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研究
【作者】 罗文礼
【机构】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中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学习抽象的地理知识有一定难度,遇到一些令人棘手的地理问题更是束手无策。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并为以后的学习和求知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独立自主地解决学科难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地理知识很多都来源于生活,而地理知识的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地理教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仅如此,地理知识的学习最终还是要帮助人们运用地理知识更好的生活。然而现如今的地理教学现状,太过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机械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将课本的知识不加改动就生拉硬拽给学生,让学生被迫学习、被迫接受。为了应对这一情况,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亟须做出改变,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也就是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究
一、把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教学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例如说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相关知识,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讲解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学生也难以理解。我们在实际的课堂导入时可以这样做:首先要求学生了解熟悉二十四节气歌,之后告诉他们二十四节气歌的基本原理,即按照太阳在黄道中的具体位置来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太阳每经过一个节气的时间差异不大,因此二十四节气在每年的公历时间基本一致,同时每年特定节气前后都会产生相似的天气现象,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意义重大,是典型的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地理知识。用二十四节气歌进行新课导入,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掌握地理知识的价值,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和本地区地理地貌相同的知识点时,可以把生活中的地理样本带进课堂中。例如说贵州地区的学校在讲到喀斯特熔岩时,教师可收集一些石钟乳标本带进课堂,让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进而引导他们分析石钟乳的成因,联系化学知识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对石钟乳的组成成分进行化学测试。通过外部观察和测试分析,再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洞内的石钟乳,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其形成原理。
二、生活化地理教学案例——地转偏向力
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可以根据教学实验涉及的实验器材进行相应准备。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上台对实验进行演示,全班学生都可以积极踊跃地报名上台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上台后开始演示实验,拿一个地球仪,在地球仪静止状态下向北半球高纬度的地区滴一滴红墨水,随后观察墨水的流动轨迹,随后再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使其转动,向地球仪上的同一地点滴一滴红墨水,随后再观察墨水的流动轨迹,将二者的运动轨迹进行对比,观察二者是否相同。实验是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实验,学生对相关的地理知识会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内在的研究兴趣也会充分的激发出来。通过融入生活的地理实验,学生最终对地转偏向力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种学习效果是以往单纯的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三、开展课外生活化地理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所以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大力支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教师结合学校安排可以进行适当的野外考察,例如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可组织学生对当地的河流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的河流地貌,实地讲解河床、河漫滩、谷坡、谷缘等知识,通过学生绘图加深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加深记忆:在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可以采用实地察看照相、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等方式了解当地城市的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育形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常常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鼓励学生要专心读书,但是,这种理念很难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还要渗透一些新鲜的东西,如电视台播放的“地理中国”内容,若能适时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如今,电视节目种类繁多,涉及地理的节目甚多,如《探索与发现》、《地理中国》、《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里,都涵盖了许多地理知识,而且趣味性高,因为这些节目中的许多事情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更因为许多节目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贵在“新”,有较强的时效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久而久之,使学生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并开始发电,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并通车,“西气东输”已开始向上海、郑州等地市送气,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首次绕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飞行,并完成对接等,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五、生活化教学的意识培养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里的教学中没有什么基础,需要逐渐培养相应的意识,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督促,共同养成这种意识。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多留心与生活相关的部分,想办法讲得更加透彻,让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而作为学生,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与地理相关的部分。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像现在大家都很青睐的导航,教材选修七中有很多相关的内容。如果学习过这些内容,学生就懂得了其中的原理,知道这套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还有很多生活常识,也可以在地理中找到对应的部分。加强生活化教学的意识,可以让这种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师生服务,特别是学生,对于教材理解也会更加深刻。高中地理在高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教师有必要学习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生活的影子,在生活中验证学到的知识。古人有句话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是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让知识点的更加“立体”,不再是纯粹的理论。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社会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运用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当顺应这种社会发展潮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想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必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知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处理以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完善与发展,这也是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契机。
参考文献:
[1]肖亚琴.高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打造途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1).
