中时期就有很多学校开始重视道德教育,而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不断受到德育教育,如果高中班主任不能创新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教育方式,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从而降低对道德教育的学习兴趣。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并非一成不变的,是要跟随时代进步不断更新的,高中时代的德育工作不应同小学时代的德育工作相同,一味以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主要教学方向,而应该选择与高中时代学生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因素展开德育工作,将具有时代性、真实性的内容融入到德育工作中。
  2.4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内心世界也随之变化,高中班主任以为自己内心想法揣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是无效的教育方式。要想将德育工作彻底落实,帮助学生德智体能力的全面提高,高中班主任必须了解当代高中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压力,班主任和学生各自的工作都很繁重,展开交流和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德育教学中,班主任以阅历丰富为理由,将自身想法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忽略当代高中生的真实生活与情感。而学生对德育工作没有热情,也无暇投入德育教育中,拒绝吐露自己内心的情感,导致双方的交流无法展开,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不能无心理隔阂的交流致使了高中德育工作的低效性。
  3、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措施
  3.1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目标
  每位学生都有个性化的思考方式,也会存在不同的思想道德水准,将班级作为一个整体,班主任需要适合班级德育工作的教育目标。部分班主任将学校制定的德育计划无修改的投入使用,不仅不能促进班内学生的道德水平,反而阻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在班主任对班内同学有一定的了解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且要随着学生道德水平的不断完善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变化其德育工作目标。
  3.2选择符合时代发展的德育工作内容
  本文曾提到德育内容是不断发展的,高中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选择与当今时代紧密贴合的教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质量。首先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展开有效而和谐的交流,明确学生认为有趣并且有道德教育意义的内容,改变德育内容陈旧、无新意的特点,对道德教育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并且要带领学生深入实践,让学生将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吸收德育内涵。实践德育内容的另一优点为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是学生的身心都得到相应的放松,让德育工作与学生的专业课互为辅助,全面提高其素养。
  3.3德育过程中班主任的榜样意识
  虽然高中时代的学生具有相对完善的心理,但是班主任的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还是会影响学生的行动。如果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有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但是在真是生活中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形象有一定的反差,势必会打击学生对德育学习的积极性。为使得德育工作的完美开展,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为学生做好榜样的意识,与班内学生互相监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4尊重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高中生,在具体展开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角度出发,由于班内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因此班级的学生心理状态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组成元素多元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班级学生展开良性的积极沟通,还要密切关注班内学生的心理变化,在班级管理中融入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4、结语
  高中学校一味注重教育是无法全面提高学生整体能力的,而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管理中,从而完善学生的能力是合理的教育方针。本文所探索的导致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原因以及提出的改善措施希望可以为高中班主任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黄蕾.探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及其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24-25.
  [2]黄伟环.探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及其措施[J].学周刊,2017(47):84.
  [3]赵靖.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及其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