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
【作者】 林 琳
【机构】 江西省新余市五一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如何尽快地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成新型的现代教学模式是我们的神圣责职。同样音乐教学也得尽快实施有效性教学,如何凸显有效性音乐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正是我们音乐教师有待于深钻细研的重要课题,更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首要话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深深感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有利条件,因此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灵活应用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方法,有机地激活学生的音乐兴趣,定会收到良好的效益。
一、回归音乐的本真,打造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教学的本真在哪里——真实、朴实、扎实。教学完全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景下完成;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不可以雕琢,少一些华而不实的语言、活动、课件。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音乐”的本真。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本真在于它的听觉性、情感性、形象性。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切忌歪曲音乐形象,不着边际的胡乱想象。学生上课唱歌唱得激情四射,课堂热闹非凡,但歌曲的情绪一点都没有把握,歌曲中的知识一点都不知道,唱歌的方法一点都没有运用。教学中打击乐器是凑数的,不管几年级,不管其音色的表现,不管其节奏的把握,清一色跟着音乐的节拍“梆梆梆”,敲整齐了还好听一点,敲不整齐就乱七八糟,声音根本无法入耳。回归音乐的本真,就不会有打击乐器凑数、凑热闹的现象。回归音乐的本真,就不会有游戏比赛喧宾夺主;小组合作有形无实;欣赏、创新落不到实处;基础知识反而被淡化的现象。
二、把握有效课堂,夯实高效课堂的基础
高效是建立在有效课堂基础之上的。只有有效才能产生高效。要创设有效的情景、有效的活动、有效的提问、有效的评价。依据课标要求备课要深化、细致地钻研教材,把教材中包括着的智力、非智力要素充沛开掘出来、应用起来,去粗取精,化繁为简,防止复杂重复,拖泥带水,能“一针见血”的就不能“绕圈子”,能“一次到位”的最好不要“炒冷饭”。课堂问题能有机联系,前后呼应,环环相扣,能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满足感、成就感。吸引学生去聆听、思考体验,给教学注入活力,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提升有效聆听,更新高效课堂的手段
聆听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重要手段。可以说,聆听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在一堂课中究竟听进去多少,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我们尝试用三步曲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聆听:①聆听+感受,体会音乐的形式美;②表达+体验,体验音乐的内容美;③想象+创造,感悟音乐的意境美。通过有效聆听,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习惯,提升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活动,学生参与热情,但教学中忽视音乐性,学生没有从根本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各个环节上徒有虚名,摆花架子,而不管教学效果。
四、凝练音乐语言,展示高效课堂的特色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活动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教学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音乐老师准确精辟、形象生动、富有激情的教学用语,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给课堂增色不少。就像美妙的音乐作品一样,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有些教师语言苍白,贫乏,虽然很着急,但是表达的不准确。学生听得无精打采,漠不关心。有的老师的提问语设计不科学,往往造成学生无从回答,或者答非所问,或者问题没有深度,学生没有兴趣,甚至在下面做小动作,影响老师的教学,从而产生低效甚至无效课堂。
五、关注教学细节,生成高效课堂的亮点
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对教学细节有所忽略,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所忽视。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有些教学细节表面上看似信手拈来,实质上却是教师的独具匠心、刻意安排,它的背后是教学理念的流露,教学思想的表达,教学能力的诠释,教学个性的彰显。比如新课导入新奇多样、环节过渡自然巧妙、组织教学灵活多变、课堂结尾回味无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音乐教学中已揭示的教学规律去指导教学实践,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教学艺术的研究,从细节入手,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质量。学生的语言和行为,直接关系到有效细节能否自然生成。而学生的情绪语言和行为的变化,又取决于教师的情感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用心倾听、用情感受,这样才能及时捕捉与提炼,把有价值的生成信息纳入自己的预设过程,使之成为课堂亮点。
听一堂好课,打造一节高效课堂,就象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那样令人心旷神怡,它象观赏一幅名画,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它象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它象品味龙井茶,回味无穷……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努力构建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把教师的爱融入每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堂中,用心经营一份属于教学的天空,才能为祖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总之,在新课改稳步推进的今天,新环境,新教学理念也随之不断更新,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改变一潭死水的现状,代之以高效活跃、充满生机的课堂。
