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优化语文开课导语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作者】 曹 琼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希贤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开课导语,意义重大,是有效教学的起点,是成功课堂的开端。在倡导高效语文教学的今天,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开启策略。但前提是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和策略,才能达到导语设计的优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优化;开课导语;设计;原则;策略
开课导语,课之伊始,虽只言片语,但意义重大,是有效教学的起点,是成功课堂的开端。它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思维,营造积极情感的语文阅读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正如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所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由此可以看出,好的导语作用明显,能我们高效教学奠定有脉基础和氛围支撑。但有些老师不注重导语设计,也不知道导语设计的方法,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如何优化开课导语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实践策略。
一、优化开课导语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国讲究“凤头”式的开局设计,体现在导语中,我认为有效的导语设计应“小”(时间短),“精”(针对性强),“有看头”(即趣味性)。具体为:
(一)针对性原则。导语设计应符合教学目标,具有语文学科性,是从语文角度进行的导入设计,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效果明显。实践中,可从解题、介绍作者和背景或概括课文内容等途径去实施。
(二)简洁性原则。导入时间不长,语言简洁精炼,没有过多的口头禅。能“两言”的决不能“三语”,切中要害,直指主题。
(三)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趣是教学的首要要求,是导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导入设计新颖的趣,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能使之产生继续学习的探究欲。
二、优化开课导语设计的基本策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导语,可以使堂课先声夺人,为整堂课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但要讲究方法,讲求实效,采用灵活多变的导语,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教学有效性。
(一)运用“旧知”开课导入。古人说得好:“温故而知新。”在开课导入中,“温故”是手段,“知新”是引发学生想知晓新知的意愿,是我们开课“温故”的目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通过“旧知”引入“新知”,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建构其知识系统,运用新旧知识的衔接来导入新课,不愧为一种是踏实的导入方式。这样的导入既可以有效复习前边学过的知识,又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桥梁。
(二)运用诗词开课导入。很多文章,特别是文言文或是古诗词的教学,都可采用诗词导入的方式开启新课。因为诗歌饱含着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情感,抒情便是诗歌的根本特点。在上课伊始,引用诗词去叩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情感共鸣。有位老师在讲解《爱莲说》时是这样导入的:鲁迅先生的七律《莲蓬人》中有四句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螗。”其大意是:莲蓬除去浓厚的脂粉,呈现正直的品格,脱下鲜艳的服装,著上朴素的衣裳。这样就可以向濂溪先生宣称自己是个洁净挺立者,不会随着残败的荷叶堕入寒塘。濂溪先生是谁?莲蓬为什么要向他表白自己的心志?学了《爱莲说》一文,想必你会明白的。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一种诗词营造的氛围之中,能够好的进入文章的学习。
(三)运用历史开课导入。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要求我们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思想,才能更好的了解其作品所表达的真正内涵。采用这种导入方式,这对学生不熟悉的作家或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学习,可以为学生快速进入课文学习创设便利的条件。例如在学习《观沧海》时,这样导入: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四)运用故事开课导入。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初中学生更甚之,这是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的,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给学生们讲故事或者让学生讲故事来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小巷深处》时,有位老师用一个母亲为救在雪崩中困住的儿女,自己割腕自杀,留了一地的鲜红的血液给救援人员鲜明的信号,使女儿安全得救,母亲因血流尽而身亡。这样的导入为学生奠定了一个感慨于母爱伟大的感情基调,能够更好的为《小巷深入》的学习打开感情的通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五)运用音乐开课导入。初中学生是很喜欢音乐的。因为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带给他们快乐心情,使之产生愉悦心理,陶冶他们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中的情境,接受新知识。如《云南的歌会》一课,我先简单介绍云南少数民族名曲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录音带,让学生欣赏。
总之,高效语文教学,需要从优化开课导语设计开始。虽然,只是教学的一个小环节,但不可忽视其意义。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创新导入形式,针对不同课型精心设计开课导语,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为激趣、诱思、煽情下力,为创建语文高效课堂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继锋,初中语文教学导语设计的策略探讨[J].教师,2017年。
