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巧妙应用探析

【作者】 陈 红

【机构】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高中生可以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学习汲取前人的智慧,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与行事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故事;应用探析
  历史故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穿插简明短小的故事以说明讲解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并感悟哲理的方法。它的运用较好地综合了高中历史的抽象性和严肃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本文从故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背景出发,进行了下列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的观点探索。
  一、历史故事应用重要性分析
  历史课程理论知识多,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言语、事件的纯粹记忆。历史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课堂。然而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主要依赖板书呈现历史知识。长此以往,不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形成机械化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低,历史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对此,广大教师可以借助历史故事来展开教学,高中生正是思维高速发展的阶段,对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强,教师在讲授故事的同时带入历史课堂,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教授学生思考的方法,提高历史综合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巧妙地应用历史故事能够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能够使高中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二、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1、历史知识通过历史故事展开
  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导入趣味性历史故事的方式激发血色合格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效率,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入,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教学思路,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教学质量。但是,教师要注意历史故事的引用不能过长,要选取其精华部分,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西安事变的认识可以再课堂上引入周恩来的相关事迹,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通过了解事件的主人公来学习整个事件,能够更全面的掌握整个历史事件,最后通过教师的尽心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事件的印象。在教学内容中导入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另外,将历史故事导入课堂教学中,实际上是对高中历史知识的高度整合,能够将课堂教学水平进行整体提高。
  2、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穿插历史故事
  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历史故事,能够充分地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学生机械性地阅读教材,或者是只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述,并不能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久而久之,就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巧妙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必修二中“开辟新航路”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将哥伦布的生平事迹讲述给学生。哥伦布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民葡萄牙与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一直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所以,基于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他先后四次出海远航,从而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1492年8月3日,他从西班牙的巴罗期港扬帆起航向大西洋行进。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航行,哥伦布与水手们终于发现了陆地。一名水手大声喊着:“快看呐,我捞上来一根结满果子的树枝!”随后,水手们相继涌出船舱,此时,哥伦布兴奋地说:“前方就是陆地,大家一起努力吧!”在哥伦布的鼓舞下,水手们开始快速向前航行。最后,哥伦布成功地实现了远航计划。尽管他未带回较多的黄金珠宝,但是,却发现了新大陆,从而开辟出了一条直通美洲大陆的新航线,并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科学合理选择历史故事重点讲解
  老师所讲述的历史故事要和实际教学内容相匹配,不能够太过天马行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们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其次,老师要重视历史故事的趣味性,有效地吸引到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可以适度地讲述一些民间的野史,这些故事往往更加的生动和充满趣味性,更容易激发出学生们的兴趣,进而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老师在讲述必修二“伟大的抗日战争”时,老师可以借助美籍华裔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中的相应片段进行讲解,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相应的历史片段相结合,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老师在讲述这一章节时,还应该注意对主战场与敌后战场的讲述,较为详细地讲述所有的抗日英雄,比如薛岳将军的天炉战法,以及徐州保卫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等等,使学生理解真正的历史,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念。
  4、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课堂并非以单纯的传授历史知识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合格公民,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历史故事的运用,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德育产生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说到历史的作用,许多名人给我们留下来发人深省的言语。培根的读史使人明智;赫尔巴特的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魏徵的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学习历史就是从中探索,找到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从而使自己面对相同问题时能游刃有余。有副对联最能反映人生的哲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面对国家灭亡,忍辱负重,给夫差当过马夫,尝过夫差粪便,每天卧薪尝胆,耐心地等待机会。每天奋发图强,砥砺前行,积极壮大自己力量,做好各方面准备。当机会来临时,抓住机会灭亡吴国,最终报仇雪恨。历史故事中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例如,闻鸡起舞的祖逖;一诺千金的季布;投笔从戎的班超;手不释卷的刘秀;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等等,每一段历史故事都有典型的历史人物,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学习,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学生不断受到熏陶,最终培养学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巧妙应用历史故事,不但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历史学习能力,促进其历史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历史教学工作者们一定要对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予以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管文年.公正、谨慎、简洁——浅谈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02).
  [2]江树坚.论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J].珠江教育论坛,2015(04).
  [3]周翔.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