[2]胡春.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互动生活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
[3]邓带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之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7(69).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地理知识很多都来源于生活,而地理知识的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地理教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仅如此,地理知识的学习最终还是要帮助人们运用地理知识更好的生活。然而现如今的地理教学现状,太过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机械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将课本的知识不加改动就生拉硬拽给学生,让学生被迫学习、被迫接受。为了应对这一情况,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亟须做出改变,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也就是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究
一、把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教学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例如说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相关知识,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讲解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学生也难以理解。我们在实际的课堂导入时可以这样做:首先要求学生了解熟悉二十四节气歌,之后告诉他们二十四节气歌的基本原理,即按照太阳在黄道中的具体位置来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太阳每经过一个节气的时间差异不大,因此二十四节气在每年的公历时间基本一致,同时每年特定节气前后都会产生相似的天气现象,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意义重大,是典型的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地理知识。用二十四节气歌进行新课导入,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掌握地理知识的价值,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和本地区地理地貌相同的知识点时,可以把生活中的地理样本带进课堂中。例如说贵州地区的学校在讲到喀斯特熔岩时,教师可收集一些石钟乳标本带进课堂,让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进而引导他们分析石钟乳的成因,联系化学知识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对石钟乳的组成成分进行化学测试。通过外部观察和测试分析,再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洞内的石钟乳,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其形成原理。
二、生活化地理教学案例——地转偏向力
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可以根据教学实验涉及的实验器材进行相应准备。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上台对实验进行演示,全班学生都可以积极踊跃地报名上台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上台后开始演示实验,拿一个地球仪,在地球仪静止状态下向北半球高纬度的地区滴一滴红墨水,随后观察墨水的流动轨迹,随后再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使其转动,向地球仪上的同一地点滴一滴红墨水,随后再观察墨水的流动轨迹,将二者的运动轨迹进行对比,观察二者是否相同。实验是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实验,学生对相关的地理知识会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内在的研究兴趣也会充分的激发出来。通过融入生活的地理实验,学生最终对地转偏向力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种学习效果是以往单纯的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三、开展课外生活化地理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所以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大力支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教师结合学校安排可以进行适当的野外考察,例如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可组织学生对当地的河流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的河流地貌,实地讲解河床、河漫滩、谷坡、谷缘等知识,通过学生绘图加深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加深记忆:在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可以采用实地察看照相、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等方式了解当地城市的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育形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常常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鼓励学生要专心读书,但是,这种理念很难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还要渗透一些新鲜的东西,如电视台播放的“地理中国”内容,若能适时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如今,电视节目种类繁多,涉及地理的节目甚多,如《探索与发现》、《地理中国》、《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里,都涵盖了许多地理知识,而且趣味性高,因为这些节目中的许多事情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更因为许多节目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贵在“新”,有较强的时效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久而久之,使学生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并开始发电,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并通车,“西气东输”已开始向上海、郑州等地市送气,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首次绕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飞行,并完成对接等,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五、生活化教学的意识培养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里的教学中没有什么基础,需要逐渐培养相应的意识,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督促,共同养成这种意识。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多留心与生活相关的部分,想办法讲得更加透彻,让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而作为学生,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与地理相关的部分。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像现在大家都很青睐的导航,教材选修七中有很多相关的内容。如果学习过这些内容,学生就懂得了其中的原理,知道这套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还有很多生活常识,也可以在地理中找到对应的部分。加强生活化教学的意识,可以让这种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师生服务,特别是学生,对于教材理解也会更加深刻。高中地理在高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教师有必要学习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生活的影子,在生活中验证学到的知识。古人有句话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是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让知识点的更加“立体”,不再是纯粹的理论。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社会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运用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当顺应这种社会发展潮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想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必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知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处理以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完善与发展,这也是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契机。
参考文献:
[1]肖亚琴.高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打造途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1).
[2]胡春.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互动生活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
[3]邓带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之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