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培养初中生写作能力策略探讨
【作者】 李 文
【机构】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来凤县第一中学初中部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写一篇好的作文,先从审题开始,接下来包括确定中心,选好材料,列好提纲,撰写初稿等过程。在培养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这些环节的训练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将写作方法与技巧融会贯通。本文将从审题选材、积累素材、布局谋篇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能力;策略;探讨
不少初中生因为缺少对亲情的感悟,缺少与社会的接触,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所以在写作文时就觉得作文没啥可写,及时勉强写出几百字,也是空洞无物。面对这种现状,到底怎么办?笔者进行了一番探究,个人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把握选材,积累素材
写作首先要学会审题。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应注意题目的范围并抓住题目中关键的词语,明确题目的含义及其要求。接下来是如何选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概念:选材必须围绕中心,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内容要详写,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或略写或不写。教师要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对如何审题和选材形成正确认识。学生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巩固自己所学,才能熟练应用,才能在自己的写作中清晰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告诉我们,写作素材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动笔之时才能顺手拈来,才能旁征博引。教师应要求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要求学生勤于观察,多思考,多记录,最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可以有效地提升写作水平,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把记忆中最深刻的事记录下来。凡自已的亲身经历、喜怒哀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写,要不断练习熟悉各种写作手法。这样,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读书、看报,积累了知识,仿写、改写、周记、书信掌握多种写法,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互相取长补短,拓展思路,活跃学生思维,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达到多练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要求学生重视阅读,关注生活,拓宽视野
语文课内阅读的文章,大多是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精选出来的,让我们语文学习有提高的方向。但是学生仅仅凭借语文课内阅读,是难以积累更多写作素材的。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要达到两个要求:一是量要多,二是视野要宽广。所以,除了学好课内语文知识之外,学生还需要从课本之外的生活中汲取素材和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人们,书本材料的积累是靠多读书、多背优美的语句和好的片段及优秀的作文获得的。积累写作技巧,如造句、选材、意图、层次和段落、详细写作和缩写、开头和结尾、过渡和参考等,让学生更仔细地研读,从优秀作品那里品味出写作的真谛。
生活中的事情接连发生,没有比这更好的素材库,学生要从中学习,要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积累素材,从生活的各个亲身体验中获得自己的经验并加以利用,并且进一步分析、综合和比较,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阅读生活这本无字之书,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文字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丰富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越多彩,学生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更加富有想象力,让学生的观察力更加敏锐,让学生的专注力更加集中。初中学生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学校生活时间都比较长,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较为熟悉,体会最深。只需用心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积累成素材,写作时能够巧妙应用这些材料,就再好不过。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进入电子时代,电视与网络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给学生比书本更形象、更易于识记的知识。互联网为学生打开了通往遥远世界的窗口,让我们可以更快更有选择地接受,更新知识。互联网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空间,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家长应该陪伴孩子一起利用好网络。
三、提醒学生区别文体,选择写法,布局谋篇
初中作文主题可以分为几个大类,包括情感世界、热爱生活、自勉励志、生态环保等,其中情感类和生活类可以采用记叙抒情的方式进行写作。记叙文离不开抒情,万物总关情,如何处理一题多作时的记叙含情,抒情带叙,是写好抒情记叙文的关键所在。初中学生应该掌握如何恰当地运用抒情的方法。记叙抒情,又可分为记叙含情与抒情带叙。具体而言是记叙要具体形象,抒情才有依托,抒情要注意情感的真切深沉,不可随意使用,流于空泛,同时,感情一定要朴实、自然,不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学生应该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感受,因为每一个人经历、处境各不相同,感受也完全不同,正是这不同才体现了新意。
自勉励志主题类的作文可以采用列举典范的方式,因为用典型人物经历做例子,因其较强的故事性而能够引人关注。但要切记,如果运用名人做例证,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如果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例子,则要注意例子选择是否典型、有说服力。但是无论怎样,有人物经历时,一定会给人以非常明确的细节信息的感觉。引入带有数字信息的例证,可以更具体、更详实地说明观点。数字信息所要传递的是一个量化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就是它所要论证的中心。人物经历和事实信息,尤其是带有数字、专有名词的事实做例证更有说服力,非常容易掌握,初中生要从举例论证、常用例子类型等角度全面掌握举例论证,从而让举例论证更好地论证观点,更好地为作文服务,通过例子让自己的文章更形象生动内容饱满。
