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刘 杨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消河乡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原因在于它作用巨大,能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能快速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音乐;信息技术;应用;有效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成为时下教育的一大特色。就初中音乐教学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给学生更好地创造学习氛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成为学生发展音乐素养的重要辅助平台。实践也证明,应用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作用巨大,效果明显,特别是在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等方面,是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下面,我结合初中音乐教学,谈谈信息技术在其间的有效应用。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性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在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没有忘记信息技术是激趣高手这一优势,而是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通过创设图文并茂,影音声像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主体,自觉参与其中,成为一个乐知者。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音乐教学之中只是枯燥、单调地听教师进行演凑、演唱或者是听录音磁带,这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成了被动的角色,其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如果将信息技术引入到音乐教学之中,让学生在音乐、动画、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刺激之下尽情体会音乐的美妙,其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凸显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认识唱名”时,如果只是照搬教材,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而且也收效甚微。俣如果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出“音符七兄弟”、也就是把七个音分别赋予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这样集音乐、动画为一体。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和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所学的唱名、掌握各音名的音高的位置。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所营造的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得学生对音乐浮想联翩,甚至会产生极其强烈的创造欲和表现欲,这都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带来的积极效果。
  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越来越广泛、全面,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打破了缺少优质资源的瓶颈,加之信息技术计算机有着存储容量大、显示信息快捷、使用简便等特点,能将音乐学科与电教手段进行很好整合,如果将相关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CAI课件,就能有效地浓缩教学时间,增大音乐教学课堂容量,同时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如在学唱智利民歌《卖玉米饼》时,我通过课件介绍智利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让学生对智利背景有了一定了解。我们知道,《卖玉米饼》是一首以民间集市叫卖调为素材的歌曲,音调为口语化风格。为了使学生对这种叫卖风格的音乐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我收集了两首叫卖风格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即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感受到了叫卖音乐特点,然后再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学唱《卖玉米饼》,效果很好。这不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教材以外更多知识,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音乐视野,何乐而不为?
  三、应用信息技术创设音乐内容情境,化抽象为直观
  我们知道,音乐中很多知识都很抽象,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信息技术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更容易让我们的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降低学习难度方面,效果更为明显。在教学之前,如果我们能对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进行准确地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制作出较为合适的课件,以此来创设教学情境,烘托出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氛围,则会让学生感觉到欣赏音乐是如此有趣的事情。例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们就可在紧随画面后介绍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又如,在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通过多年音乐欣赏教学,要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把各种题材内容相近相似的音乐作品结合在一起来分析,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把相关联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视听,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听、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象名欣赏课这样抽象的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想象得到最大限度的放飞,提升了教学效果。其作用之大,可见一斑。但我们也要注意,信息技术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把音乐课搞成“放映课”,让学生看视频,看动画,由传统“人灌”变成“机灌”,这显然不是课改想要的。要知道,信息技术教学并非是常青树,并不是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会受到学生的“热捧”,再好的东西“久必生厌”,教学亦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深谙此规律,避免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麻木”情绪,要做到灵活应用,科学应用,才能将其功能优势化学教学优势,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海帆,初中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实效性[J].教育科学,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