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管理

【作者】 李 燕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打金街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程作为实现幼儿园育人目标的载体,幼儿园内涵发展中凸显出独有的核心价值。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园本课程”以独具的优势与开发理念,得到了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团队的关注。如何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指引下,立足校园特色文化和儿童现有发展水平,贯彻落实“一日生活皆课程”课程观,这是幼儿园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作为课程的管理者应当深刻认识到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园所实际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建设。
  关键词: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管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园本课程”以独具的“以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环境为背景,立足儿童现实需要,以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的开发理念,得到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的关注。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课程包含全部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都是生活。”在课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如何结合园所积淀的特色文化,在课程构建与实施中提升课程的领导力,贯彻落实“一日生活皆课程”课程观,构建出“以园为本”的特色课程,提高园所保教质量并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这是幼儿园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有效贯彻生活教育课程观,科学构建园本课程,在课程实施管理中彰显课程的教育价值,提升管理人员的课程领导力,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以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一、 贯彻生活教育课程观,合理构建园本课程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不能只把集体活动看作幼儿的学习,而忽略其他活动的学习价值。幼儿的一日生活都应当赋予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做到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园课程构建过程中,应当整合生活、学习、游戏为一体,体现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一) 贯彻生活教育理念,优化一日课程活动
  孩子们从哇哇啼哭那一声开始,就开启了他的人生,在漫长的一生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与价值,儿童的学习经验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儿童生活,受益儿童一生发展。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我们要充分认识一日生活中蕴含的教育价值,采用保教结合的方式,让儿童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和谐快乐成长。安排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整合一日活动的教育内容,多通道、全方位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真正贯彻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关注教学活动的形式,倡导游戏作为幼儿基本活动,将独自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活动等形式相互结合,把讨论、探究、创造等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克服“小学化”和“知识化”倾向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科学安排并优化一日活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育,让课程成为幼儿和教师共同成长的载体。
  (二)科学构建园本课程,立足需要因材施教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在《学前课程价值论》中指出了构建园本课程的“三个应该”:应该认真贯彻《纲要》、《指南》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宗旨;应该立足园所儿童发展水平与特点,充分体现“以园为本”的课程特点;应该激发幼儿、教师、家长一同成为课程构建者,促进不同程度上的成长与发展。对幼儿来说,能引发他们积极投入学习并能引导他们获取全面和谐发展的有益经验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益的课程。课程构建中,我们应当关注到儿童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中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水平。以儿童的现实需要和发展水平为出发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满足儿童兴趣和需要,保护儿童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材施教、支持儿童个性发展。
  二、 科学实施课程管理,彰显课程教育价值
  课程管理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细化和深化,逐渐提升课程品质的同时发展幼儿和教师的素养的过程。如同“孩子成长有关键期,课程管理的过程也需要科学定位关键概念,获取关键经验”一样,课程管理应当从感性走向理性,对课程建设中的关键概念进行更多理性的思考。
  (一) 课程管理中的关键概念
  课程管理者应当立足园所实践,定位出固定中有弹性空间的课程框架。指向固定的课程框架包含:目标、结构、发展性评价;而在内容的选择与制定、教育行为的提升、课程评价方式的修正、课程管理方法的创新上需要留有上升的空间。科学思考“园长—教师—家长”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园长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执行力、家长课程理解力:园长领导课程建设,引导教师实施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估反思;发挥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从课程建设者到课程实施者,在常态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反思课程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提升家长对课程的理解力,让家长成为课程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在课程实施和建构中提升了对课程的认同,实现课程的最大利益价值。营造适宜的课程环境,进一步凸显特色教育文化,凸显环境对幼儿审美价值、教育价值,课程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优化课程建设。
  (二) 有效教育资源利用以凸显课程教育价值
  课程的管理过程应凸显出课程的教育价值,关注有效教育资源的利用。陶行知先生 “生活即教育”的主张:“我们的实际生活, 就是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 就是实际生活。”陶行知先生的课程资源观是多元丰富的,在实践生活中增进幼儿园与社会之间的关联,重视知识、生活和幼儿经验的整合。课程实施坚持途径多样化、常态化、精品化,对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课程构建、具体实施、评价策略等制度,促使教师吸取全新教学理念、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设计有效教育内容,促使课程内容呈现出开发性状态,促进不同个性的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家长通过参与课程实施和建构,提升家长对课程理念的认知和认同度,成为了课程的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指导着园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管理者应当立足于儿童的生活,《指南》精神指引下,贯彻落实“一日生活皆课程”课程观,构建出“以园为本”极具特色的课程;课程管理中凸显出教育价值,提升课程领导力,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园所保教质量并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促进幼儿园高品质的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明聪.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合肥.2008年.
  [2] 王文岭.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 四川教育出版社.成都.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