生态环保类作文应注意利用辩证思维。环保与发展问题需要理智分析利与弊,但不能止于分析,应给出自己的观点,要确立主题中心,不能无病呻吟,没有鲜明的观点,也不能空洞无物,也不能仅说明观点不加以解释说明,没有详细的论据。利用辩证思维时要详细分析、说明情况,环境保护是个大问题,学生写作时可以小中见大,从小处落笔,一片草地、一朵鲜花、一只小鸟,甚至是生活中的一双筷子、一个塑料袋等,都是非常好的写作对象,可以包括在话题中,以小见大,从微妙的现象或事物体现一种意识、一种思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把握选材、积累素材,教会学生谋篇布局的方法。做好这几点,必定会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能力;策略;探讨
不少初中生因为缺少对亲情的感悟,缺少与社会的接触,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所以在写作文时就觉得作文没啥可写,及时勉强写出几百字,也是空洞无物。面对这种现状,到底怎么办?笔者进行了一番探究,个人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把握选材,积累素材
写作首先要学会审题。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应注意题目的范围并抓住题目中关键的词语,明确题目的含义及其要求。接下来是如何选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概念:选材必须围绕中心,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内容要详写,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或略写或不写。教师要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对如何审题和选材形成正确认识。学生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巩固自己所学,才能熟练应用,才能在自己的写作中清晰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告诉我们,写作素材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动笔之时才能顺手拈来,才能旁征博引。教师应要求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要求学生勤于观察,多思考,多记录,最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可以有效地提升写作水平,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把记忆中最深刻的事记录下来。凡自已的亲身经历、喜怒哀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写,要不断练习熟悉各种写作手法。这样,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读书、看报,积累了知识,仿写、改写、周记、书信掌握多种写法,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互相取长补短,拓展思路,活跃学生思维,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达到多练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要求学生重视阅读,关注生活,拓宽视野
语文课内阅读的文章,大多是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精选出来的,让我们语文学习有提高的方向。但是学生仅仅凭借语文课内阅读,是难以积累更多写作素材的。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要达到两个要求:一是量要多,二是视野要宽广。所以,除了学好课内语文知识之外,学生还需要从课本之外的生活中汲取素材和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人们,书本材料的积累是靠多读书、多背优美的语句和好的片段及优秀的作文获得的。积累写作技巧,如造句、选材、意图、层次和段落、详细写作和缩写、开头和结尾、过渡和参考等,让学生更仔细地研读,从优秀作品那里品味出写作的真谛。
生活中的事情接连发生,没有比这更好的素材库,学生要从中学习,要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积累素材,从生活的各个亲身体验中获得自己的经验并加以利用,并且进一步分析、综合和比较,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阅读生活这本无字之书,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文字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丰富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越多彩,学生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更加富有想象力,让学生的观察力更加敏锐,让学生的专注力更加集中。初中学生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学校生活时间都比较长,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较为熟悉,体会最深。只需用心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积累成素材,写作时能够巧妙应用这些材料,就再好不过。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进入电子时代,电视与网络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给学生比书本更形象、更易于识记的知识。互联网为学生打开了通往遥远世界的窗口,让我们可以更快更有选择地接受,更新知识。互联网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空间,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家长应该陪伴孩子一起利用好网络。
三、提醒学生区别文体,选择写法,布局谋篇
初中作文主题可以分为几个大类,包括情感世界、热爱生活、自勉励志、生态环保等,其中情感类和生活类可以采用记叙抒情的方式进行写作。记叙文离不开抒情,万物总关情,如何处理一题多作时的记叙含情,抒情带叙,是写好抒情记叙文的关键所在。初中学生应该掌握如何恰当地运用抒情的方法。记叙抒情,又可分为记叙含情与抒情带叙。具体而言是记叙要具体形象,抒情才有依托,抒情要注意情感的真切深沉,不可随意使用,流于空泛,同时,感情一定要朴实、自然,不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学生应该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感受,因为每一个人经历、处境各不相同,感受也完全不同,正是这不同才体现了新意。
自勉励志主题类的作文可以采用列举典范的方式,因为用典型人物经历做例子,因其较强的故事性而能够引人关注。但要切记,如果运用名人做例证,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如果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例子,则要注意例子选择是否典型、有说服力。但是无论怎样,有人物经历时,一定会给人以非常明确的细节信息的感觉。引入带有数字信息的例证,可以更具体、更详实地说明观点。数字信息所要传递的是一个量化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就是它所要论证的中心。人物经历和事实信息,尤其是带有数字、专有名词的事实做例证更有说服力,非常容易掌握,初中生要从举例论证、常用例子类型等角度全面掌握举例论证,从而让举例论证更好地论证观点,更好地为作文服务,通过例子让自己的文章更形象生动内容饱满。
生态环保类作文应注意利用辩证思维。环保与发展问题需要理智分析利与弊,但不能止于分析,应给出自己的观点,要确立主题中心,不能无病呻吟,没有鲜明的观点,也不能空洞无物,也不能仅说明观点不加以解释说明,没有详细的论据。利用辩证思维时要详细分析、说明情况,环境保护是个大问题,学生写作时可以小中见大,从小处落笔,一片草地、一朵鲜花、一只小鸟,甚至是生活中的一双筷子、一个塑料袋等,都是非常好的写作对象,可以包括在话题中,以小见大,从微妙的现象或事物体现一种意识、一种思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把握选材、积累素材,教会学生谋篇布局的方法。做好这几点,必定会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