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作者】 黄永菊

【机构】 重庆市巫溪县环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能够生动地展现各种事物、人物形象、活动场景等等,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且可以深入感知作者情感。多媒体的多样性、趣味性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多媒体的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运用策略
  在小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缩小教育差距,实现与高等教育之间共同发展。这是教育公平的一小步,确是社会发展的一大步。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使教学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最优化的可能。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有句话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那就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图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创造书本中的气氛,跳动孩子们的各个感觉器官,能够使他们耳濡目染,慢慢地融入到书本中所描绘的那种情境中去,达到与作者进行灵魂上的沟通,达到灵魂上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孩子们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书本中死板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绘声绘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实生动的人类生活,使他们在真切的环境中达到美的熏陶,情的渲染。例如“济南的冬天”,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在实际的教学中,可根据文章的结构安排,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给孩子们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图片,让孩子们感受到济南冬天的迷人,让他们对其产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放映一组幻灯片和一些短的视频,带孩子们进行一次济南冬天的美景之旅。最后,结合自己的讲解以及一些相关的课件,对内容进行系统性的讲解,达到较为理想的讲解效果。这样,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很好的愉情与求知的效果,很大限度优化了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多媒体之所以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是因为它能够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原本不容易表达和传递的内容,通过视频、画面、音效的传递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思考中。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晏子使楚”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晏子出使楚国后,有力的反击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尊严的故事,并让学生学会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晏子使楚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视频讲解中更加清晰地把握晏子的智慧你才能,同时在视频展示完毕,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观看视频时有哪些体会与疑问,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在多媒体的引导下进行发散,从多角度对于问题进行思考和表达。多媒体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到教材以外的素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思维发散的余地,让学生成為课堂学习的主体,不断提高对语文课堂的认知能力,培养良好的学科素养。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如“日月潭”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教学时,我先用录像放日月潭的资料片,让学仔细观察,然后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一是日月潭的位置: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及清晨和下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进行描述。描述后,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描述的恰当、传神。最后指导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观察后的感爱。通过教学活动,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以提高。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目的。如“月庄稼”是一篇用逻辑推理来探讨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科學短文。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理清蛇与庄稼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时,巧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提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启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利用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是语言学科,语言有其独到的文学魅力,有的语文课程内容集文学、艺术于一体,学生通过文本学习,增强了对文学美和艺术美的整体感悟,如在“五彩池”一文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没见过真实的五彩池,也没从其他途径欣赏过五彩池的荚景,此学生很难通过教材上抽象的文字、符号去理解五彩池的真实之荚此,存教学中,我采用边读边听的教学方式,让学在美妙的背景音乐中感受五彩池的美景,之后给学生播放自制的f1ash作品,在音乐中穿插五彩池的精美图片,调动学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通过图文信息感知五彩池自然的美感。学生学习兴致很高,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学生很难凭空想象出五彩池到底有多美,但存背景音乐、音画作品的衬托下,我把那种自然美景融入钊堂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与自然荚的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发共鸣、传递情感 
  语文是一门追求情感合一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在让学生准确而透彻地把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学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这一创新教学手段升华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明白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更是传递情感的文本纽带。如在小学语文课堂讲授“丑小鸭”课程单元时,教师应该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丑小鸭在不同阶段的“遭遇”,让他们了解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是坎坷而心酸的。在成为人人艳羡的高贵白天鹅之前,丑小鸭承受了别人的排斥和嘲笑。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品味文中情感,在视频画面基础上还应该加上配乐朗诵和自配音乐。诚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是在符号与心象的转换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多媒体课件能在某种程度上将课本上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在虚拟的世界中超越时空,将学生带入一个用真情实感演绎文本共鸣的魔幻领域。在这充满深情的乐曲中,学生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感染。当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时,就说明教师成功地将多媒体课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总之,新课程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促进了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金涛.浅谈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
  [2]沈立荣.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J].散文百家旬刊,2017(3).
  [3]王雪莲.多媒体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8).