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语浅析

【作者】 刘成元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离不开良好的开端。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将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引领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为课堂探究导向,助推学生理解文本、并利用文本解决疑惑。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设计中,教师应该采用有趣多变的方法,让课堂导入更加艺术、实效,为促成课堂目标的达成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展有趣的课前导入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更好的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设有趣情境;导入;小学语文
  从近些年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利用创设有趣的课前导入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将生活情景、寓言故事等运用到小学语文的课前导入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了解生活。下文中就对做好有趣的课前导入进行简要分析。
  一、情感导入
  用故事、诗歌、歌曲、表演等多种形式把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或相关内容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描述,引导学生对真、善、美与假、丑、恶作出爱与憎、满意与厌恶的情感肯定或否定的反映性评价,或通过教师引导启发、示范性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对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比较、调整,从而把学生带入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提供的“学习场”,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促使学生以高度的兴趣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这种导入法的目的是引其入“情”,学生入情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和锻炼。
  二、感情诵读诗词歌赋
  在教学诗词歌赋和感情强烈的课文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发音、情感的融入、角色的配合等进行朗读,读出一番感情、一种韵味,可以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其中的内容。比如说,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运用诵读导入法,配上柔和的音乐,先由教师示范一遍,然后点名让学生自己来诵读,可以由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或者进行分段诵读。让学生模仿其中作者的感受,来体会文章中的敬佩和怀念之情,最后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学习。
  三、动作导入
  课堂学习大都是学生坐着听,老师站着讲。教师在开课之初,不妨学一学英语学科开课的warming up,带着学生做个小的动作操,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会更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
  四、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师在直接导入时,一般从学生尚未知晓的内容入手进行,但有些新授课的内容也可以依据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或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导入。教师通过以旧引新,直接点明主题,导入将要学习的内容上,明确本节课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案例:《《汉语拼音字母》师:小朋友们,大家告别了幼儿园,来到了小学,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学生。小学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先来拼音王国认识许多有趣的朋友,这里有活泼的声母朋友,也有温柔的韵母朋友,还有喜欢群居的整体认读朋友们。认识它们很重要,是我们识字,读书,讲好普通话的好伙伴,你们会喜欢上它们的。进入小学的小朋友首先要掌握的是汉语拼音,教师用很短的时间,用符合儿童的特点,具有亲和力的语言,直接将汉语拼音字母的分类及其作用给学生交代得清楚明白,使小朋友们知道了汉语拼音字母分为声母,韵母,认识到汉语拼音字母的学习是为将来的认字,读书讲普通话打基础的。这种导入,紧扣主题,中心突出。
  五、谈话导入
  上课铃响,学生进入课堂后往往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教师和学生聊聊天,利用聊天的内容导入新课,能够放松学生课堂学习的紧张情绪。聊天内容贴合课文学习要求,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有话可说,愿意交流,在谈话聊天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一课时,教师和学生聊妈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妈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六、问题导入法 
  一切的学习活动,源于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欲。而在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激发学生的这种对知识的探求渴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探索的本能,采用问题导入的教学方法,在课前设置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通读全文。再通过讨论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来解决和回答这些问题。当真正的理解这些问题时候,也就达到了了解课文的目的。
  七、从教材中找有趣的情节进行课前导入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方法怎样发生变化,教材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课前导入时,教师应该注意在教材中寻找与有趣的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加强这些情景设置和课堂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来进行课前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轻快的音乐,然后根据教师的话切换不同的幻灯片,通過音乐和图片以及教师的话相结合将学生引入到童话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教师生动的描述中,产生画面感,这样的课前导入将学生的思绪引进了大自然中,学生会不自觉的跟随小蝌蚪的步伐跟它一起去寻找妈妈,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完成了学习内容。除了这种多种效果相结合的导入方法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有趣的课前导入方法,比如故事法、提问法等等,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
  此外,还有名言警句导入法、知识竞赛抢答法……总之,“导”的方法很多,不拘于一种形式,一种方法。从课文内容、风格等方面入手,采用恰当的导入,训练学生的说话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重视培养学生兴趣,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必能使你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