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深深感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有利条件,因此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灵活应用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方法,有机地激活学生的音乐兴趣,定会收到良好的效益。
一、回归音乐的本真,打造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教学的本真在哪里——真实、朴实、扎实。教学完全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景下完成;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不可以雕琢,少一些华而不实的语言、活动、课件。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音乐”的本真。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本真在于它的听觉性、情感性、形象性。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切忌歪曲音乐形象,不着边际的胡乱想象。学生上课唱歌唱得激情四射,课堂热闹非凡,但歌曲的情绪一点都没有把握,歌曲中的知识一点都不知道,唱歌的方法一点都没有运用。教学中打击乐器是凑数的,不管几年级,不管其音色的表现,不管其节奏的把握,清一色跟着音乐的节拍“梆梆梆”,敲整齐了还好听一点,敲不整齐就乱七八糟,声音根本无法入耳。回归音乐的本真,就不会有打击乐器凑数、凑热闹的现象。回归音乐的本真,就不会有游戏比赛喧宾夺主;小组合作有形无实;欣赏、创新落不到实处;基础知识反而被淡化的现象。
二、把握有效课堂,夯实高效课堂的基础
高效是建立在有效课堂基础之上的。只有有效才能产生高效。要创设有效的情景、有效的活动、有效的提问、有效的评价。依据课标要求备课要深化、细致地钻研教材,把教材中包括着的智力、非智力要素充沛开掘出来、应用起来,去粗取精,化繁为简,防止复杂重复,拖泥带水,能“一针见血”的就不能“绕圈子”,能“一次到位”的最好不要“炒冷饭”。课堂问题能有机联系,前后呼应,环环相扣,能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满足感、成就感。吸引学生去聆听、思考体验,给教学注入活力,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提升有效聆听,更新高效课堂的手段
聆听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重要手段。可以说,聆听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在一堂课中究竟听进去多少,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我们尝试用三步曲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聆听:①聆听+感受,体会音乐的形式美;②表达+体验,体验音乐的内容美;③想象+创造,感悟音乐的意境美。通过有效聆听,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习惯,提升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活动,学生参与热情,但教学中忽视音乐性,学生没有从根本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各个环节上徒有虚名,摆花架子,而不管教学效果。
四、凝练音乐语言,展示高效课堂的特色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活动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教学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音乐老师准确精辟、形象生动、富有激情的教学用语,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给课堂增色不少。就像美妙的音乐作品一样,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有些教师语言苍白,贫乏,虽然很着急,但是表达的不准确。学生听得无精打采,漠不关心。有的老师的提问语设计不科学,往往造成学生无从回答,或者答非所问,或者问题没有深度,学生没有兴趣,甚至在下面做小动作,影响老师的教学,从而产生低效甚至无效课堂。
五、关注教学细节,生成高效课堂的亮点
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对教学细节有所忽略,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所忽视。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有些教学细节表面上看似信手拈来,实质上却是教师的独具匠心、刻意安排,它的背后是教学理念的流露,教学思想的表达,教学能力的诠释,教学个性的彰显。比如新课导入新奇多样、环节过渡自然巧妙、组织教学灵活多变、课堂结尾回味无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音乐教学中已揭示的教学规律去指导教学实践,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教学艺术的研究,从细节入手,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质量。学生的语言和行为,直接关系到有效细节能否自然生成。而学生的情绪语言和行为的变化,又取决于教师的情感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用心倾听、用情感受,这样才能及时捕捉与提炼,把有价值的生成信息纳入自己的预设过程,使之成为课堂亮点。
听一堂好课,打造一节高效课堂,就象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那样令人心旷神怡,它象观赏一幅名画,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它象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它象品味龙井茶,回味无穷……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努力构建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把教师的爱融入每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堂中,用心经营一份属于教学的天空,才能为祖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总之,在新课改稳步推进的今天,新环境,新教学理念也随之不断更新,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改变一潭死水的现状,代之以高效活跃、充满生机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