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张 萍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主要抓三件事:养习惯、育兴趣、重积累。俗话说:“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低年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好启蒙时期。开始的常规做得好,后面你就会很轻松,如果开始没做好,那后面你就有苦头吃了。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举例谈谈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的。
一、建立激励机制
如何使孩子适应学校的各项规则又能高高兴兴地来上学?我们首先要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好孩子、好学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心理,多采取正面激励,激发出孩子们强烈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喜欢上学。
二、循序渐进地训练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可尝试着把这些常规训练内容分解到每个月去重点训练,逐一落实,效果会比较理想。第一个月重点训练:“会听”——养成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第二个月重点训练“会说”——个个都参与回答问题。第三个月重点训练“会写”——书写训练。第四个月重点监测“会读”——朗读、积累。
(一)倾听习惯的培养
开学的第一个月,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培养孩子专心听讲。首先一定要给一年级的孩子讲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才叫做会倾听。最简单的标准是老师讲话的时候眼睛看着老师,同学讲话的时候眼睛看着同学。逐渐提高要求,在听同学发言时,想想同学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是不是一致?如果觉得正确,可以用手势∨表示或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告诉学生“倾听是美德”。
(二)说话习惯的培养
1.教会学生简单地说,说完整的话,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把自己看到的东西说清楚。
2.对音量有具体要求。同桌交流1分音(悄悄话,不让第三者听到),平时说话,小组交流2分音(不要让别的组听见,别影响其他组的讨论)集体回答或诵读3分音,个人发言5分音(让每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自己的发言)。
3.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说。我常常在课堂上说这样一句话“谁听懂他的意思了?”对一些重难点,可以反复抽几位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有时比老师反复强调效果好的多。
4.培养孩子敢说。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三)书写习惯的培养
1.规范格式
开学初统一书写格式,如:一年级上期的作业就要求写在田字格里,特别拼音、基本笔画和生字。我们对于拼音字母都是对齐田字格中线写;用儿歌认识田字格“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笔画抄写一般一排八个格子,生字抄写一般是一拼两字两词。
2.认真写、规范写
在田字格里写汉字,教师要引导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看又要引导学生三看“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主笔”,观察力求做到“成字在胸”。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后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动手写字,写完后对照生字检查自己哪里写得好,哪儿需要修正。
(四)培养读的习惯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识累的过程。”学生入学开始,我们首先就应注重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1.强化语音、发育训练,使学生读得入格。
所谓“入格”,是指朗读要正确流利达到起码的技术要求,重点训练点是语音和发音。首先要严格正字正音。教师要注意把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随时严格地加以纠正。特别是形似字、多音字和一些变调、轻声、儿话音、语气助词等。其次要不读破词句。最后要不唱读。过多的集体朗读是造成唱读的原因之一,教师要多用指名读的方法,以便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指导。
2.强化朗读技巧指导,使学生读得入情。
所谓“入情”,要求朗读能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其重点训练是朗读技巧的综合运用。这个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范读领路,模仿入境。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革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
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朗读技巧。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
其实,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贯穿教学始终的。要想把学生习惯培养好,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灵敏的耳朵,更重要的是要能发现问题,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定从问题出发,为学生服务,方能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建立激励机制
如何使孩子适应学校的各项规则又能高高兴兴地来上学?我们首先要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好孩子、好学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心理,多采取正面激励,激发出孩子们强烈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喜欢上学。
二、循序渐进地训练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可尝试着把这些常规训练内容分解到每个月去重点训练,逐一落实,效果会比较理想。第一个月重点训练:“会听”——养成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第二个月重点训练“会说”——个个都参与回答问题。第三个月重点训练“会写”——书写训练。第四个月重点监测“会读”——朗读、积累。
(一)倾听习惯的培养
开学的第一个月,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培养孩子专心听讲。首先一定要给一年级的孩子讲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才叫做会倾听。最简单的标准是老师讲话的时候眼睛看着老师,同学讲话的时候眼睛看着同学。逐渐提高要求,在听同学发言时,想想同学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是不是一致?如果觉得正确,可以用手势∨表示或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告诉学生“倾听是美德”。
(二)说话习惯的培养
1.教会学生简单地说,说完整的话,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把自己看到的东西说清楚。
2.对音量有具体要求。同桌交流1分音(悄悄话,不让第三者听到),平时说话,小组交流2分音(不要让别的组听见,别影响其他组的讨论)集体回答或诵读3分音,个人发言5分音(让每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自己的发言)。
3.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说。我常常在课堂上说这样一句话“谁听懂他的意思了?”对一些重难点,可以反复抽几位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有时比老师反复强调效果好的多。
4.培养孩子敢说。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三)书写习惯的培养
1.规范格式
开学初统一书写格式,如:一年级上期的作业就要求写在田字格里,特别拼音、基本笔画和生字。我们对于拼音字母都是对齐田字格中线写;用儿歌认识田字格“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笔画抄写一般一排八个格子,生字抄写一般是一拼两字两词。
2.认真写、规范写
在田字格里写汉字,教师要引导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看又要引导学生三看“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主笔”,观察力求做到“成字在胸”。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后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动手写字,写完后对照生字检查自己哪里写得好,哪儿需要修正。
(四)培养读的习惯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识累的过程。”学生入学开始,我们首先就应注重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1.强化语音、发育训练,使学生读得入格。
所谓“入格”,是指朗读要正确流利达到起码的技术要求,重点训练点是语音和发音。首先要严格正字正音。教师要注意把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随时严格地加以纠正。特别是形似字、多音字和一些变调、轻声、儿话音、语气助词等。其次要不读破词句。最后要不唱读。过多的集体朗读是造成唱读的原因之一,教师要多用指名读的方法,以便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指导。
2.强化朗读技巧指导,使学生读得入情。
所谓“入情”,要求朗读能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其重点训练是朗读技巧的综合运用。这个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范读领路,模仿入境。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革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
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朗读技巧。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
其实,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贯穿教学始终的。要想把学生习惯培养好,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灵敏的耳朵,更重要的是要能发现问题,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定从问题出发,为学生服务,方能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