[2]刘续明,论初中语文教学导语设计的有效策略[J].教育研究,2018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优化;开课导语;设计;原则;策略
开课导语,课之伊始,虽只言片语,但意义重大,是有效教学的起点,是成功课堂的开端。它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思维,营造积极情感的语文阅读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正如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所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由此可以看出,好的导语作用明显,能我们高效教学奠定有脉基础和氛围支撑。但有些老师不注重导语设计,也不知道导语设计的方法,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如何优化开课导语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实践策略。
一、优化开课导语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国讲究“凤头”式的开局设计,体现在导语中,我认为有效的导语设计应“小”(时间短),“精”(针对性强),“有看头”(即趣味性)。具体为:
(一)针对性原则。导语设计应符合教学目标,具有语文学科性,是从语文角度进行的导入设计,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效果明显。实践中,可从解题、介绍作者和背景或概括课文内容等途径去实施。
(二)简洁性原则。导入时间不长,语言简洁精炼,没有过多的口头禅。能“两言”的决不能“三语”,切中要害,直指主题。
(三)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趣是教学的首要要求,是导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导入设计新颖的趣,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能使之产生继续学习的探究欲。
二、优化开课导语设计的基本策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导语,可以使堂课先声夺人,为整堂课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但要讲究方法,讲求实效,采用灵活多变的导语,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教学有效性。
(一)运用“旧知”开课导入。古人说得好:“温故而知新。”在开课导入中,“温故”是手段,“知新”是引发学生想知晓新知的意愿,是我们开课“温故”的目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通过“旧知”引入“新知”,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建构其知识系统,运用新旧知识的衔接来导入新课,不愧为一种是踏实的导入方式。这样的导入既可以有效复习前边学过的知识,又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桥梁。
(二)运用诗词开课导入。很多文章,特别是文言文或是古诗词的教学,都可采用诗词导入的方式开启新课。因为诗歌饱含着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情感,抒情便是诗歌的根本特点。在上课伊始,引用诗词去叩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情感共鸣。有位老师在讲解《爱莲说》时是这样导入的:鲁迅先生的七律《莲蓬人》中有四句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螗。”其大意是:莲蓬除去浓厚的脂粉,呈现正直的品格,脱下鲜艳的服装,著上朴素的衣裳。这样就可以向濂溪先生宣称自己是个洁净挺立者,不会随着残败的荷叶堕入寒塘。濂溪先生是谁?莲蓬为什么要向他表白自己的心志?学了《爱莲说》一文,想必你会明白的。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一种诗词营造的氛围之中,能够好的进入文章的学习。
(三)运用历史开课导入。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要求我们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思想,才能更好的了解其作品所表达的真正内涵。采用这种导入方式,这对学生不熟悉的作家或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学习,可以为学生快速进入课文学习创设便利的条件。例如在学习《观沧海》时,这样导入: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四)运用故事开课导入。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初中学生更甚之,这是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的,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给学生们讲故事或者让学生讲故事来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小巷深处》时,有位老师用一个母亲为救在雪崩中困住的儿女,自己割腕自杀,留了一地的鲜红的血液给救援人员鲜明的信号,使女儿安全得救,母亲因血流尽而身亡。这样的导入为学生奠定了一个感慨于母爱伟大的感情基调,能够更好的为《小巷深入》的学习打开感情的通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五)运用音乐开课导入。初中学生是很喜欢音乐的。因为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带给他们快乐心情,使之产生愉悦心理,陶冶他们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中的情境,接受新知识。如《云南的歌会》一课,我先简单介绍云南少数民族名曲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录音带,让学生欣赏。
总之,高效语文教学,需要从优化开课导语设计开始。虽然,只是教学的一个小环节,但不可忽视其意义。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创新导入形式,针对不同课型精心设计开课导语,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为激趣、诱思、煽情下力,为创建语文高效课堂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继锋,初中语文教学导语设计的策略探讨[J].教师,2017年。
[2]刘续明,论初中语文教学导语设计的有效策略[J].教育研究,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